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文英  孙加峰 《前线》2022,(2):67-69
通过科学定义生态产品类型和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发现京津冀生态产品供给及其价值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立足京津冀生态资源禀赋和生态产品供给的区域特征,着力促进京津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在于,合理划分生态产品供给区域,建立差异化生态产品价值考核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保护与激励制度,积极探索自然生态的文化价值,科学开发经营生态产品。  相似文献   

2.
建立健全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破解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难题的必然需求。资源型地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要以生态价值理念为基础、以绿色发展理念为统领、以多元共治理念为保障,坚持以激励与约束并重、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整体效能四大原则为指导,以制度同构促进人与自然在辩证统一中实现双向建构,从而为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西部可持续发展中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卫中 《实事求是》2006,4(1):43-44
西部生态问题日趋严峻,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是实现西部可持续发展的长效之路和制度保障。建立生态补偿应从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生产力、建立资源环境价值评价体系、探索市场化的生态补偿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提高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能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地区处理好发展和保护问题提出的重要要求。“两山”理论科学揭示了发展和保护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途径之一即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鉴于此,本文基于“两山”理论,以民族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层面梳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从实践层面分析了民族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民族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内在逻辑和形成机理,并有针对性地建构了民族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五大机制”和“六位一体”的政策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融入政治建设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就其实践层面而言,可在政治建设的基础、制度与价值三个层次分别设计具体融入机制,即基础融入——重构政治建设生态环境,制度融入——实现政治制度体系建设和制度执行的生态化,价值融入——实现政治建设价值理念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6.
潘安君  李其军  韩丽 《前线》2022,(1):74-76
对公共性生态产品的价值属性进行界定,构建公共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逻辑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价值实现机制,为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制度性安排,是一场深刻的绿色革命和全新的实践探索。在水生态治理实践中,北京市以水为脉、以流域整体性保护和修复为导向,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形成一套合理、易行、实用的价值核算方式,推动走出了一条适合首都特点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产业生态化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节能减排、提质增效为主要目标,对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流通和消费方式进行生态化改造;生态产业化着力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转变,建立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生态资源的保值增值,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以下简称“两化”)蕴含的绿色发展理念,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建设现代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推动“两化”融合发展,两化对打造荆楚先行区建设的强劲“绿色引擎”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资源。推进乡村生态产业化是提升乡村生态产品多元价值、提高乡村发展质量、建设绿色循环经济、破解农村各种深层次矛盾的有效途径。乡村生态产业化的关键在于突破乡村生态发展理念、价值实现、市场运作、保障体系等方面存在的现实困境。基于此,应从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拓展产业模式、完善市场机制、夯实基础保障等维度推进乡村生态产业化,最大限度实现生态资源的多元价值,达到乡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双赢。  相似文献   

9.
营造风清气正的高校政治生态和活力迸发的高校创新生态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保障。高校政治生态与创新生态之间是相互涵育、协同共促的。推进高校政治生态和创新生态互育共促要以“三风”建设为出发点,以“三创”赋能为关键点,以“三力”并进为落脚点。新时代要着力健全完善高校政治生态和创新生态互育共促的协同发展机制、激励保障机制、分析研判机制、考核评价机制,为实现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0.
生态产品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追求发展可持续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力生态产品开发创新,通过探索地方生态资源的价值转化,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达到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和绿色转型的目的,实现发展的绿色化和可持续。本文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研究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府新区考察时指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推动公园城市示范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使命担当,是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建设新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动选择。  相似文献   

1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既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解读,又是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导。生态共同体作为共同体思想在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内在价值目标,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践归宿,以有机整体的视域把人和自然置于互生互惠的生命共同体,从共同性、整体性及伦理性达到人与自然关系融合的生态境界,影响着人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高质量转化,实现“两山”高质量转化。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在全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下,从转化支撑、转化基础、转化通道、转化优势、转化保障五个方面着手,树立生态价值观、发展生态经济、引聚经济发展要素、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监督和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13.
《实事求是》2007,(3):93-93
近年来,沙雅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地区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沙雅实际,提出了“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绿色沙雅”的发展目标。使沙雅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完成生产总值13.21亿元,同比增长12.95%,其中,第一产业6.55亿元,增长8.6%;第二产业2.02亿元,增长36.7%;第三产业4.64亿元,增长10.7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23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760.16元。并明确了十一五期间的经济发展思路:牢固树立“五种理念”;建设以六大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主的生态农业产业化体系;以生态工业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体系;以抓好城镇“一廊、一带、一区”建设为核心的城镇化经济发展体系。“五种理念”即:一是牢同树立“绿色生态”理念。把“绿色生态”作为沙雅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依托,贯穿于沙雅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二是牢固树立“重工强农”理念。充分认清农业在沙雅经济社会发展中将长期处于基础和主导地位的作用,也是支撑工业发展的基础,必须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三是牢固树立“开放创业”理念。加快沙雅的对外开放,更好地运用市场机制,尽最大可能地为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的人和企业创造最优先的服务平台和创业环境。四是牢固树立“互利共赢”理念。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立足于形成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选择有效途径谋求多方合作,加快发展步伐。五是牢固树立“和谐稳定”理念。明确和谐稳定是建设绿色沙雅的内涵所在,是沙雅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六大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一是建设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二是建设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三是建设以红枣为主的特色林果产品生产基地,四是建设特色畜产品生产基地,五是建设温室大棚果蔬、花卉生产基地,六是建设野生生物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生态工业。一是做强做大新型棉花产品加工产业;二是发展壮大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三是培育发展野生生物产品加工产业;四是合理发展石油天然气相关产品加工产业。城镇“一廊、一带、一区”建设:围绕建设“生态体闲旅游城市”,大力抓好“一廊、一带、一区”建设。“一廊”就是以城郊生态示范农业为重点,建设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小区、高科技示范小区、特色养殖示范小区和设施农业示范小区,形成沿217国道,具有沙雅特色的生态旅游观光走廊;“一带”就是以建设县城中心景观河为重点,使道路、绿地、街景和服务性设施有机结合,增加休闲、娱乐、观光等综合功能,形成县城核心景观带;“一区”就是以生态工业集中区建设为重点,打造生态工业观光区。大多挖坦和整理民俗、民间艺术和文化,建设民族风情街、一杆旗刀街和民族美食广场。规划、设计并推出一批民俗文化及生态旅游线路。突出自然观光、科考探险、民俗风情、田园风光、工业、城市观光等旅游特色。利用区位优势,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沙雅成为南北疆交通中枢的重要滞留地和集散地。  相似文献   

14.
一、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内涵,确立“环境立州”新思路生态文明指的是一个有组织、自调节的共生系统,是自然、城市、农村、人形成的共生共荣的有机整体。从生态哲学的角度看,生态的价值取向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从生态经济学角度看,生态城市、农村的经济不仅仅是量的增长,而且是质的发展,要积极采用生态技术,发展生态产业,实现物质生产和社会生产的生态化;从生态社会学角度看,生态文明倡导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以及自觉的生态意识。建立自觉保护环境、促进人类自身发展的机制,创造公正、平等、安全、舒适的社会环境;从城市、农村生态…  相似文献   

15.
中共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生态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战略目标,这与其后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相契合。安徽打造生态强省,让安徽的生态文明建设迈入全国前列,不仅是推动安徽科学发展的战略举措,不仅是改善、保障民生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如何打造生态强省.实现“生态环境质量位于全国前列”的战略目标?走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前列的江苏和浙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安徽应学习和借鉴苏、浙经验,强化生态文明理念教育,加快安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五个振兴”的重要环节,是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体现。生态振兴贯穿其他四个振兴实现的全过程。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过程需要法治保障作为基础,当前在乡村生态环境防治的法治保障方面依然存在立法不够完善,制度供给不足;执法权责不明,推进相对乏力;司法能动不足,监督体系不严;法治观念淡薄,参与意识不强等问题。需要通过强化法治自觉,提升法治理念,完善乡村生态振兴立法体系,落实法治行动,严格乡村生态振兴执法规范,深化法治担当,公正乡村生态振兴司法能动,增强乡村生态振兴守法意识等为乡村生态振兴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贵州、青海等七个省市先后被列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和试验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贵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是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的重要途径。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过程,就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如何相处、人类文明走向何处”,是在世界经历工业文明转型、人类遭遇生态危机时所提出来的,成为亟待回答的时代之问。对此,马克思给出了通过社会有机体达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两大和解”,走向共产主义的答案,显示了其理论的深邃性和彻底性。“人—自然—社会”所构成的整体性的社会有机体建设,是马克思和当下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共同的难题。社会整体解放的历史视野、人类关怀精神、永续发展理念、实践指向,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马克思生态观的相承之“脉”。从社会指向、动力维度、保障机制、路径方法等方面来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别于马克思的生态观,体现了其创新之“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典型话语体系表达,并不承担意识形态输出、制度渗透等功能。生态文明是在新时代为应对人类共同的生态危机而被提出的一种新型社会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个非常伟大的中国梦。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有:生态文明价值观的缺失;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的消费模式;生态文明制度不健全;生态法律体系不完善;传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弊端。迈向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多维机制主要包括:树立生态文明的价值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树立生态消费新模式;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完善生态法规体系;确立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西部生态经济开发的制度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战奎  胡仪元 《求实》2004,18(3):53-55
西部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经济开发的基础上 ,根据生态经济的系统性、公共性、全球性或称溢出性、持续性等四个特点 ,西部生态经济的开发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 ,这个机制包括法律约束机制、生态转移支付机制和政府协调机制等三个层次。只有建立健全了这些制度机制才能实现西部生态经济的开发和西部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