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从实际工作看,通过外国人以现场、网站、视频、媒体、会议等多种方式在国际社会评价中国的报道,能有效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我们应通过探索建立亲和有效的国际舆论评论机制来进行传播引导,达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2.
唐娟 《人民论坛》2024,(5):96-98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是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全面推进国际传播工作。通过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鲜亮。  相似文献   

3.
<正>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增强国际传播能力,首先需要明确国际传播的本质特征,即国际传播究竟是"劝服的艺术",还是"精神交往"。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要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近年来,广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中央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充分发挥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拓展渠  相似文献   

5.
<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开展主题教育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做好新时代对外宣传工作提出具体明确要求,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外宣工作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指南。  相似文献   

6.
《群众》2021,(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这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我们要在总结以往国际传播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积极推进和深入发展,媒体融合的进程也日益加快,给对外传播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这种媒体环境中,要做好对外传播工作,必须从时度效着力。只有把握好时度效内涵,找准时度效偏差,在媒体融合进程中实现对外传播的时度效要求,才能提升对外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虽然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经过十年紧锣密鼓的布局与推进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中国仍未完全获得同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也未及时有效回应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历史定位而将面临的世界地缘政治版图的位移和全球传播生态的变革。在廓清跨文化传播能力及国际传播能力历史渊源和厘清中国所面临的国情和世情的基础上,本文从锻造国际传播“大-小”双系统、铸就国际传播“软-硬”双实力、融合国际传播“内-外”双能力三个面向及六个维度深度重构了国际传播能力这一概念,并藉此尝试提出了中国国际传播的结构化转向、多元化思维、全球化思考和市场化思路转型路径,有利于国际舆论主导权的转向和国际传播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13问为何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彩语录: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打造国际一流媒体,提高新闻信息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必须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为我们打造国际一流媒体既提供了物质基础,也提出了迫切要求。国际  相似文献   

11.
尚林 《今日海南》2019,(2):46-4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  相似文献   

12.
《公安教育》2021,(6):7-8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媒体作为信息载体,能够通过形成社会舆论来影响行为体(即政府)的政治倾向,同时政府也可以利用媒体宣传自己的观点,来营造有利的决策氛围。在国际社会中,各国都在利用国际媒体,试图形成与己有利的国际舆论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各跨国媒体也试图通过自身的传播,对政府决策作出影响。国际媒体的竞争体现为对传播媒介、传播内容和时效性的竞争。  相似文献   

14.
郑萍 《中国行政管理》2022,(11):155-157
<正>国家形象是以国家综合国力为基础的,通过多元主体建构传播达成的国内及国际社会对主体国家的整体认知和评价。国家形象不仅直接关乎一个国家的美誉度,成为国家间交往的名片,而且会影响其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具有不可忽略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功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就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正>2017年2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在考察中,习近平指出,北京城市规划要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问题。其实,这是北京规划、建设和管理全方位工作都要回答的根本问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指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国际一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都能够走在国际先进城市的前列,展现  相似文献   

16.
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在当今中外经贸紧密合作的背景下,我们要积极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提高文化开发水平,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谱系,提出"四个自信"重要论述,并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030年图景展望:当前,通过大力推动发展孔子学院等文化交流载体,支持媒体的海外发展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文化“出海”是展示中国形象、影响国际舆论、掌握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路径。面对国际偏见误读、西方文化霸权、全球治理赤字等问题,新时代文化“出海”要勇于承担讲好中国故事、宣介中国声音、彰显中国价值的使命任务。中国底色是文化“出海”的民族根魂和基因密码,必须充分挖掘、传承发展以突出的连续性、包容性、统一性、创新性与和平性为特色的中华文化。文化“出海”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出海正确航向;构建特色战略传播体系,提高国际舆论引导力;培养国际传播复合人才,增强中国话语说服力;推动文化内容转化创新,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延伸数字文化产业链条,扩大国家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郑春平 《群众》2023,(10):50-5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为我国媒体深度融合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新要求。媒体融合自2014年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总体要求从“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到2020年“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再到二十大报告中的“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信息技术变革的高度重视和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主动谋划,全面推进外交工作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和新表述,给外交话语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随着外交话语的创新发展和国际传播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外交话语权亦显著提升。可以预期,伴随着外交话语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的持续增强,我国的外交工作在新时期将大有作为,前景可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