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正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是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竞赛逐步发展起来的。为了休养民力和恢复生产,激励群众的生产热情,1938年1月1日,边区政府举办了延安工人制造品竞赛展览会,奖励并宣传了一批先进工厂、合作社及劳动英雄,并开始奖励和宣传生产模范。此后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各行各业都涌现了一批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吴满有是一位著名的农民劳动英雄,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曾轰轰烈烈地开展过“吴满有运动”,推动和促进了边区大生产。1947年3月,胡宗南大举进犯陕北,吴满有积极支前,参加担架队,担任民运部长。在1948年4月的一次战斗中吴不幸被俘。后来,以“自首叛变”的罪名吴被开除党籍,1959年郁悒而死。吴满有是否真的叛变投敌了?这一直是一个悬案。本刊摘编此文,对弄清这个问题也许会有帮助。 边区劳动英雄  相似文献   

3.
典型人物英雄化或先进化,是中共的一项重要政治性群众动员工作。抗战时期,中共在陕甘宁边区发动了大规模的劳动英模运动,创造和发现了一大批典型人物,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劳动英模群体。劳动英模即劳动英雄与模范工作者的简称,劳动英雄主要指生产好  相似文献   

4.
刘彤 《世纪桥》2011,(11):23-24
陕甘宁边区开展以"吴满有运动"为代表的劳动英雄奖励大会,不仅塑造了乡村民众的自我意识认知,而且使得这种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而这种自我意识的转变与升华,又从根本上促成了民众生活方式的觉醒与嬗变。  相似文献   

5.
1943年11月29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作了题为《组织起来》的重要讲话.把群众“组织起来”的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也有极其丰富的内涵.“组织起来”是毛泽东同志领导中斟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思想.也是更好聚集人民力量,克服困难、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强大法宝.对于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推进群众组织工作、更加密切党群关系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建》2012,(11):38-38
英模表彰制度,肇始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的革命动员和表彰活动。在歌唱"劳工神圣",高呼"保卫苏维埃"的同时,褒扬的是参加"革命竞赛"、积极"优红拥军"的模范。党和苏维埃政权号召向英模学习,悼念、追思英烈,并以烈士姓名命名牺牲地或出生地,建纪念亭、纪念碑、纪念塔以及纪念馆等。自延安时期起,英模表彰运动广泛开展并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具有代表性的是“吴满有运动”、“赵占魁运动”和“黄立德运动”。1943年11月26日,陕甘宁边第一届劳动英雄及模范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正式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中国劳动人民空前荣典”的大会,标志着英模表彰运动走向成熟。195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英模表彰制度最终定型。  相似文献   

7.
在宝塔山下.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吴家枣园,是延安时期大生产运动中的劳动英雄吴满有的家,这个村子原名叫南枣园,因为出了吴满有这位劳动英雄,而改名为吴家枣园。1946年,毛泽东亲笔为吴满有生日题词:“天下有名”,并且把刚从苏联回国的儿子毛岸英送到吴满有家里上“劳动大学”。  相似文献   

8.
刘栋 《世纪桥》2012,(15):93-94
长期以来由于民众自我认同的缺失,致使乡村社会一直处在那种波波澜不惊的既往秩序之中,"生来"就是"牛马"之身的认知意识,底垫了他们逆来顺受的社会意识和恐惧心理。而陕甘宁边区新的社会因素的出现,特别是开展以"吴满有运动"为代表的劳动英雄奖励大会,无疑在摧毁着既有的社会意识。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身份的确认,又从根本上促成了边区民众心理的嬗变。  相似文献   

9.
正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有这样一幅习近平知青时代的照片:在习近平和他的知青战友雷榕生中间,站着一位身穿白衣、头扎白羊肚毛巾、满面微笑的矮个老人,习近平的右臂和这位老人的左臂紧紧地挽在一起。这位老人,就是在大生产运动中涌现出的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杨步浩。他与毛泽东和朱德结下了半生情缘,又是习近平知青时代的良师益友。从贫苦农民到劳动英雄1905年,杨步浩出生在陕西横山县一个长工家庭。他刚刚懂事就给地主家干活儿,但纵然累断筋骨,依旧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1928年到1930年,陕西等西北  相似文献   

10.
贾进才让贤     
正1943年11月29日,毛泽东在延安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号召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农民群众组织劳动互助组织。昔阳县当时属于晋察冀边区,为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当时大寨首任党支部书记贾进才带头组织了互助组。因为该组成员大多是身强力壮的种田好把式,也叫"好汉组",共有30户,陈永贵当时也是"好汉组"的  相似文献   

11.
睆砦 《党史博采》2004,(1):38-41
1941年以后,国民党实行“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革命政策,派出特务到陕甘宁边区进行破坏活动。同时,日本侵略者已快要走向穷途末路,为了作垂死挣扎,也派遣奸细打入我陕甘宁边区。在这种情况下,1942年延安整风后期,陕甘宁边区开始了审干运动。在当时掌握保卫工作大权的中央社会部长康生的“左”的错误思想的指导下,把以反特为目的的审干工作搞成了“抢救失足者运动”,片面夸大敌情,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大搞“逼、供、信”,造成了大批冤假错案。毛泽东在整个运动中,不断发出反对“逼、供、信”的指  相似文献   

12.
朱德与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陕甘宁边区出现严重经济困难的时刻,朱德提出了“发展边区经济建设”新方略,竭力倡导“军垦屯田”政策,亲自领导南泥湾开发建设,大力推动“建立革命家务”和生产竞赛运动,为陕甘宁边区克服经济困难、实现丰衣足食作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我党历史上,“精兵简政”政策的最先提出,缘于党外人士李鼎铭的一个提案。 1941年11月6日,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在延安开幕了。在这次会议上,李鼎铭当选为副议长,就在这次会议上,他提出了“精兵简政”的提案。  相似文献   

14.
刘慧 《党史文汇》2023,(10):48-50
<正>李顺达(1915—1983),河南林县人,1938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平顺县委书记、晋东南地委副书记、书记,先后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九、十届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九、十届中央委员。抗战时期,他先后担任西沟村民兵大队长和党支部书记。为克服日军“扫荡”和自然灾害带来的困难,响应党中央“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号召,组织起农业生产互助组。1946年,他组织制定村5年经济恢复发展计划,推动全村农业生产的发展。1948年,平顺县人民政府授予他“劳动英雄”称号。  相似文献   

15.
《福建理论学习》2007,(6):48-48
4日,“五四”青年节,共青团成立85周年纪念日,中国青年群英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出席,中国青年群英会的代表共226名,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解放军总政治部、北京市等有关负责同志等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1939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针对根据地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提出了“自己动手”的口号。随后各根据地逐步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时期后,1943年10月1日,中共中央在《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的指示中,要求各根据地实行“自己动手、克服困难(除陕甘宁边区外,暂不提丰衣足食口号)...  相似文献   

17.
参议会与李鼎铭 大约是1941年11月6日,在当时的延安大礼堂里聚集着身上沾着黄泥的农民、穿着工装的工人、从前线归来的官兵及穿着长短装的党外民主人士。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在这里召开。 这次参议会是为了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陕甘宁边区建立一切抗日阶层的民主政权而召开的。1940年3月6日,中央发出关于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的党内指示,进一步提出了抗日根据地建立“三三制政权”。即在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  相似文献   

18.
每月大事     
07年05月4日,“五四”青年节,共青团成立85周年纪念日,中国青年群英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  相似文献   

19.
李顺达颂     
年解放战争,山西平顺县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从受剥削受压迫的旧社会获得了彻底的解放。推动这个变化的排头兵是西沟村,西沟村的带头人是李顺达,所以说他是领头雁。注二:在太行山革命根据地时期召开的历届群英会上,李顺达作为劳动英雄总是名列榜首。建国之后,山西省和全国召开的历届劳模会,他也总是名列前茅而闻名全省。所以说,他是劳动塑造起来的新状元。  相似文献   

20.
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现在通常所见和所说的"树典型",是毛泽东创造并为中国共产党长期奉行的一种工作方法。1945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大会上发表讲话,阐述劳动英雄和模范的遴选标准及其功能,进一步深化"树典型"的思想。在毛泽东的大力提倡下,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树典型"作为一种工作方法和政治治理方式被迅速推广开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慧眼识珠、千里挑一,及时选树典型,使我们学有榜样、做有引领、赶超更有目标,从而焕发出万众一心、群策群力、奋发图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豪情与干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