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广忠 《当代贵州》2014,(35):58-58
正曾国藩曾对儿子曾纪泽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读书不仅可以修身养性,滋养气质,更重要的还是工作、生活的需要。仅仅为了需要的读书常常是苦涩的;只是为了兴趣的读书有时又会让人陷入迷茫。在自己的读书体验中,让人愉快而有成就  相似文献   

2.
读书的好处     
正2月7日在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习近平谈到读书的三大好处:"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认真学习体会习近平关于读书好处的论述,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读书的意义。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观书有感》一诗中的著名诗句,生动形象地说明读书是保持思想常新、充满活力的"源头活水"。读书使人思维活  相似文献   

3.
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次和网民互动时,最后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读书不仅给人力量,而且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他说,我很希望有一天看见地铁里面人人都捧着一本书。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真是充满了感动。因为我们平时总说读书给人知识、给人力量,似乎已经是一个最高境界,但读书还能让我们感到安全、感到幸福。  相似文献   

4.
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次和网民互动时,最后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读书不仅给人力量,而且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他说,我很希望有一天看见地铁里面人人都捧着一本书。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真是充满了感动。因为我们平时总说读书给人知识、给人力量,似乎已经是一个最高境界,但读书还能让我们感到安全、感到幸福。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我想接着说:"什么是阅读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什么是现代学人的阅读新习惯?一言以蔽之,就是‘读书、阅网、观景’三结合。"世上的读物有三种:一是纸本书,指简册和帛书之后出现的纸印本书籍报刊,已有1300多年历史。二是电子书,指以磁带、光盘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同志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当今时代,是一个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读书学习是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官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改善执政能力的需要,更是建设  相似文献   

7.
阅读,身未动而心却已游历山川;阅读,穿越千年时空与先贤交流;阅读,让生命之旅更加宽阔丰盈.一个民族的思想基础和核心价值观建设离不开阅读,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离不开阅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历史上凡是读书蔚然成风之日,必是思想活跃、文明进步、精神文化拔节生长、社会人心昂扬进取之时.上世纪初即有先进知识分子呼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长起一大批勇于担当的俊杰.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书香家庭"、"藏书之星"、"满城书香"等风生水起,滋养人心.如今全民阅读活动辐射面越来越广,风起云涌,全国各种读书活动项目已有3000多个,约400多个城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党的十八大报告历史性地首次将"全民阅读"写入其中,必然有助于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8.
蒙珺 《当代贵州》2010,(14):31-31
<正>近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频频在各种场合对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然而,领导干部的读书现状却不容乐观:据《人民论坛》杂志的"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显示,尽管有七成多的党政干部读书的愿望强烈,却由于工作忙、应酬多等原因,每周用于读书的时间在6小时以下,  相似文献   

9.
正在今年举办的第二十二届冬季奥运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应邀出席并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主持人布里廖夫的专访,就索契冬奥会、中俄关系、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前景等精彩作答。谈到个人爱好时,习主席说,"承担我这样的工作,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时间。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相似文献   

10.
晓歌 《先锋队》2015,(9):52
在一次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的文艺生活,谈到了文艺对自身成长的影响。2014年2月,他在接受采访时也谈到了对阅读的喜爱,"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从健康的角度来看,"近书者寿"还真不是一句空话。很多时候,道理不是不懂,只是忙于现实的工作、应酬,沉湎俗世,本身则是对自己的放纵。有调查表明,近年来,国人平均每年的读书量还不到1本,而在家国多  相似文献   

11.
安慰     
如何学会读书,古今中外名家读书有“十说”。一本说。历史学家郑天挺提出,在同一时间内精读一本最好的书。一个字、一个词、一个人、一处地、一件事,都要弄清原委。从头到尾,反复对照。二类说。现代学者梁启超把所读的书分为两类:精读与浏览;精读的再分两类: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与有益身心的名人格言。  相似文献   

12.
正古人说:"读书如同吃饭,善吃者长,不善吃者病。"说的读书要有方法,得法者受益,不得法者可能受害。怎么读书?我体会到,就是"三种方法",即:问、钻、思。问是前提。问者,疑问也;学问者,边学边问也。"生疑—析疑—解疑"是读书的过程,有疑而入,无疑而出。一个人读书,如果心中无疑问,则无法调动阅读胃口,亦  相似文献   

13.
假如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那么以此为前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国家的发展史也就是这个国家国民的读书史。鉴于官员在国家机器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他们对于读书和从政二者关系的态度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官场风气、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4.
《求实》2014,(Z1):273-274
<正>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呼吁,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1995年,又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每个角落每个人都能读书",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0年两会召开之前,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提出:"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来到曲阜孔府考察,并来到孔子研究院。对《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很感兴趣,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他多次引用成语、典籍,多次提及《史记》《春秋》《诗经》《礼记》《管子》等书或书中的故事、名句。2014年2月7日,在俄罗斯索契接受采访时,习近平说,"我个人爱好阅读、看电影、旅游、散步。""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们得到智慧  相似文献   

16.
<正>古人读书,认为书有"三味":"读经味如稻引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酰醢。"宋代李淑在《邯郸书目》一书中云:"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从古人的读书三味联想开来,现代人读书也应具有"三味":读书要有趣味。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德斯鸠曾说:"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变成  相似文献   

17.
阅读的重量     
阅读是有重量的,这重量让我们对阅读的重要毫不怀疑。阅读对人的功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道出了读书对写作者的要紧。但当我们凝神于阅读那"重"的一面时,其实也不该忽略阅读的"轻"。这里我想起季羡林先生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18.
据说在犹太民族,母亲要在《圣经》上抹蜂蜜让孩子去舔书本上的蜜,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让孩子从小树立观念:书本是甜的,而且书中有智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调查,犹太民族人均每年阅读65本书。读书兴趣浓厚,犹太人将读书视作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才造就了如此令人羡慕的读书风景。  相似文献   

19.
冬日好读书     
周末,友人打来电话,问我冬季没有出游,在家如何度日,我说读书呢,读些闲书、杂书。友人答道:"我也是在家读书呢,冬季闲暇好读书,等来年春暖花开,再相约出游赏景。"友人的一番话,使得我们隔着那方小小屏幕彼此会心一笑。冬天是一个平淡而隽永的季节,少了一些诱惑,多了一些安静,心灵更加敏捷和自由。  相似文献   

20.
《先锋队》2012,(1):52-53
俄罗斯:书籍与面包同等重要俄罗斯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神奇的民族。读书是这个民族的悠久传统和民族习惯,今天已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俄罗斯人看来,书籍与面包同等重要,人不能不吃饭,也不能不读书,他们用于阅读的时间远远超过吃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