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的责任:现代化过程中的乡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化不是城市消灭乡村的过程,而是城市发展与乡村再造的有机统一。乡村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缩小,但不会因此而消失。乡村依然存在,不过其结构会随着现代化而发生深刻变化,进行自我再造。如何有效实现乡村的再造与乡村建设,就成为现代化过程中国家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这是中国国家建设的基础,也是国家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中的民工心理与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龚昊 《探索》2003,(3):84-86
“民工潮”是我国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民工已成为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然而,在二元结构体制的特殊社会背景下,民工在城市中受到诸多的不公正待遇,遭遇着部分市民的偏见与歧视。这一切使民工在心理上疏远城市,不利于我国的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各级领导机关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大众传媒要正确引导舆论,各城镇社区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建设,以做好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尽快地适应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4,(20):19-19
如今,关于城市化的一个共识是,不论城市化的外延有多丰富,离开了人民(农民和市民)生存发展的福祉,就都偏离了城市化本来的特质和方向,就都是“被动城市化”或者堕为“城市化的异化”。一言以蔽之,城市化的本质就是不断解决改善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从而增加人的福祉,就是解决完善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不论是刘易斯二元经济现象之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从农村向城市转移,还是将来市民从城市向农村转移(即反城市化),人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生存得更好些、发展得更好些、福祉更多些、活得更自由些。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两农村发展的关键仍在于实现农村经济的工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在这“三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农村城市化。列宁说:“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的精神活动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农村的城市化,必定会促进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在现代,城市化运动表现为两种趋势:一是原有城市的进一步扩大,中小城市向大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有力地推动着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城市和农村改革的实践,已经把建立城乡结合的经济新体制问题提上了日程。要了解城乡结合的科学含义,首先要对马克思所提出的“城市乡村化”和“乡村城市化”有个正确的理解。马克思在分析“日尔曼的所有制形式,它同亚细亚的和古代的所有制形式的区别”时曾经说:“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而不象古代那样,是城市乡  相似文献   

6.
马力 《共产党人》2004,(17):26-26,32
城市化,就是指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后,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历史过程。城市化不仅包括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包括经济社会发展集约化、社会化、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自近代以来.工业化成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城市化也反作用于工业化。这种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城市化现象已成为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成为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内涵,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Ⅸ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就是靠工业化这个“发动机”  相似文献   

7.
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城市化将是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城市化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重要标志,集中表现为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化发展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快慢。要实现农村人口的迅速转移,首先必须解除农民“进城”的各种人为束缚,赋予农民自由迁移和择业的权利。因此,解放农民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现实选择和关键所在。一、没有农民的大解放,就没有城市的大发展城市化,“化”什么,说到底就是化农民为市民,化乡村型生产生活方式为城市型生产生活方式。农民是城市化的主要对象。城市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社会经…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进程、现实探索以及实践逻辑来看,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坚持党建引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逻辑。以党的政治优势引领与协调乡村自治、法治、德治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关键。在总结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本文对党建引领乡村“三治融合”微观层面的治理创新机制进行分析,认为党建引领乡村“三治融合”的治理创新机制构建的前提是认识和把握在“三治融合”中党的集中领导和民主协商机制的有机统一,在治理实践中凝聚乡村善治的合力,推进乡村治理共同体的构建。只有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构建多元治理主体和谐、有序、有效的合作治理机制,才能达到乡村善治的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9.
浅论城市化     
城市化指的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生产方式由第一产业为主的农业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向第二、三产业为主的城市社会化大生产转化,农业人口不断转化为城镇人口,人们的居住方式由分散的乡村居住地向城镇集中,以及随之而来的居民生活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动态过程。可见,城市化的过程,是人与自然、社会、经济等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产生联系和变化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好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就成为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问题。本文将从生态化、产业化、法制化、市场化、现代化五个方面,就城市化基础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一、生…  相似文献   

10.
黄家培 《当代贵州》2007,(17):32-33
如果说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普遍性的趋向,那么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应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对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程度不高的贵州来说,工业对农业、城市对乡村还不仅是一个反哺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并促进工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就此问题,贵州省农业厅厅长黄加培和省委政研室副主任李昌来给出了共同的答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1.
崔岷 《共产党人》2006,(15):34-34,47
近年来,我国各地城市化和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但城乡差距在城市的高速发展中越来越大。农民失地和引起的贫困,成为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一、农民问题的显现1.“失地”农民无保障。长期以来,被征地的农民安置,主要是一次性发放安置补助费,这在近期能保证农民的生计,但农民在失去土地后普遍缺乏生存技能,对  相似文献   

12.
城市农民工行为失范的法社会学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明光 《理论学刊》2004,(12):121-123
在转型期 ,中国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 ,推进了中国乡村“城镇化”以及城镇“城市化”的步伐。在城市化、生存压力和城市生活机会的驱动下 ,大量农民开始涌入各个快速发展的城市 ,形成了大规模的农民工流动。由于劳动力素质偏低 ,就业趋向差异性小 ,导致就业机会相对短缺 ,竞争压力激烈 ,生活环境恶劣 ,其结果是 ,进入城市的农民并没有因为地域的流转而发生经济意义上的改变 ,大批的农民在缺乏工作机会 ,或从事着低报酬高强度劳动 ,缺乏法律保障 ,缺乏城市生活保障和没有“城市名片”状况下 ,沦为城市的新贫困群体和新的弱势群体。生活境遇的剧…  相似文献   

13.
实现现代化是欠发达地区各族人民多年来的迫切愿望,也一直是人们努力探索的问题.马克思曾说过:“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第480页)综观世界现代发展史,现代化伴生工业化;工业化伴生城市化.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欠发达地区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必然要经历城市化.  相似文献   

14.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最集中的体现 ,有着极其丰富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艺术、社会和历史等价值 ,是人类社会的无价之宝。城市化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城市化说明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逐渐为现代先进的城市所代替 ,城市化的本质就是由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转变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历来都是十分重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本文主要从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城市化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姜爱林 《唯实》2003,(3):82-85
数字城市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也是一种新的城市生存发展方式。我国数字城市发展呈现出“城市数字化工程初见成效、信息化试点城市逐年增多、数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数字城市解决方案问世、数字城市论坛与日俱增”等特点。数字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构建中国式数字城市必须采取综合政策措施 ,这对于推进中国城市化与信息化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道路是人们长期关注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我国城市化道路应该如何实现,更是各执已见。现将近一年来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城市化的概念与含义多数学者认为城市化是一个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展开来说,城市化的含义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乡村不断地转化为城市并最终为城市所完全同化;第二个层次是乡村本身内部的城市化;第三个层次是城市  相似文献   

17.
空间治理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马克思主义学者以空间转向和空间主导为主轴发掘空间的政治价值,并将其上升为政治和意识形态意义上的空间生产和空间治理。这既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的拓展,也揭示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治理危机与阶级矛盾的实质。进一步地,新马克思主义学者在阐释空间和知识、权力关系的基础上,对西方社会资本主导的城市治理提出强烈批评,并指明迈向空间正义的实践路径。空间生产的运行机制和空间正义的价值诉求为当前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重要启示,有助于推动城市治理从“空间的治理”真正向“治理的空间”转型。  相似文献   

18.
落实大战略 搞好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站在战略高度,认识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江泽民同志也多次论述了搞好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小城镇建设的方向。小城镇处在城乡交汇点,具有功能城市化、规模小型化与农村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特点,既是城市梯次结构的基点,也是农村经济社会的中心,在推进经济市场化、乡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有着十分特殊的作用。小城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即将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及应采取的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化是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社会历史进程,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经历的历史过程。19年来,随着改革与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由1980年的19.39%上  相似文献   

20.
优质高效的城市管理,是城市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重要保障。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杭州的城市管理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也暴露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在对杭州的个性问题分析和大多数城市的共性问题分析基础上,对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提出四点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