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松 《当代贵州》2014,(30):24-25
正贵州强则贵商强,贵商兴则贵州兴。没有贵商的崛起,就没有贵州的今天;贵州要后发赶超,离不开广大贵商。10月9日至10日,首届贵商发展大会在贵阳隆重召开。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盛会,聚集了海内外137家商会和1000余名贵商。这是一次沟通交流的盛会,会场演变成分享智慧的课堂,并频频闪现思想交锋的火花。这是一次抱团发展的盛会,预示着一个属于贵商的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2.
<正>"走新路"的贵州期盼"雁归来"。"贵商的发展壮大是贵州的骄傲,贵州的后发赶超离不开贵商的积极参与。"第二届贵商发展大会,盛邀海内外贵商"共同分享高铁时代新机遇,携手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8月25日,《"雁归兴贵"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行动计划》公布,以期更好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雁归兴贵,这是在经济新常态下,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描绘好的时代画卷,而且是实实在在需  相似文献   

3.
王艳霞 《当代贵州》2014,(30):54-55
正为加速推进茶产业强省建设,全省各地掀起种茶热、卖茶热,激发了各地政府走出贵州推销茶叶、天下茶商走进贵州投资茶叶的热潮。茶产业作为贵州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的5大名片之一,迅速成为全省重要支柱产业。为加速推进茶产业强省建设,全省各地掀起种茶热、卖茶热,激发了各地政府走出贵州推销茶叶,天下茶商走进贵州投资茶叶的热潮。10月9日,首届贵商发展大会上,  相似文献   

4.
在首届贵商发展大会上,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勉励所有贵商秉持"商道即人道"的理念,在先行致富的同时,兼济天下,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让贵商精神发扬光大。本刊记者带您走近贵商王伟,了解他的人生观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5.
正11月9日,以"聚焦开放贵州聚力后发赶超"为主题的2016(全球)贵商发展大会在贵阳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致辞。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讲话。省委常委、副省长慕德贵主持,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李汉宇致欢迎词。王钦敏代表全国工商联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向海内外贵商致以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他说,贵商拥  相似文献   

6.
潘玉陶 《当代贵州》2012,(21):46-47
成队的驮马称为马帮。著名作家蹇先艾先生曾经在其作品《贵州道上》提及过马帮:"一条两三尺宽带小路,恰好容得过一乘轿子通过。有的山路过于繁复了,远远便听得见大队驮马的过山铃在山峪中响动,始终不知道他们究竟在何处。"幼年时候我就曾在安顺的大街上见过大队的马帮。那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他们过路时,街上的人家皆开门伸颈而望。马哥头上大多披着一口钟的羊毛毡,身着靛兰染的衣服,衣襟上一大排布钮扣。背心呢,极像时下年轻人中流行的牛仔背心。再看那马队,带头马打扮得漂亮极了:马鬃梳了辫子,额头上按了一面小圆镜,镜边是红色的丝带,彩色的缨络,远看近看,色彩鲜亮、明快。  相似文献   

7.
陈岗 《当代贵州》2008,(24):25-28
对于贵州来说,路的故事很长很长。如今,昔日“山间铃响马帮来,长河日落纤夫行”的尴尬与苦楚已成历史,正被“乡乡有路通山外,大山深处新黔途”的崭新图画替代。这自然离不开和龚明福一起奋斗的贵州广大交通建设者对事业的执迷与热爱。  相似文献   

8.
以土司文化为主流的贵州地域文化在黔东北、黔北和黔中等广大区域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为建立贵州行省以及贵州地域版图的完善奠定了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9.
新西行漫记     
铃儿响叮当,山坳马帮来。旧时茶马古道上马帮的踪迹在人们的记忆中已慢慢淡去。在现在的泸定城,依然会看见一支支匆匆而过的马队,然而,他们是骑着马重走茶马古道的游客。  相似文献   

10.
正民族文化、山地文化、生态文化、阳明文化、红色文化、"三线"文化等在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构成了贵州文化的基本形态,筑起一座令人景仰的文明大厦。4月15日,贵州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工作。会议强调,要科学认准文化发展的路径,从贵州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走新走好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这条发展之路。自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战略任务以来,贵州建设文化强省频出实招、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决定一个国家、地区的核心体现。贵州是晚开发地区,文化种类和深度虽然逊于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但独特的文化却是价值非凡的文化。贵州的土司制度是最早的民族自治。奢香夫人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女"政治家"。仡佬文化、侗族文化、苗族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是贵州的原生文化。刘伯温写下了  相似文献   

12.
齐金蓉  万群  杨惠 《当代贵州》2011,(30):22-24
“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努力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胡锦涛总书记对贵州的发展寄予厚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方完全可以实现文化跨越”——李长春同志、刘云山同志希望贵州努力实现文化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薇 《世纪桥》2023,(3):1-3
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上,贵州是中国共产党迈向成熟的历史转折之地,是中国工农红军发展壮大之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群众在贵州进行了革命战争,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红色基因得以代代相传。近年来,随着贵州本土大数据的发展,红色文化的传承方式、传承对象、传承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为红色文化传承带来新的机遇。对此,结合贵州实际,分析贵州红色文化传承所面临的机遇、时代意义和对策,期望有助于推动贵州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下发生的贵州青年运动,是现代贵州青年运动的开端,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爱国、进步、民主与科学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贵州近代以来的启蒙和变革,又以违反常态但却符合历史逻辑的步伐,表现了五四运动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西部地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时期的普遍规律,是贵州历史上可以引为骄傲的篇章。  相似文献   

15.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或管理者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甚至有人提出“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文化的竞争”,并且认为贵州企业竞争力之所以普遍不够强,就在于“贵州企业没有文化”。贵州企业究竟有没有文化? 本文可以释疑。  相似文献   

16.
吕林 《当代贵州》2012,(9):38-39
贵州提出,到"十二五"期末,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全省生产总值的5%以上,文化产业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推动多彩贵州文化"走出去",以文生财、以文富民、以文兴省。《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实施文化传播工程,推动文化‘走出去’,提升贵州文化影响力"。用文化建设上的"贵州现象"塑造全新  相似文献   

17.
作为长期关注贵州文化现象的贵州人,谈谈几点建议。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像重视工业一样重视文化,要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文化建设,贵州才有可能实现文化的跨越式发展。其次,贵州要实现用一个个文化建设上的“贵州现象”  相似文献   

18.
发展贵州文化,要把立足贵州和走出贵州相结合。贵州有独一无二、很有特色的文化,有特色才立得住。要发展贵州文化首先要立足贵州,利用贵州的传统文化为贵州服务。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以来,在省工商联"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的号召下,全省5064家民营企业积极投入贵州省脱贫攻坚战,帮助了5738个贫困村,帮扶121.3万贫困人口,投入资金达208.6亿元。帮扶实现量变向质变的转化当代贵州:在全省脱贫攻坚进入"夏秋决战"之时,2019年全球贵商发展大会在贵阳成功举行,会上表扬了117家"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的先进民营企业,提出了进一步动员民营企业向深度贫困地区聚力的新要求,接下来省工商联将如何持续发力?  相似文献   

20.
《多彩贵州风》不光在审美上给了大众愉悦,还在民族文化的市场推广上给贵州发展文化产业作了良好范例。贵州省2005年的文化舞台可谓好戏连场。整个夏天,首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令黔中大地歌如潮涌;时值金秋,大型民族民间歌舞节目《多彩贵州风》又隆重上演,让世人领略了贵州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之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