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三教”改革为背景,首先分析了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然后研究了如何提升高职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设能力;最后构建了基于课程定位、“数学+”的模块化教学内容、多种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四个方面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并具体应用于经管类专业,在理论指导下展开高职数学课程实施体系的应用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宋林慧 《世纪桥》2023,(5):63-65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高职院校大学生相较于本科学生而言理想信念树立具有特殊性,如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效果成为摆在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难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这对于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方向性和全局性指导。基于此,对“三教改革”背景下的高职思政教学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探究,阐述理想信念制度化教育融入高职思政教学的意义,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对“三教改革”视域下理想信念制度化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李慧敏 《山西青年》2021,(2):144-145
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元素,主要向社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为社会建设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现状而言,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情况不容乐观,不利于高职学生创业就业成功率的提高.本文基于现代职业教育视角,先是总结分析了职业素养的内涵,后简要分析了职业素养在高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探讨了如何有...  相似文献   

4.
教材建设是“三教”改革重要载体,也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更是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客观需求。新型活页式教材要在教材理念、教材内容、教材形式上都体现“活”的特征。遵循校企双元合作、融入育人元素、以模块化形式呈现、注重学习成果评价等原则,通过分析职业岗位要求、梳理模块化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开发数字化资源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教材结构设计的“六步法”流程,开发适合职业院校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技能课教学需求的新型活页式教材,对持续深化“三教”改革,提升轨道交通类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三教”改革提供了策略导向,也是高质量发展落地落实的“最后一程”。本文通过对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现状分析,提出一节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的标准应该满足教育者的生命成长,坚持以生为本,满足学生乐学、会学、学会的需求,突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关键能力和必备职业素养的培养,并据此提出改革“三教”背景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从传统的就业导向转变为创业导向不仅是社会发展趋势提出的外部要求,更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文章对就业导向和创业导向这两种不同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进行了对照分析,并提出从学生自主性、支撑环境、作品导向型学习等三个方面来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7.
刘敏 《山西青年》2023,(9):103-10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高质量发展,人才作为核心驱动力,亦由此面临着更高的定位,高等教育迎来了严峻的挑战。“三教改革”作为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深化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为有效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指引方向,是打造高质量育人工程的关键路径。本文以高校财会专业课程为研究对象,站在教育提质增效的角度,围绕“三教改革”背景下的高校财会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展开研究。首先,对“三教改革”的内涵、价值等进行了简要概述;其次,结合对高校财会专业课程发展现状的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最后,发挥问题导向价值,就财会专业课程体系有效建设策略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8.
薛玲艳  刘舒 《山西青年》2024,(4):120-122
数字化转型时期,数字技术及其应用已经渗入各行各业,成为新质生产要素推动行业生产的发展。数字素养愈来愈成为当前社会人才需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素养,高校是提升财会专业学生素质素养的重点场域,应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教学过程,整合数字教育与多课程跨学科融合,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社会所需对应层次和类型的人才,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实体性要素与渗透性要素深度融合,产生更大的组合效应,从而提升整个经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三教”改革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三教”改革的基本内涵,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旅游日语课程为研究对象进行展开,首先简单分析了旅游日语课程设置的概况,其次探讨了旅游日语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教材、教法和教师三个方面为旅游日语的教学改革提供建议:选用优质教材、改进教材内容、开发新型教材;根据课程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优化现有师资、引进外来师资、培养新型师资。  相似文献   

10.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仅是高等职业教育自我发展的需要,更是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根本宗旨。基于珠三角企业需求对高职人才职业素养培养要求进行调查分析,探索适合珠三角企业需求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案,着力从拓宽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样化课程体系、开展个性化教学活动和营造校企融合的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推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仅是高等职业教育自我发展的需要,更是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根本宗旨。基于珠三角企业需求对高职人才职业素养培养要求进行调查分析,探索适合珠三角企业需求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案,着力从拓宽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样化课程体系、开展个性化教学活动和营造校企融合的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推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教”改革是关键点,产教融合是重要手段。本文从国家职教方针政策解读开始,提出从产教融合角度深化“三教”改革,探究产教融合下的“三教”改革的策略和路径分析,为教师、教材和教法改革的落地实施构建一体化建设方案,为职业院校实施“三教”改革提供一套有益并可操作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三教”改革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工匠精神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高职院校和教师不够重视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没有形成完善的工匠精神培育体系,鉴于此,提出“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建设“工匠型”教师队伍,完善培育工匠精神的教材体系,灵活应用多种教法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刘鋆星 《世纪桥》2012,(7):113-114
学期伊始,大庆三中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站在21世纪大的平台上去谈改革,我们不会陌生,也正是在社会各界改革轰轰烈烈进行的同时,教育体制的改革也顺势而行,但是究竞为何改革?“改”的是什么?“革”的又是什么?如何在不变的应试教育体制下“伐竹取道”真正的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成为新一代教育人深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德智体美劳构成了新时代“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重要维度,是我国高校立足新发展阶段对育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建设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深化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行动指南。高校可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做好系统谋划,统筹各种资源、健全协同机制,优化队伍管理、回归教育本质等方式优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三教”教育理念由著名数学教育专家吕传汉教授提出,即“教体验、教思考、教表达”。“三教”教育理念应用于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优势明显,高职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运用此理念,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吴文明 《山西青年》2022,(19):133-135
高技能人才队伍作为我国制造产业的基础保障,对实现我国制造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河南省“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的展开,焦作市抢先抓住机遇,在“人人持证、技能河南”战略中加大投入力度,并联合市场需求打造出“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等平台,以高效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焦作市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基于此,本文就“人人持证、技能河南”背景下焦作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策略进行探讨,为焦作市的高质量转型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8.
面对舆论环境的深刻变化,提高领导干部的网络媒介素养,已经成为衡量各级党政干部执政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文章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针对连云港市领导干部的网络认知水平、网络表现能力、安全意识与网络道德、素养教育需求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增强领导干部网络素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裴越 《山西青年》2024,(4):108-110
金工实习是普通高等院校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改革和创新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金属工艺人才。本文将以山西能源学院为例,阐明本校在金工实习课程中进行的探索与实践,从现状分析、对策建议和改革成效出发,为金工实习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师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教师角色发生转变;部分教师信息素养尚且不足;教学方法亟待创新以及教学内容需要重新建构.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教师不仅要坚持和完善教师专业素养,还要对专业素养的内涵进行延伸,实现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具体的培养路径包括:树立以人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