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鲁迅把读书分为职业的读书、嗜好的读书。他认为: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课……其实这样的读书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我理解,鲁迅心中"嗜好的读书"才是愉快的事情。梁衡说:三百六十行,不管干哪一行都得先从阅读入手。作为领导干  相似文献   

2.
卓文江 《当代贵州》2014,(36):54-54
正人生在世,注定是要一辈子"奔波"的。但能够在奔波中阅读,或者说在阅读中奔波,所看到的世界和人生自然是精彩纷呈的。一个走遍千山万水的人,看到的或许只是他行经过的世界一隅,而一个勤奋读书的人,通过书籍看到的却可能是整个世界。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阅读历史类书籍。古人云:"不读书者鄙,不读史者鄙","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蕴含着一个民族世代的兴衰更替,以及透过事件表象所蕴藏着的成败之道与内在规律,以历史作为审视现实的一个视角,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营养,对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和成熟都具有  相似文献   

3.
覃道明 《学习月刊》2012,(21):11-12
功利化读书于普通人而言,可能只是方式和习惯,至多影响个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降低读书所具有的功效。但对于以学问为职业取向的人而言,则就是严肃的学风问题。满足于“轻阅读”、热衷于“浅阅读”、沉迷于“时尚阅读”,是做不出什么好学问的。学术人如此读书,会对社会产生显著的负面导向.助长浮躁、功利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4.
读书的要义     
史飞翔 《党课》2012,(8):68-69
读了30多年的书,但真正明白读书的堂奥却是近两年的事。最近几年,我的阅读兴趣从文学转移到了学问。阅读的书籍包括传统文化、古籍藏书、思想史、学术史、历史、哲学、社会学、西方经典、教育学、学人随笔甚至包括一些闲书、杂书。几年来。我不断地买书、读书。  相似文献   

5.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一个人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修炼,是“积学”的捷径.是治学与科学研究的起点。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可以说,课外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智力背景。教师如能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教给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抓住阅读启蒙的机会,让他们自由地接触一些有趣益智的书。学生就必然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很自然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6.
论读书     
正读书是一种阅读行为,是眼睛看、嘴里读、大脑想与心灵悟的统一,是人类独有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是人的生命的一部分。培育读书兴趣,养成读书习惯,提高读书能力,事关生命的质量,决定国家的未来。如饥似渴爱读书。读书需要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搞技术工作的党员,从小到现在都爱读书,书籍是我的挚友,读书使我对生活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层次。入党前,我爱读得是化学分析方面的书;入党后,我爱读的是《共产党员》。她的内容丰富,适合各年龄、从事各种工作的共产党员阅读。  相似文献   

8.
近日,中共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在一次读书会上对与会的领导干部讲:读书能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怡情养性、提升境界、远离低级趣味。一个人的兴趣空间是有一定排他性的,不用高雅兴趣去占领,就会被低级趣味所占据。领导干部应当以书为伴,养成读书的爱好、兴趣  相似文献   

9.
<正>在今年两会上,"书香社会"、"全民阅读"是热词,不少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中都出现了它们的身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外记者会上,不仅分享了自己个人的读书感受,还提议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政府层面,对阅读如此重视,这是往年所未见的。政府开始操心民众读书这件"小事",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我国阅读现状着实令人担忧。专家认为,读书这件事不像其他事,可以通过制定制度或规则  相似文献   

10.
心性与读书     
《廉政瞭望》2012,(6):51-51
某兄:就读书的方法而论,自当各有所本,并无惟一标尺。我不敢担保我的读法一定适合你。在你这个年纪,我是受问题意识的驱策而读书,常常数书并览,有时一本书读到一半,便柬之高阁。如你所忧心的虎头蛇尾、有头无尾的阅读,在我身上亦不鲜见。然而我并不以此为憾,  相似文献   

11.
论读书     
正培育读书兴趣,养成读书习惯,提高读书能力,事关生命的质量,决定国家的未来。读书需要心情,读书的心情就是对阅读的热爱。读书需要心境,读书的心境就是心态的宁静。读书需要心力,读书的心力就是将精神专注于书本的能力。读书需要心气,读书的心气来自做人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读书四感     
<正>人活于世有两件事是需要做的,一是做人,二是读书。狭义的读书指阅读书籍,广义的读书则指以语言、文字、音像、符号等为表现形式的知识产品的阅读、理解、分析、鉴赏、收集的过程或行为,故人们常把读书和学习联系在一起。读书的意义重大、深刻且广泛,内容几乎涉及文明的所有方面,难怪中国古人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感叹!联系时代发展需要,我有四点体会。读书使人充实。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在于,人拥有精神家园,而精神来自于人所特有的自由意识。人不仅有物质的需求,还具有不可或缺的精神需求。吃饭获得物质营养,读书摄取精神食  相似文献   

13.
白岩松 《党课》2020,(4):104-105
中央电视台做过一个关于读书的公益广告,这几年一直在做读书的推广,我总纳闷,你见过国际上把哪个日子定为“吃饭日”吗?没有。既然国际没有吃饭日,那为什么要设一个读书日呢?对于人们的身体来说,不吃饭活不下去,但对于我们的精神来说,不读书难道不也是跟不吃饭一样活不下去的一件事吗?为什么我们已经堕落到了要全社会去推广“阅读”的地步?  相似文献   

14.
邓家富 《当代贵州》2011,(12):64-64
读书学习是我人生的永恒相伴。我生长在农村,坦白说,上高中前,读书学习是为了谋求一份职业;而参加工作后,读书学习成了我的爱好。列宁曾教导说:“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现在回想自己的每一步成长,都与读书学习这个爱好分不开。  相似文献   

15.
阅读的重量     
阅读是有重量的,这重量让我们对阅读的重要毫不怀疑。阅读对人的功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道出了读书对写作者的要紧。但当我们凝神于阅读那"重"的一面时,其实也不该忽略阅读的"轻"。这里我想起季羡林先生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16.
读书成习惯     
姜仕贵 《当代贵州》2014,(19):60-60
正每天看书浏览报刊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活习惯。前段时间看到《总理都能"抽出时间读书",您呢?》的报道,让我对读书产生了一些思考。读书能医愚,读书能励志,读书能聪慧,这是众所周知的。而据报道,中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5分钟,有人甚至发出"静下来读点书是一种奢侈"的感叹。是什么让读书离我们渐行渐远?固然工作繁忙、没时间,都是我们离书越来越远的理由。但若真的有读书的兴趣,这些又怎能成为障碍?读书的兴趣,多半应在学生时代培养出来。当前中国社会竞争日益激烈,  相似文献   

17.
据说在犹太民族,母亲要在《圣经》上抹蜂蜜让孩子去舔书本上的蜜,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让孩子从小树立观念:书本是甜的,而且书中有智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调查,犹太民族人均每年阅读65本书。读书兴趣浓厚,犹太人将读书视作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才造就了如此令人羡慕的读书风景。  相似文献   

18.
正古人说:"读书如同吃饭,善吃者长,不善吃者病。"说的读书要有方法,得法者受益,不得法者可能受害。怎么读书?我体会到,就是"三种方法",即:问、钻、思。问是前提。问者,疑问也;学问者,边学边问也。"生疑—析疑—解疑"是读书的过程,有疑而入,无疑而出。一个人读书,如果心中无疑问,则无法调动阅读胃口,亦  相似文献   

19.
解帮 《江淮》2012,(8):47
读书的习惯,养成于我的童年时代。幼时的家境,虽不富裕,但父亲却很注重我的启蒙教育。在我刚懂事时,父亲便买回家一块小黑板,教我认字,读书给我听。渐渐我识的字多了,便开始对书产生了兴趣。记忆中,我有两次较为深刻的读书经历。一次是临近中考前。语  相似文献   

20.
点评与思考     
去年5到12月,由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我的读书故事征文"活动圆满结束,这已是第六届成功举办,作为评委,我目睹了参赛人数一届比一届多,稿件质量一届比一届好。常常有参赛稿件让我眼前一亮,阅读的层次令人惊喜,读书故事的美妙也令人心动。这说明举国上下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确实见效,也表明"我的读书故事征文"活动已经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和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