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报纸是特殊的文化产品,又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工具。报纸文化含量的多寡和文化品位的高下,关系到其影响力的大小。在“文化热”方兴未艾不断升温的今天,地方报纸尤其是地市报的错位竞争,更包括文化特色之争,这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而地方报纸如何打造文化品牌,则仍有很大探索空间。本文提出的“八字诀”:点化、强化、融化、内化,旨在结合笔者所在的《潮州日报》的新闻实践,讨论在打造文化品牌时怎样找准关节点,处理好新闻和文化的关系。点化:借新闻事件点化地域文化资源,将其激活地域文化作为特定地域的传统历史文化,其文化价值是固有的,而其新…  相似文献   

2.
周敦颐的《爱莲说》对莲的“清廉、高尚”品质进行赞颂,并通过他本人的实践给他的后人留下“爱莲(廉)”家传。桂林灵川县江头村的周氏家族遵从祖训,将爱莲(廉)文化进行实践和发展,矢志不渝。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旅游是将这种文化传承并传播下去的有效价值转换机制。通过恢复村周边莲田种植,开发设计“爱莲(廉)”旅游产品,促进莲产业的发展,具有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廉政文化建设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3.
张月华 《山西青年》2022,(16):58-60
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中的逐渐深入,以微课程为代表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文化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并呈现出多样化、精准化、短小高效等特点。本文在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将微课程与高职语文古诗文的教学相结合,积极探索高职语文古诗文的微课程设计与研发策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发于微末,羞赧之至。  相似文献   

4.
科学文化传播与先进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清胜 《探索》2004,(1):67-69
我国科普工作正在由以往单向的科学知识普及发展到双向互动的科学文化传播阶段。科学文化传播肩负着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双重历史使命。我们应将科学与社会主义在文化上紧密结合起来,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科学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工作,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使科学尽快从“物化”、“神化”的历史阴影中走出来,加速实现科技人化,促进我国先进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百家讲坛》探索出的精英文化大众化传播之路对其他文化项目的开发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精英文化大众化又存在什么风险呢?如何避免这些风险最大程度的利用大众化开发我们的精英文化呢?本文以《百家讲坛》为视点作了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红歌会》通过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拓展,凝聚了独特、隽永的文化内涵,给江西卫视的品牌建设提供了思路: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传播与创新.在传播事业日益发达、全球化发展继续深化、国家提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时代背景下,江西卫视应以文化传播为己任,以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为核心,打造自己的特色定位与品质,满足受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开始在各个领域普及应用,原有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日益呈现出不适应性。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现状的研究,深刻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从教学设置、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方面来探寻教学改革的出路,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及实际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李波  倪芹 《当代贵州》2009,(18):37-37
近日,《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暨《凯里学院原生态民族文化特色课程丛书》举行了创刊及出版仪式。 由贵州省凯里学院主办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是我国第一份以原生态民族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专业学术期刊。据悉.在创办刊物的同时,凯里学院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化进学校课堂工作.出版原生态民族文化特色课程丛书.锻炼培养一批教学科研骨干,努力构建原生态民族文化特色课程体系,形成了“办特色之校、育特质之才”的办学思路。  相似文献   

9.
陈建华 《世纪桥》2024,(1):106-108
专业课程要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此,在新文科视域下探索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课程《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与课程思政的融合,通过优化教学目标,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更新教学理念与策略,使该课程注重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肩负起课程育人的责任,让学生在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时更加从容和自信。  相似文献   

10.
中共党史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党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由于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加之党史文化传播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导致党史文化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笔者认为,党史文化传承的核心点要落在“感染力”上,要在“融入”与“渗透”上下工夫,并提出了打造真正感动人的党史文化作品、遵循平等沟通的传播原则、打造立体化的传播体系等迎接挑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文化折扣     
《党课》2012,(11):125-125
“文化折扣”是指对于产品所反映的风格、价值观、信仰、历史、社会制度等内容不熟悉的消费者,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影响力大大降低的现象。 近年来的一些电影:《唐山大地震》国内票房6.73亿元,在海外仅获得6万美元票房;《南京!南京!》国内1.8亿元,海外1.17万美元;吴宇森的《赤壁》在国内来说算是好菜坞式的鸿篇巨制,但海外观众不买账。虽然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但西方观众对我们的文化内涵依然陌生。只要文化背景稍稍复杂一些,海外观众就感觉理解吃力。  相似文献   

12.
朱继东 《前线》2012,(5):27-2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目前,网络上存在着一些错误的思潮误导网民,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13.
李坤 《当代贵州》2014,(29):20-21
依托最具优势的战略资源——生态资源,铜仁市确立“四化同步、一业振兴”战略,规划建立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将旅游产业培育成全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欲识铜仁近,奇山满眼生。”这是清代大儒郑珍沿锦江大峡谷乘舟进入铜仁境内后的咏叹。关于铜仁,贾平凹《说铜仁》这样解读:“美在有梵净山的蕴蓄,美在有锦江水的茂润。”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铜仁市将旅游业作为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撑产业,以梵净山景区为龙头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4.
苏小丹 《世纪桥》2023,(2):24-26
红色文化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质素材,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资源。通过梳理佛山红色文化资源,阐述佛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价值,结合高校思政课建设实际,探索佛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现路径,让红色文化活起来,让思政课程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15.
曹梦月  王俊 《山西青年》2024,(5):114-116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均着重提到了学生语言文化的掌握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本文就大学生荆楚文化跨文化传播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与外语相关的文化课堂已讲授了荆楚文化的相关知识,学生也有着强烈的荆楚文化的学习意愿,但学生荆楚文化英译及跨文化传播能力却有待提高。因此,本文从OBE教学理念的角度出发,探讨外语培养目标为导向,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外语文化教学方式的大学生荆楚文化跨文化传播能力培养的策略,助力大学生荆楚文化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提升与优化。  相似文献   

16.
罗进 《世纪桥》2013,(12):29-30
红色文化资源传递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崇拜和一种信仰,其精髓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应该理解“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弘扬“红色文化资源”精神,更应该发掘“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并将其运用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17.
文化资讯     
《共产党人》2008,(22):18-18
宁夏文坛“三棵树”发展成“一片林”;了一容荣获全国民族文学“骏马奖”;宁夏音乐文化土特产《花儿飞四方》首发;《西部之恋》再写小省区办大文化篇章;首次全区“县域文化观摩”受欢迎  相似文献   

18.
曾庆锋 《山西青年》2023,(21):123-125
加强《大学英语》“金课”课程建设,提升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历史使命。医学院校《大学英语》“金课”课程建设应秉承“两性一度”原则,同时整合医学生专业特点与学习需求。本文将结合广州医科大学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探讨“金课”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跨院系合作等层面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9.
鲁忠慧 《共产党人》2011,(13):26-28
<正>宁夏文化"走出去"是宁夏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是宁夏文化实现国家级传播、世界级传播的必由之路。一、宁夏文化"走出去"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自治区为实现"小省区办大文化"的目标,立足区域文化特色——回族文化资源,生产自治区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探索与  相似文献   

20.
罗进 《世纪桥》2013,(9):29-30
红色文化资源传递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崇拜和一种信仰,其精髓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应该理解“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弘扬“红色文化资源”精神,更应该发掘“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并将其运用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