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艺苑     
“气节”一词,最早见之于《史记》,说汉朝有个叫汲黯的官员,“好学,游侠,任气节”。他疾恶如仇,人有过错,一定当面指出,不留情面,即使面对皇上,他也是“好直谏,数犯颜”。由此可以看出,气节问题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话题。我们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非常注重气节的民族,而气节问题的提出更是远在汉朝之前。《论语·子罕》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记载:《盂子·滕文公下》写道:“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  相似文献   

2.
曹阳 《党的文献》2011,(6):120-121
史可法是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他为官清廉,政绩卓著,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史可法以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身份督师扬州,抗击南下清军。面对多尔衮的多次劝降,他不为所动。清兵攻破扬州城,史可法被俘。清豫亲王多铎当面劝降,许以高官厚禄,史可法严加拒绝,慷慨就义,时年仅44岁。《明史》记载:“可法死,觅其遗骸。  相似文献   

3.
守住气节     
中国文化里最有价值的内涵之一就是“气节”。气节是汉语特有的一个词。孟子说,大丈夫要有“浩然之气”,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气的基本含义。关于节,《左传》里有“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的话。节是一个人的本分,与人格的“格”意义相同。后来,儒家学说将“气”与表示身份地位的“节”结合到一起,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气节观。气节,也称为“节操”、“操守”、“志气”、“骨气”,也就是《礼记》上所提出的“临财勿苟得,临难勿苟免”;“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的择善固执的精神。气节有时表现为集体行为。东汉…  相似文献   

4.
<正>人们常说:"画如其人",不错的,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一个人的气节!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国画家,他们用绘画,同样表达着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满和愤恨!他们为抗日战争,同样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高尚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后,我国东北三省被日军侵占,举国悲愤。当时齐白石在北平卖画营生。一天,一个日本商人出高价想索取他的画,被他拒绝。后来他贴出字条:“齐白石画不卖给日本人。”  “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北京。一天上午,两个日军军官带一个翻译找到齐白石,以买画为由,诱劝他加入日本籍。他一听就火了,斩钉截铁地说:“我是中国人,不去日本!你们要齐璜(白石的名),就把他的脑袋拿去!”3人碰了一鼻子灰。为避免敌人找麻烦,齐白石写了一个告示贴在门下:“中外长官要买画,用代表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  相似文献   

6.
说气节     
浩扬 《党风建设》2000,(3):14-14
气节。《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坚持正义,在敌人面前不屈服的品质。”我们通常说的国有国格,人要有骨气。就是指要有气节。无论是对个人或组织,气节都是重要的精神支柱。正如江总书记指出的,气节对于个人来说,就是人格品质;对于国家民族来说,就是国格。作为一个革命政党、一支革命军队,  相似文献   

7.
说气节     
王晓勇  若雨 《党风建设》2000,(12):14-14
气节,《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我们通常说的国有国格,人要有骨气,就是指要有气节。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气节对于个人来说就是人格品质;对于国家民族来说,就是国格。作为一个革命的党,一支革命军队,必须有气节,有一股浩然正气,这是支撑我们国家、民族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有了它,就有了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有了它,就有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有了它,革命就会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李培超 《党课》2010,(14):83-84
气节即志气、节操。外在指形象,内在指品质。气节,是人的第二生命,丧失气节的人,就像断了脊梁的可怜虫,梃不起腰、昂不起头,很容易在困难、阻力、压力以及歪风邪气面前栽倒。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传统美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这些不仅是道德箴言,也是人生真理。  相似文献   

9.
有这么一个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没有拜过老师,也无门无派,却当上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的副主席;中学没毕业,连留了五次级,后来却成为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他是个"畅销"制造者——他画的猴放到邮票上就成了畅销的猴票;他画的阿诗玛、用泥巴随便捏的酒瓶子也都变成了畅销的烟酒品牌;就连他的身世也成为畅销书的好题材……他就是艺术界有着"鬼才"之称的黄永玉。进入耄耋之年的他是跨画种、跨领域的艺术家,国画、油画、版画、漫画、雕塑、壁画、散文、小说、诗歌、杂文,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中国美协在他80岁生日时颁给他"中国美术金彩奖终身成就奖";著名作家金庸对他赞不绝口,夸他是个全才;还有人称他是天上掉下来的"画神"。  相似文献   

10.
《元史·许衡传》记载:许衡未做官之前,一年夏天外出,天热口渴难忍。刚好道旁有颗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之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劝解说:“乱世之时,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正色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终不摘梨许衡不为一梨玷污清白,着实令人钦佩。更值得效法的是,他能在诱惑面前心中有“主”,牢牢把握住自己,做清白人,做忠实人。时下,对人诱惑最大的,莫过于金钱。而在金钱诱惑面前怎样做到两袖清风,不做金钱的俘虏,关键是要像许衡那样把握住自己。今天在被金钱俘…  相似文献   

11.
杨孝璋是监利县百货公司长驻上海的采购员。他身居闹市,却一尘不染,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手过千金,却分文不沾,经受了金钱与物质诱惑的考验,他在绚丽多彩的霓虹灯下,为党和人民的采购事业,默默无闻地奉献了37个春秋。  相似文献   

12.
他是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1935年在中山陵前剖腹自杀,是当时以死抗议国民党政府 “不抵抗主义”的唯一一人。他虽然病逝在抗战胜利之后,但却以“愿将身躯易自由”的精 神,唤醒了国人奋起抗日救国。他长期追随共产党,为抗战胜利贡献了毕生。临终前,他遗 书加入中国共产党。毛泽东称赞他“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活在世上 ,要堂堂正正的人 ,“出污泥而不染” ,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必须具有抵御各种诱惑的能力。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有的人经不起权力的诱惑 ,“低眉折腰事权贵“ ,跑官、买官、卖官 ,成为权力的牺牲品 ;有的人财迷心窍 ,见钱眼红手痒 ,不惜一切代价攫取不义之财 ,成为金钱的俘虏 ;有的人贪恋女色 ,沉湎于灯红酒绿之中 ,“败”倒在石榴裙下。如此种种 ,不从思想上筑起一道牢固的抵御诱惑的大堤 ,是很难经受住各种诱惑的考验的。对于各级领干部来说 ,由于手中有权 ,因而碰到的各种诱惑也特到多。倘若不提高警惕 ,不努力增强自己…  相似文献   

14.
齐白石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农民家庭,他从一个木匠成为一个画师,从一个偏远地区的画家成为京城的大画家,进而成为在世界上享有一定声誉的艺术大师,曾经历了颇为曲折的艰难之路。这其中有两个人影响并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一个是清末名士陈宝箴之孙陈师曾,一个就是徐悲鸿。在齐白石的朋友中,陈师曾是第一个真正读懂齐白石并真心推介和宣传齐白石画的人;而齐白石又得益于徐悲鸿的尊重和推介,最终成为世界级的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15.
正他的画简约、凝练。爱他画的人说:"这是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大师。"不以为然的人说:"这些画不中不西,难登大雅之堂。"然而不管怎样,画家画出了他人生的率真、儒雅、恬静和优美,也画出了他的悲悯与仁爱,蕴含了他人生的辛苦和坎坷,也映出了他高尚的人格与深远的思想。他就是中国现代著名画家丰子恺。创立"子恺漫画"开中国漫画先河1898年,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丰子恺出生时已是家中第七个孩子,却是第一个男孩,他的出生给丰家烟火得继带来了希  相似文献   

16.
毕加索是西班牙著名的天才画家.据说,他一生画了近4万幅画.毕加索说,他画过的每一幅画都浸润着他的血汗.当时,如果有人能得到他的一幅画,一辈子就吃喝不愁了. 而晚年的毕加索却很孤独,尽管身边也不乏朋友,但他清楚,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冲着他的画来的.为了这些画,亲人争吵不断,甚至大打出手.这一切让毕加索极为苦恼,他很想身边能有一个陪他唠唠嗑、说说心里话的人.  相似文献   

17.
退休在家闲着无事,又一次阅读《西游记》。读着读着,脑子里竟冒出这个“怪”问题:唐僧师徒为何不腐败?因为在吴承恩笔下,唐僧师徒取经之路,可谓处处布满险恶,时时充斥诱惑。有美味佳肴的诱惑,有舒适生活的诱惑,有金钱美女的诱惑,有做官发财的诱惑,更有生与死的考验。可是他们师徒四人却一个也没有被击倒,而是勇往直前,直赴西天取经,最后满载而归。唐僧尽管心善轻信,也常常上当受骗,甚至身陷险境,但他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心中有佛,一心想着去西天取经,所以任凭各路妖魔软硬兼施,花言巧语,也难改变其初衷。孙悟空虽然生性顽劣,但正因为他出身石…  相似文献   

18.
大爱无言     
<正>他是一名法官,兢兢业业的法官;他是一名孝子,远近闻名的孝子;他是一个热心人,坚持自信乐善好施的热心人;他是一个坚强的人,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人;他是一个癌症患者,父母、岳父母四个老人中,有三个癌症患者。多年来,他穿梭于家与医院之间,忙碌在四个老人膝下,送走两个老人,仍照顾着两个身患癌症的老人。他的脸上永远挂着笑容,照顾了这个照顾那  相似文献   

19.
<正>《后汉书·冯异传》记载:"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说的是东汉大将冯异外出打仗,每到一个地方停下来宿营,其他将军坐在一起讨论功劳大小的时候,冯异常常独自退避到树下,军中将士称他为"大树将军"。功利前见品性,谦让中见操守。"大树将军"名扬千古,缘自名利得失面前的淡泊从容。有功不争功,无功别贪功,是一个人应有的气节和品格。中国有句古话:吃亏是福。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6,(7)
正坚定的信仰是一个人站稳立场、抵御诱惑的决定性因素。共同的理想是一个政党紧密团结的纽带。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坚定的信仰是一个人站稳立场、抵御诱惑的决定性因素。共同的理想是一个政党紧密团结的纽带。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