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民导刊》2006,(7):57-57
编辑同志:我与妻子1999年结婚后一起到北京打工。2001年由于我妻子怀孕,她一人回到河北老家,我自己留在北京打工。直到2003年,我从来京打工的同乡那里得知,我妻子另有新欢并与其同居。听到这个消息,我气愤极了,后来我通过我的朋友,录下了我妻子与他人同居的证据。请问:我如果拿着这份证据到法院起诉离婚,我能胜诉吗?法院将如何判决?  相似文献   

2.
解除同居关系,女方应不应该退给我财物?编辑同志:我于1991年经人介绍与田女相爱并同居,1993年冬我从外地回家,发现她与其姐夫有性行为,我想同她分手,后经她家人劝说,她回心转意,我原谅了她。1994年春,她跟我到工地做饭,在包工头的引诱下,又与包工...  相似文献   

3.
法律问答     
偷拿亲属财物该怎样处理 编辑同志:   最近,在工作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共同生活的一个家庭中,孩子偷拿父母的财产数额较大或者夫妻之间偷拿对方的个人所有的财产数额较大应怎样处理 ?依据是什么 ?如果夫妻一方偷拿共同所有的财产数额较大应怎样处理 ?   徐立友 徐立友同志:   最高人民法院 1998年 3月发布的《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1条第 4项规定:“偷拿自己家的财物或者近亲属的财物的,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对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处罚时也应与在社会上作案的有所区别。”共同生活的孩子与父母…  相似文献   

4.
程丽 《民主与法制》2013,(36):67-67
编辑同志: 刘莱谎称自己是省公安厅刑警队重案组组长,骗得女子王某与其恋爱并同居。其间,刘某通过盗取警服、警帽,伪造公安厅文件、荣誉证书等手段,骗取王某及其亲属的信任,骗得王某及其家人现金5万余元,并挥霍一空、后刘某又冒充省公安厅刑警,  相似文献   

5.
《上海支部生活》2013,(9):13-13
编辑同志:我支部于上个月刚发展了—名党员,支部正在对其进行一年预备期的教育和考察。然而,该同志最近却突然向支部提出要与几位同乡一道外出务工。请问:该同志外出务工后,党组织如伺做好对其教育和考察工作?其预备期满后,转正手续又应在哪办?望编辑同志给予指导。谢谢! ——读者吴振华  相似文献   

6.
法律问答     
法律问答假释后又违法,可否劳动教养?编辑同志:我局办理一起假释罪犯重新犯罪案件,提请检察机关批捕未果.后根据其行为符合劳动教养条件,我局拟报劳教处理.但该犯还有两年余刑尚未服完,究竟是先执行劳教还是先执行收监服完余刑,请予解答.陕西雷振新雷振新同志:...  相似文献   

7.
在带驾驶员的车辆、机械租赁合同中,出租方与承租方之间是租赁合同法律关系。该法律关系的客体仅仅是租赁的车辆、机械,并不包括驾驶员。如果是由于该租赁的车辆、机械导致的安全事故,应按照租赁合同的约定或者有关租赁合同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在出租人与承租人之间进行责任分配。如果是由于该租赁车辆、机械驾驶人员导致的安全事故,则要详细分析驾驶人员与出租方、承租方之间的法律关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定赔偿责任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龚志军 《求索》2013,(2):202-204
国际私法主要是通过冲突规范指引选择应适用的准据法这一间接方法来解决国际民事法律冲突。长期以来,理论与实践大都认为这一过程尤其是准据法的选择主要是一种纯技术过程。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国际私法的发展,近年来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其中注重伦理价值,将伦理因素引入准据法选择因有利于国际私法实质正义价值的实现而日益得到关注。因此.重视国际私法对涉外非婚同居关系调整的伦理基础,认真研究涉外非婚同居关系准据法选择需考虑的伦理因素.对完善涉外非婚同居关系的法律适用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法律问答     
法律问答闹丧拉走他人全部财物的行为如何处理编辑同志:1998年某日,张某(女)因家庭纠纷,一气之下服毒自杀身亡。事后,张的亲属将李某(张某之夫)屋内财物全部强行拉走(价值6000余元)。请问:此案应如何处理?山东荏平县公安局荏平县公安局:根据新刑法第...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1999年8月31日中午,褚某盗窃其舅舅姜某的保险柜现金25万元,破案后,对褚某有两种处理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褚某虽然户口落在姜某名下,但未履行收养手续,只能视其为抚养关系,不能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五项之规定,褚某盗窃数额特别巨大,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褚某(现年26岁),从15岁就同姜一起生活,至今还未成家,已形成了事实上的收养关系,应视为姜某的家人。此案处理应适用上述《解释》第一条第五项之规定,可不按犯罪处理。请问,该案应如何处理?黑龙…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对国际经济关系依赖的不断加深和涉外民商事交往的频繁发生,自然人的跨国流动,涉外非婚同居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涉外非婚同居是一种带有身份性质的民事关系。根据“自体法”在涉外合同和涉外侵权法律选择方面的运用,涉外非婚同居财产关系的“自体法”应当这样表述:涉外非婚同居应首先适用当事人协议选择的法律;未选择法律时应当适用当事人的同居地法或者共同的国籍国家的法律;上述法律不得违反法院地国家的强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12.
法博士信箱     
《人民公安》2005,(15):62-63
这起抢客纠纷该如何定性法博士:一出租车与一大客车在途中抢客,大客车司机用车身将出租车拦截,并拔了出租车的钥匙,强行掰下出租车的牌照。出租车司机拽住大客车售票员的票夹不放,要求归还钥匙。售票员在掰开出租车司机的手时,司机的手被擦伤。请问,这起抢客纠纷是否该由公安机关处理?应如何处理?黑龙江王喜有王喜有同志:如果出租车司机的手伤构成轻微伤,则售票员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项,公安机关可依法给予治安处罚;如果出租车司机的手伤不到轻微伤,则公安机关不能依法给予处罚,但可对打人者进行批评教育。双方如不…  相似文献   

13.
发生交通事故后,车方应如何赔偿?对司机应如何处罚?编辑同志:我岳父今年58岁,1993年9月6日被某军工厂司机李某轧死。经县交警大队鉴定,由车方负全部责任。请问:车方应如何赔偿?对司机应如何处理?贾建强贾建强同志: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18条...  相似文献   

14.
法律问答     
法律问答●此强奸未遂案应如何认定编辑同志:我们在办理一起强奸案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犯罪嫌疑人已触犯《刑法》第236条第3款第4项的规定,涉嫌强奸罪(未遂);有人则认为,此案不应适用第236条第3款第4项。因为,轮奸行为是既遂行为,只有既遂行为才能构...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莫某与黄某相恋几年,并同居在一起共同生活,但因未到婚龄而未办理结婚登记。  相似文献   

16.
法律问答     
法律问答编辑同志:我辖区李某,男,33岁.患有精神分裂症。近期病情恶化,多次持械到附近学校,市场打人滋事,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市场管理秩序。目前由于他已是成年人,家境又贫困,监护人无力监护。他的母亲向公安机关求助。请问:公安机关对此事应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17.
见死不救的行为能定故意杀人罪吗?———与马高同志商榷□周长奎贵刊1997年第7期《见死不救的行为应如何处理》一文中刊载:恋人李某(男)与王某(女)因父母反对被逼中止恋爱关系,二人各购两瓶安定相约自杀,王喝药后李改变主意未喝,6个半小时后王某死亡,李到...  相似文献   

18.
▲瑞士人为孩子结婚 据《青年参考》报道,瑞士联邦统计局日前发表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 2001年瑞士非婚生子女比率为11.4%,与10年前相比,该数字翻了一番。在瑞士,同居家庭在有了孩子之后,到市政机关办理出生登记的时候,只能使用母亲姓氏,而父亲对孩子则没有任何权利。由于这项政策的约束,许多父亲认为既然自己得负抚养责任,不如索性用法律制度来确认亲子关系。去年在瑞士,有44%的同居家庭一有孩子,就要求确立婚姻关系,以便让孩子能够拥有父亲姓氏。这个比例比1980年的7.1%和1990年的25.2%都高出许多。可以看出,虽然“世风日下…  相似文献   

19.
论非婚同居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90年代以来,我国的婚姻家庭呈现出与西方国家类似的变化,非婚同居逐渐盛行起来,因而就社会现实需求而言,非婚同居法律制度的构建已无法回避.法律是否调整以及如何调整非婚同居关系,已经成为我国法学领域面临的前沿课题.本文通过对非婚同居基本概念的解读,明确了同居和非婚同居的含义,细化了非婚同居的类型,在分析现阶段对我国非婚同居关系的现行制度的基础上,梳理出我国非婚同居法律制度构建的社会基础,从立法模式选择和具体内容的设计两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非婚同居制度的设想.希望通过本文可以引起人们,尤其是法律,以理性的姿态对待非婚同居现象.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钱某是某林场木材采伐小分队的队长。沙某与钱某商议,购买两汽车木材约16立方米,并私下给钱某一些钱。谈妥后,沙某于次日雇个体司机刘某和王某的汽车拉木材。因无任何合法手续,在出卖木材时被森林公安查获。请问,对钱某和沙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对个体司机刘某和王某如何处罚?能否没收汽车?内蒙古李荣权李荣权同志:根据来信反映的情况看,如果钱某有权代表林场出售木材,只是因收了沙某的钱而以较低的价格卖出,或者没有合法手续卖出,则钱某的行为是“公司、企业人员受贿行为”,沙某是“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