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黎 《政策》2008,(11):24-27
从去年12月14日圈家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到今年9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圈批同意“总体方案”,湖北在重庆、成都、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4个去年国家批准的综改试验区中,总体方案最先获得批复,创造了第一个“试验区速度”。这标志着武汉城市圈试验区正式承担起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探索经验、做好示范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2.
肖安民  赵炜 《政策》2008,(1):23-26
最近。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国家从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如何正确认识“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深刻内涵,及其对武汉城市圈、  相似文献   

3.
自2006年起,教育部分别和天津、湖北、四川、重庆、河南、广西启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国家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把最早的上海与教育部在2003年签署的教育综合试验区协议计算在内,目前全国7处试验区,分为两大类,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和综合改革试验区。长江沿线的上、中、下游的3个试验区全部为教育改革综合试验区。至此,国家全面实施教育改革的框架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4.
楚天舒 《世纪行》2009,(2):20-23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发展机遇,省委、省政府科学谋划未来.继提请中央批准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又不失时机地提出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在全省形成以武汉为龙头、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两轮的“一带两圈、双轮驱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武汉城市圈作为21世纪初期中国的六大改革新区之一,其试验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体现了工业化中期阶段中部地区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特色路径。不同于东、西部试验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及生态安全是“两型社会”试验区改革试验的基本取向,也是“两型社会”改革试验的难点所在。武汉城市圈在发展中,要做到城城一体化与城乡一体化“双化并进”。在中长期走向上,武汉城市圈要确定三大重点走向,率先建设生态城市群,加快“五个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王振有 《政策》2008,(8):23-25
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我们搭建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作为武汉城市圈的城市之一.黄石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紧紧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大胆探索,率先突破,争取取得实质性进展。具体而言。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2008年,武汉城市圈被国家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它强化了武汉城市圈在湖北乃至全国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黄冈作为武汉城市圈的重要城市,应该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妇联组织优势,大胆探索一条妇联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鄂政办发[2008]46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推进武汉城市圈建立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加快我省教育改革发展步伐,更好地服务两型社会建设,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成立武汉城市圈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相似文献   

9.
如何争取和落实好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税收扶持政策,对于税务部门是一个重大历史课题。一方面,我省应积极争取享受其他特区、经济开发区、试验区已有的税收优惠政策,争取税收政策上的"国民待遇",切实增强武汉城市圈的投资吸引力、物流辐射力和资源凝聚力;另一方面,应创新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理念相协调的税收扶持政策,并争取国家的支持,不仅要"摸石头过河",还要"搭浮桥过河"。  相似文献   

10.
近日,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清泉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情况征求各民主党派、省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省政府参事、省文史馆馆员的意见和建议。党外人士认为,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武汉城市圈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中部崛起带来了战略机遇。湖北党外人士就如何搞好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提出具体建议:一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要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发展模式的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刊中报     
《世纪行》2009,(9):23-26
本刊讯省政协常委专题协商会于8月13日在武昌召开.与会常委就“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展开协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审批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我国综合改革试验区目前初步形成东(上海、天津、深圳)中(武汉、长株潭)西(成都、重庆)互动的试点格局。就在各地准备趁着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开出一个口子、抓紧申报新的试验区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崔永辉 《政策》2013,(10):45-4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视察时指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全社会都要提高认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黄冈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成员单位。自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获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我市高举建设"四个大别山"旗帜,坚持开放先导、创新驱动、试验跨越的工作方针,大力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建设,推动了黄冈科学跨越发展。"两  相似文献   

14.
基于区域制度移植视角的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批准的第四批改革试验区,对中部崛起意义十分重大。然而,制约中部崛起的瓶颈是制度缺失。文章基于区域制度移植的视角,在借鉴国内外改革试验区及城市圈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可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参考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黄楚平 《政策》2008,(8):26-28
咸宁是湖北南部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位于武汉城市圈和湖南长株潭城市群两个“试验区”的连接线上,必须全力以赴承担起建设“两型社会”改革试验的重任和使命,先行先试,大胆创新,着力打造极具个性魅力的生态城市,加快实现咸宁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今日海南》2008,(1):5-5
2007年12月.国务院同意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国家从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又一重大决策.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7.
充分认识两型社会综改区的战略担当与全局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是中国改革进入新阶段采取的新的区域改革探索形式。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承担着特殊的历史使命。武汉城市圈应该从全局高度认识两型综改区的战略担当和全局使命,将自身的发展和国家战略意图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做好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立法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年底,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如何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更是一个新课题、新要求。  相似文献   

19.
《湖北政报》2009,(19):23-26
<正>鄂政发[2009]38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标志着武汉城市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紧紧把握历史性机遇,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把湖北建设成为  相似文献   

20.
周顺明 《政策》2009,(9):37-39
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11月,省委、省政府适时地作出了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的战略决策。至此,我省17个市州(区)的经济发展蓝图,全部纳入其中。现已在全省形成以武汉为龙头、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圈”为两轮的“两圈一带、双轮驱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标志着湖北发展进入区域协调推进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