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率先振兴的一场旅游盛典2012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由中共铜仁市委、铜仁市人民政府、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贵州省旅游局、贵州省文化厅、贵州省体育局、贵州省民委、贵州省宗教局主办,由江口县委、江口县人民政府、铜仁市旅游局等承办的"铜仁市第一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2012贵州梵净山文化旅游节"在风光迷人的梵净山太平河省级风景名胜区隆重举行。"规划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  相似文献   

2.
夏庆丰 《当代贵州》2011,(23):41-41
关于铜仁,作家贾平凹《说铜仁》是这样解读的,"铜仁之所以黔中独美,美在有梵净山的蕴蓄,美在有锦江水的茂润,活该是桃源的深处。"这里人文历史源远流长——荆楚、巴蜀文化相互浸润激荡,  相似文献   

3.
刘奇凡 《当代贵州》2013,(19):42-43
铜仁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加快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全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和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规划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铜仁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的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铜仁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构建两带两圈产业体系、推进六个新跨越"发展战略,积极推进铜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适应铜仁文化旅游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根据部署,铜仁市委、市政府决定规划建设环梵净山"金三角"  相似文献   

4.
《当代贵州》2012,(18):11-12
铜仁市坚持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全市改革攻坚和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布局,把文化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率先突破的重要方面来抓。以品牌为导向树立文化自信自古以来,湘楚文化和巴蜀文化在铜仁相互交融、相互涤荡,民族民间文化、红色文化丰富多彩,生态文化、佛教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极具多样性。立足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铜仁努力培育鲜明的文化品牌,把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定位为"梵天净土.桃源铜仁",着力将梵净山打造成为世界知名旅游景区,把铜仁建设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5.
正铜仁古城项目旨在重现古城绵延700年的历史文化风貌,为铜仁人民找回曾经的"乡愁故里",建成传承历史、凸显文化、彰显特色的文化旅游胜地。2017年11月28日,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策划,铜仁市"一带双核"(一带即梵净山沿太平河、锦江河至主城区旅游观光带,两核即梵净山景区、铜仁主城区)项目建设正式启动,项目规划中的古城项目、梵净山沿太平河、锦江河至铜仁主城区旅游观光带  相似文献   

6.
铜仁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分布与发展现状,响亮提出打造“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预示着铜仁文化旅游产业已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下一个十年定将迎来骄人的鼎盛与繁荣。  相似文献   

7.
正三月的铜仁,十里锦江碧波涟漪,滨水植被自然天成,与千年古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如画风光好似一幅幅水墨画。"铜仁之所以为黔中独美,美在有梵净山的蕴蓄,美在有锦江水的茂润,活该是桃源的深处。"著名作家贾平凹在《说铜仁》一文中说。铜仁市地处黔湘渝三省市接合部,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示范区。近年来,该市围绕构建"武陵  相似文献   

8.
<正>但凡到过铜仁的中外游人都有这样一个感受:梵天净土,桃源铜仁,是你一生不可不去的地方。随着铜仁旷世奇秀的天然美景走出深闺、走向世界,悠久灿烂、绚丽多彩的铜仁民族文化也正走出大山、走出国门,受到海内外人士瞩目。2014年,铜仁市按照"文化旅游宣传年"的工作部署,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不断挖掘民族文化、打造文化品牌,打造了一批以"印象梵净山"为主题的民族歌舞乐节目以及独具地方特色的戏剧作品。这些文化节目不仅频频亮相上  相似文献   

9.
《当代贵州》2009,(12):1-1
为强力推介“梵天净土 桃源铜仁”文化旅游形象品牌,丰富钢仁地区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加大文化旅游招商引资力度,提升梵净山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吸引国内外游客来铜仁地区观光旅游,促进铜仁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云成 《当代贵州》2013,(35):44-45
近年来,地处乌江中下游核心区、有“黔中首郡,乌江明珠”之称的思南县紧紧围绕“历史文化、乌江、石林、温泉”四张名片,在铜仁市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中先行先试,以“改善基础、特色为根、文化铸魂”强力推进“旅游活县”战略,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以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主动融入文化旅游创新区及全省旅游发展“大公园”。  相似文献   

11.
正德江县以承办铜仁市第七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整合旅游产业上下游资源,打通旅游企业之间、关联产业之间、省内外跨区域之间的共享通道,全力提升旅游产业层次。以"乌江秘境欢乐德江"为主题的铜仁市第七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德江县首届美丽乡村文化旅游展示(以下简称"铜仁旅发大会"),将于10月12日召开。此次铜仁旅发大会将充分发挥德江资源优势,整  相似文献   

12.
正江口县围绕铜仁市委提出的打造"环梵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战略部署,立足梵净山资源优势,深入实施"一业带三化、三化促一业"发展战略,闯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新路。仲夏时节,漫步在梵净山脚下的江口县,处处郁郁葱葱一派生机盎然,青山绿水似一幅美丽画卷。近年来,江口围绕铜仁市委提出的打造"环梵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战略部署,立足梵净山资源优势,深入实施"一业带三化、三化促一业"发展战略,做足旅游"文章",巧打生态牌,闯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0月,铜仁市第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2013贵州梵净山文化旅游节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举办。节会上的活动、节目将“醉墨韵茶·福寿印江”的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成为展示、宣传印江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4.
湘西州将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构想,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文化资源,全面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拓展提质,努力把凤凰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把湘西州建成民族文化彰显的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10月,铜仁市第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2013贵州梵净山文化旅游节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举办。节会上的活动、节目将"醉墨韵茶·福寿印江"的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成为展示、宣传印江的重要平台。2013年10月,铜仁市第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2013贵州梵净山文化旅游节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举办。从环梵净山国际公路自行车邀请赛到"中华民族一家亲·走进印江"国家民委文化下基层活动,从2013年贵州梵净山文化旅游节"走进福寿印江·陶醉墨韵茶香"系列活动到《严寅亮与颐和园》花灯剧演出……每一个活动、每一个节目都将"醉墨韵  相似文献   

16.
正铜仁市充分突出梵净山品牌效应和龙头引领,按照"市级抓龙头、区县抓精品、乡镇抓特色"的工作思路,挖掘乡村潜能、盘活乡村资源,让乡村旅游成为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春至黔东,梵净山染新绿,锦江河漾碧波。  相似文献   

17.
荣膺“中国营养健康产业示范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市”“梵净山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区”等头衔的铜仁市,立足特色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药材产业基础,依托得天独厚的养生养老资源,全力发展大健康产业. 几年砥砺奋进,铜仁市推动大健康产业与大扶贫、大数据、大旅游等深度融合,从“养”字上突破,从“全”字上发力,“医养健管”4大体系统筹推进、 “三大平台” “六项产业计划”建设喜报频传,大健康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相似文献   

18.
正铜仁市委、市政府依据国务院〔2012〕2号文件精神,明确了把贵州加快建成"文化旅游创新区"的战略定位,提出建设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那么如何加快建成"文化旅游创新区"?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找到推进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的工作途径,并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重新审视和评价农村环境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经济资源等,把这些原本就存在、但长期被忽视、没有被充分利用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形成新的生产要素,合成  相似文献   

19.
正绿色发展,知行合一,铜仁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生态文明理念。山上山下绿似海,青山绿水迎客来。夏日,走进铜仁市江口县梵净山麓,青山流翠,绿水淙淙,步步皆景,令人陶醉。近年来,铜仁市委、市政府严格按照省委对铜仁的科学定位,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生态是铜仁市最宝贵的财富。"铜仁市委书记陈昌旭说,将继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当代》2011,(8):65-F0003
铜仁地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全区国土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22万,土家、苗、侗等29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68.4%。铜仁地区优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厚重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以为梵净山龙头的“一山两江四文化”的旅游资源体系,拥有全国旅游资源8个主类的全部,31个亚类的28个,155个基本类型的105个,有梵净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