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春联     
<正>又到过春节了,又有很多人找到我,让我帮着写春联,我很乐意地书写着一幅幅。每当帮助别人写春联的时候,我便会想起了父亲母亲,我把帮助别人写春联,当作对父亲母亲的一种怀念,也是对那些过春节记忆的一种怀旧。父亲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写得一手好字。因此,每逢过年,谁家孩子结婚,都会请他写对联。父亲也是乐此不疲,有求必应。  相似文献   

2.
每年春节,苍山县卞庄镇代村党支部办公室门上的春联都会成为村民们关注、议论的焦点。不知情的人禁不住会问:小小的春联里究竟蕴藏着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注目?  相似文献   

3.
过春节贴春联,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文化活动,并没有因为战争而间断。在华北抗日根据地,每到除夕这一天,家家门上照例贴上了大红春联。不过春联的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抗日与革命成了春联的主旋律。在河北平山县,到处可以看到“军民合作保家乡,赶走日军享太平”的春联。阜平县农村贴的春联大都是“驱逐日寇,最后胜利”,横额上写着“中华万岁”。在山西沁县,甚至土地庙门上也贴上红对联:“土地也抗战,早已上前线”。  相似文献   

4.
正"张老师,我家今年被评为和谐小康家庭,你就帮我写副家和万事兴的春联吧"、"我家儿子今年要考大学,你也看着帮我写一副……"离春节还有十来天,农六师芳草湖东河坝社区的张炳明已经开始忙着帮大家写春联了。每年春节,左邻右舍都喜欢叫张炳明帮着写几幅春联,不是为了省几个钱,而是可以亲自看着写春联、想对子,更深地感受到春节的快乐。  相似文献   

5.
文波 《先锋队》2016,(6):34
春节剪贴窗花、张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之一。春节前夕,太原市各大社区以"小剪纸大廉政"和"廉政春联送居民"为主旨的剪窗花、写春联活动,将廉洁文化元素融入春联、窗花之中,剪纸和书法爱好者巧剪飞舞,挥毫疾书,既让人  相似文献   

6.
乡间春联     
《江淮》2010,(2)
<正>我总觉得,乡村过年,没有什么比春联更能吸引人的眼球,也没有什么比春联更能表达人们欢度春节的喜悦心情。有道是,"有钱没钱,贴对子过年"。家家门上贴一副大红对联,那才真正能体现过大年的气氛。它寄托着庄稼人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憧憬和祝福,成为春节期间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7.
春联集萃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的结合体,是一种文化现象和文学形式,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欣赏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春节写春联,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为了进一步丰富春节文化生活,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一个喜庆、祥和的节日,本刊开展春联征集活动,收到了来自各行各业,各界朋友撰写的百余副春联,有的文采飞扬、有的古朴典雅、有的平仄工整、有的琅琅上口……。本刊对广大作者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经过专家遴选,现将入选的春联刊载,供广大干部群众欣赏品味,希望从中得到艺术享受。(赵小平)  相似文献   

8.
董国宾 《党课》2020,(1):98-99
父亲没文化,但我家的春联都是由父亲拟,拟好了再找人写。很多人都很好奇:“你父亲不识字,怎会拟春联?”那年土地分到了户,从此农民不再吃大锅饭,家家户户都有了二亩地,农民有了自主权,粮食产量自然提高了。春节的时候,母亲说:“找人写副春联吧。”父亲想了想,说:“春联,我自己来拟。”全家人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相似文献   

9.
同吴芝圃等人的谈话(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二日)毛泽东吴芝圃:从去年麦收以后到春节,吃粮都没有计划。×××:乱吃乱调,无代价的。毛主席:认识是逐步深入的。×××:当时干部头脑也很热。毛主席:大家头脑热,上上下下一齐热,一热就充公。吴芝圃:群众也不摸底。毛...  相似文献   

10.
曝光台     
曝光台品行不好倒怨别人越轨身为党员哪点值得效仿府谷县新民乡郝家山小学教师边怀清,自1993年以来与本乡沙梁村村民刘××有不正当的两性关系。1995年四川油建施工队进驻沙梁村后,因油建公司班长赵天和与刘××来往较多,便产生嫉妒报复心理,先后采取贴小字报...  相似文献   

11.
春节,关于一幅春联的故事祁洪斌薛引生今年春节,在古城韩城一幅春联引起了全城轰动,这幅春联不是迎春、庆春、闹春的,但很有意思,请看韩城市是历史文化名城。这里,过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构成了韩城市一大文化风景。今年,在全城数以万计的春联中,有一幅春联在全体...  相似文献   

12.
浓浓的年味     
<正>迎新会、年货节、写春联,是新年里必不可少的乐事。欢快热闹的文艺演出为节庆造势;人们在琳琅满目的年货中穿梭,为全家团圆进行最后的采购;大红灯笼、福贴、窗花等富有羊年气息的饰品,配合着浓墨飞舞写下的吉祥对联,把家装饰得喜气洋洋。  相似文献   

13.
图片新闻     
正1月29日,石家庄市栾城区夏凉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和书法爱好者义务为村民写春联700余幅,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送去新年祝福。  相似文献   

14.
"省里来的干部种核桃很认真,很规范。""我家得到了刘部长写的两幅春联。""我家第一次拍了全家福"……1月16日,武定县插甸乡乐茂河村发生了一件"新鲜事":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刘维佳带领省委组织部机关干部来到村里和群众一起种核桃树,为群众写春联、照全家福。村民们兴奋地谈论着:"省里来的干部种核桃很认真,很规范。""我家得到了刘部长写的两幅春联。""我家第一次拍了全家福"……  相似文献   

15.
张昆 《江淮》2011,(9):28
乡下,每年春节都有写春联的习惯,我家自然也不例外。多年以来,父亲自编自写的春联不计其数,让我至今难以忘怀的有三副,它们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群众翻了身","年年不忘共产党,举杯敬祝邓老总","胡总书记就是好,惠民政策暖人心"。每每想起它们,心中  相似文献   

16.
<正>冬的背影,渐渐模糊。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兔年春节,贵州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写春联、拓年画、品美食、购年货、赏民族文化、展非遗风采……处处涌动着浓浓年味。芦笙舞、浪哨歌、踩歌堂、地戏……春节期间,贵州是民族歌舞的天地,到处洋溢诗一般的意境、画一般的色彩。过年,是植根于中国人的血脉祝福。回家,给亲朋好友道一声“平安”,给房前屋后贴“福”,挂上红彤彤的灯笼……欢乐、祥和、喜庆的氛围瞬间拉满。  相似文献   

17.
春联起源     
赵小平 《共产党人》2008,(24):44-44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形式,对联俗称“对子”,又叫“楹联”、“楹帖”、“联语”等,因其构成形式是上下两联相对,由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18.
张德宽 《先锋队》2011,(5):58-59
用楹联咏言明志、传情达意,是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现象。 楹联,俗称"对联"、"对子",又名"联语"。春节的头等大事之一是写春联,自古如此。春联起源于周代的桃符(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后汉书·礼仪志》说:"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汉字刻在桃符上就像面具、图腾,它本身就是神灵的象征。楹联言简意深,两两相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独特的一字一音的汉语言艺术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独立的文学地位。上联与下联要对仗。  相似文献   

19.
堂前对联红     
在山区农村,识文断字的人很少。祖父年轻时,受过父辈四书五经的熏陶,写对联、摆灯谜、编民谣,甚至唱孝歌,他都在乡内外颇有名气。过年这天,家人忙着筹备丰盛的年饭,他则忙着磨墨、裁纸、运笔,将早就蕴藏于胸的对子一古脑儿地写出来。既满足邻居们的要求,也使自家堂前留下岁月前进的痕迹,张贴起对来年的美好祝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脱贫致富、跨越温饱,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接下来的几个春节,祖父和我一起撰写了不少反映农村新貌的对联,如:“政策好同心同德奔富路;家风淳克勤克俭谱新篇”、“古塘边…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1,(2):107-108
越南有一句民谣:“肥肉姜葱红对联,幡旗爆竹大粽粑。”其意思是春节到了,要为过节准备丰盛的肉菜,煮好粽粑,门口贴上大红对联,把国旗高高挂起,并让爆竹鸣响。越南人把农历春节视为辞旧迎新的日子,越南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全国过春节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