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电子商务专业是近些年比较热门的专业之一,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行业规模迅速扩张,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如何在电子商务专业中实施“岗课赛证”融通模式,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成为高职教师应当思考的主要课题。基于此,本文对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对人才培养效果的影响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
刘晨 《山西青年》2023,(8):47-49
优化“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教育教学机制,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参照岗位所需人才要掌握的技能设计开发课程和深入课程改革,是为空中乘务行业发展提供素质高的技能人才的需要,也是提升我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的需要。本文分析比对空中乘务岗位需求,基于《服务礼仪》课程的架构分析,结合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岗课赛证”融合空中乘务专业的内涵和路径以及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由此可见,“岗课赛证”融入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1+X”证书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人才战略培养,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岗课赛证团”体现了电商专业的发展趋势,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岗课赛证团”的发展要求,制定融合教学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实训内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托校企融合、基地建设和竞赛方案确保“岗课赛证团”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彭胜喜  刘足 《山西青年》2023,(4):139-141
“1+X”证书制度的推出,揭开了我国职业教育新改革的序幕,是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互融通、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一项重要举措。以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1+X”证书制度试点为契机,分析该制度下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人才培养目标、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基于“1+X”证书制度下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具综合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5.
曹立达 《山西青年》2023,(5):139-141
“岗课赛证”育人模式是完全按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制定的人才培养方式,本质上强调职业性与实践性相融合,是以提升职业实践技能、满足各行各业职业能力要求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教育,是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创新途径。本文以铁道车辆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为例,以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为导向,以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目标,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通过课程建设方向、课程体系建设内容以及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三个方面,开展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从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王朋飞  叶婷  田方  王宁 《山西青年》2023,(9):133-135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原有人才培养方案已经不能满足专业群人才培养的要求,为适应时代的新变化、新要求,进行了高水平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的改革和优化。专业群人才培养精准对接无人机产业链岗位群和区域经济发展,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岗课赛证、教学资源和创新平台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提升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无人机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是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互为补充又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类型。加快发展高职特色教育,要探索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依托行业企业联合办学;创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发展正处于提质转型的关键期,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计划,需要大量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与实施方案》的发布,催生出大量职教改革方案和制度.针对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岗位(群)人才需求不匹配的现实问题,结合1+X证书制度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提出了"课岗证融通"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并在...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具有形式多样、传播迅速、内容丰富等特点。由此而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面向数字视觉设计、交互设计、影视后期制作等岗位,将“1+X”职业资格取证融入课程体系,以项目化开展教学实施,因材施教,职业院校学生通过技能大赛平台进行提高锻炼,形成了“岗课赛证”融通的专业特色。通过实践,厘清课程逻辑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产教融合,服务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喻念念 《山西青年》2022,(19):120-122
2019年职业教育“双高计划”正式实施,明确指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导向是对接地方行业及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甚至是对接全国经济结构变化,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实践者,其合理科学配置是推进国家经济转型发展、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本文以湖南省高职院校为对象,对其师资的配置优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琳  苏航 《山西青年》2022,(16):10-12
数字经济时代对新商科人才的商务数据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数据分析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对新商科人才培养的需求。本文从新商科人才培养对学生商务数据分析能力的具体要求着手,分析了商务数据分析课程“课岗对接”与“项目式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三个层面分析“课岗对接+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落实教育部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修正传统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偏差,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畅通应用型人才成长通道.本文将"岗赛证"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实施下,提出工程造价专业应以工程师为培养目标,提升"双师"专业核心技能、完善实验实训条件等,创新工程造价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提出要牢牢把握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立足中国发展需求和本土实践,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针对当前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盲目追求规模扩张、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人才培养体系缺少鲜明特征等问题,基于社会本位、终身教育、以就业创业为目的的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取向,重塑艺术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包括有针对性地建立人才培养范式,深化人才培养内容改革,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跨越性发展,高职院校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本文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出发,对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内容体系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深度融合研究,创建"校企共建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达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课证融通”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课证融通”要求职业院校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教育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课证融通”是促使学生教育教学专业化的有效模式,对高职院校以“课证融通”的要求反思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的教法有促进作用。本文基于“课证融通”的具体要求,反思五大领域活动设计的现状与不足,进行教法的改革,以便于更好地实现“课证融通”的要求,促进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发展,为成为优秀的教师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全新阶段,行业企业改革转型进入关键期,改革转型不仅需要研究型人才,更需要具有开拓精神和具备技术创新能力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近年来,各级政府为保障人才培养的复合性,陆续出台了诸多促进产教融合发展的文件,从政策层面推动行业产业与职业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本文基于产教融合背景,阐释了产教融合视域下建立和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在深入分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政府、企业、学校三个层面提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罗俊  徐若菡 《山西青年》2022,(7):151-153
1+X证书制度的推行,为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重大影响.也提供了许多机遇。针对当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现存的专业基础弱、人才缺口大、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高职院校应深刻理解1+X证书制度的内涵和意义,加强课证岗能融通、校企合作,优化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8.
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早,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教育模式,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对这些成功经验的研究,是发展我国高职教育,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教学组织形式、师资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特色,希望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从客观上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担负着“新常态”下职业人才培养的历史重任.引进学校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对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新常态”下高职院校人才引进工作,需要优化引才政策体系,拓展引才渠道和方式,加大人才培养和激励力度,科学考评,促进人才发挥作用以及打造品牌,实现院校引才与事业发展双赢.  相似文献   

20.
崔蓝幻 《山西青年》2023,(6):141-143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群建设质量的关键。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需要将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产教深度融合、学生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有机结合。本文以职业本科快速发展为背景,为工科院校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服务,研究专业群科学合理的“艺术与技术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职业本科艺术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