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建研究》2011,(8):40-40
“大学生优选计划”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青年英才开发计划”项目的子计划.主要目标是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培养基地,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努力培养一批国际一流的基础科学领域的领军人才。该计划于2010年9月正式启动,目前选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相似文献   

2.
孙海涛 《前沿》2013,(4):165-166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各行各业领军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领域的新使命,更符合了国家“文化立国”的战略思想。但是目前,我国对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学科(如工、农、医、法、财经、工商)为主的高等院校和专业,高等艺术院校表演艺术类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很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音乐表演专业拔尖创新人才的个性化培养是社会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本文旨在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索,提出一些观点,希望能给志士仁人们一些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正>2022年新春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强调:“要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基础研究人才,走好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养之路。要遵循教育规律,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发挥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1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警务人才重任的公安院校,要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为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培养各类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卓有成效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以下称课外科技活动),是高校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把大学生培养成创新人才目  相似文献   

5.
一是通过申报、推荐、评选了“黔阳县第二批科技拔尖人才”,为李今朝等6名科技拔尖人才发了证书及奖金各400元,并召开了座谈会,为搞好科技工作、知识分子工作,广泛听取专家及科技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投资近万元,摄制了“科技人才之窗”专题片,加大了科技工作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6.
《当代广西》2010,(20):16-16
为打造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高素质、复合型的拔尖会计人才,带动全区会计队伍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全面提高,自治区财政厅制定出台了《广西“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培养规划》,计划用5-10年时间,培养造就10名左右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综合素质高、业绩突出、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复合型会计专家,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豫发〔2 0 0 4〕9号 ) ,现就实施河南省科技拔尖人才工程(以下简称“拔尖人才工程”)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实施“拔尖人才工程”的重要意义1、充分认识实施“拔尖人才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技拔尖人才是指在攻克科技重大项目、重大课题中能起到主导作用的领军人物。近年来 ,我省科技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但科技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能够承担重大科技创新任务…  相似文献   

8.
《浙江人事》2009,(1):37-37
培养和拥有一批高素质的青年科技人才关系着一个科研单位的发展和未来。为确保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按照科技创新活动规律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模式,构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自2006年开始,实施了“人才奔腾计划”。近三年时间里,己选拔86名青年科技人员进行培养,对加强青年科技人员的科研修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左惟 《群众》2022,(1):38-3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要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这一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高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综合信息     
《政策》2012,(1):93-95
拔尖创新人才如何"冒"出来在"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座谈会"上,来自教育界和科技界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教育行政部门领导100多人,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题,进行思想交流和观念碰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人才,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合适的教育体制和良好的文化环境。与会者在讨论中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拔尖创新人才不是"拔"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马千山 《群众》2012,(12):64-64
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最为稀缺、最可宝贵的战略资源,是发展先进生产力最核心、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我省各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引进和培养科技创业人才计划,其中南京市重点推出的“321人才计划”,在全球延揽高层次人才,使南京人才引进工作喜获丰收,一大批科技人才走出书房、走进企业,一大批科技...  相似文献   

12.
张春华  樊士德 《群众》2023,(22):48-49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支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有助于推进“四新”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3.
最近,汝城县为实施“科技兴业”战略,推动县域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制定颁发了《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和管理办法》,就进一步做好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选拔和管理,为他们创建一个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的宽松环境作了具体规定。目前,已推荐选拔出第三批专业技术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传统思政教育机制落后于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致使大学生中难以涌现符合国际高标准的科技拔尖创新人才。有鉴于此,我们需着手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三大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创新,构建起适应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促使中国早日跨入世界科技创新强国行列。  相似文献   

15.
卢秋玲 《公安教育》2005,(12):18-20
21世纪是国际日益合作与激烈竞争并存的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科技和军事以及综合国力的竞争,不再是简单的实物量竞争,而是高智商的“人脑”竞争,是人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因而,21世纪是十分重视人才培养的世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邹东涛提出“十”字型人才的新概念,他把人才分为四种:第一种是“一”字型人才,这种人才的知识面虽然比较宽,但缺乏深入地研究和创新;第二种是“1”字型人才,这种人才在某一项专业知识方面比较深,但知识面狭窄,很难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进行创造性研究;第三种是“T”字型人才,这种人才不仅知…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五部分聚焦“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一以贯之地体现了党中央对创新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创新发展既包括科技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是我国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针的具体体现。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关于“要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的精神,有效实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建立和完善国家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特制定本方案。一、关于深化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自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以来,我国恢复和重建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制度。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对鼓励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热情,促进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和学科带头人的茁壮成长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北京市在2012至2014年期间,"结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验、翱翔基地学校建设和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等工作,遴选50所优质高中,依托学校建成一批市级高中开放式重点实验室,形成具有北京特点的开放式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模式"。毋庸置疑,这项工作是进一步优化中学教育资源、提升中学教育现代化水平、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的重要举措。由于首次开展此项工作,因此目前从申报、评审到实验室建设都还处  相似文献   

19.
申随章,天津市正本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天津市、红桥区人大代表,民建会员,“红桥区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红桥区青年创新明星”、“红桥区杰出青年”、“红桥区拔尖人才”、“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翻开正本掌舵人的简历,众多的荣誉和头衔跃然显现,而荣誉和头衔背后是厚重的创业史。  相似文献   

20.
“双城记”     
朱馨 《今日浙江》2012,(15):22-23
以秀美之地著称的青山湖如今聚集了一批大院名所、大企名校和高端人才,一群充满智慧和激情的科技创新团队正联手把青山湖科技城打造成为“中国硅谷”。杭州未来科技城,全国4个未来科技城之一,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浙商在此创业创新,科技新城、人才特区、创新高地已初具雏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