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担保派生于传统民事财产权利制度之树,究其制度起源而言,原本系为履约保障与交易安全提供一种辅助与约束机制,具有从属特性。而这一特性导致:担保法于理论上多依赖于其他部门法而欠缺独立之可能;同时,担保法律制度之表现形式亦多依附于传统民事财产权利与买卖等交易契约关系之中,鉴于民事财产权利制度与合同法律制度亦多采分门别类之立法模式,于是乎,担保法律制度也就散见于民商事部门法之中。在民法典国家,担保法多以分散式立法,将物的担保置于"物权编",人的担保及金钱担保置于"债权编"。然及至今日,情势异也!现代担保在实践中被赋予了流通性及促进交易之功能,并在立法上确立了以"担保权益"为核心的一元立法模式,并以此构建了完整的担保法制度体系。当前我国正进行民法典编纂工作,处于如何选择担保法立法模式的十字路口,而民法典的编纂也为担保法立法模式的确立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机会。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检视分散式立法模式在我国适用的弊端,以期在编纂民法典的过程中重新审视担保法律制度立法体系之定位,在为担保法争取立法空间的同时,实现我国担保法律制度的重构。  相似文献   

2.
破产程序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法律程序,若与担保问题交织在一起,在适用法律时会更加复杂。由于破产程序有其特殊性,破产程序中的担保若只依据《担保法》规定,可能会阻碍破产程序的进行,或者可能损害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因此,《破产法》应对破产程序中的担保作出特别规定。我国现行《破产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在这方面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3.
分析企业财团抵押制度的主要特点,结合我国《担保法》、《担保法解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对抵押担保方式的相关规定,探讨企业财团抵押在我国银行贷款担保业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担保法》实施几年来,对我国担保制度的完善和规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应当看到,我国《担保法》在一些理论问题的规定上仍然存在不足和缺失.本文就保证担保的约定有效期限问题、保证期限能否中断的规定、保证人的责任性质及诉讼地位以及房地产抵押的实现方式等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物权法》从整体上来看是一部成功的立法,但也有一些值得推敲的问题.《物权法》关于担保物权的种类,仍然沿袭了《担保法》的规定只规定了三种具体的担保物权,所规定的担保物权类型明显偏少.《物权法》在抵押权、质权的设立上原则的规定欠缺逻辑上的自恰性,而且容易导致体系冲突,影响法律适用上的安定性.另外,在抵押人与出质人处分抵押物和抵押权顺位的规定上,也都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6.
我国《担保法》规定.担保的方式有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五种。定金担保是一种金钱担保方式。定金担保的标的是金钱。定金担保具有双向性、象征性、惩罚性、实践性及灵活性、简易性的特点。定金担保力较其他担保方式的担保力弱,但其在社会实践中被广泛运用,因而应在《担保法》中对其予以保留。  相似文献   

7.
《物权法》《担保法》二者都是调整担保法律关系的基础性法律规范。由于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物权法》对《担保法》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就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二者都是调整担保法律关系的基础性法律规范,但是二者诞生的社会经济背景不同,在二者并行的局面下,其冲突将是不可避免的。为了防止因此给具体实施带来不便,有必要理清二者的冲突所在,这对于全面贯彻《物权法》178条规定的"担保法与本法不一致的,适用本法"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当同一标的物上存有多个担保物权时,就会出现担保物权的竞存。关于如何解决担保物权竞存的效力冲突问题,现有的《物权法》、《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对此规范有限,有些规定本身存在自相矛盾之处。为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有必要将以同种典型动产担保物权为核心,探讨其发生竞存时的顺位关系,以期能对我国的司法实践有些许裨益。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28条实际上确立了一个“物的担保范围内保证责任绝对豁免原则”,该条所确立的法律原则与《担保法》的立法精神实际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冲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担保法》的司法解释第38条对该条的适用进行了初步限制,但还不尽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做出了与《担保法》第28条明显不同的规定,限制了该条的适用,更好地保护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于1995年6月30日公布,并于同年10月1日生效。她是在总结我国担保制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有关法律规定和国际通行做法制定的,是我国第一部担保单行法。无疑,其间不乏科学内容,对促进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拟从立法技术的角度分析帼保法》的缺陷,以期对完善我国民事、经济立法技术有所种益。一、《担保法》的体例结构缺陷担保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项重要民事法律制度,它肩负着促进国内外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维护市场…  相似文献   

12.
论担保物权期间的效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出台的《担保法》解释基于物权法定主义规定当事人约定的担保期间无效。物权法虽以物权法定主义原则作基石却亦有意思自治之空间 ,物权法定主义仅指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当事人不得自由创设 ,于此之外 ,应为当事人自治之领域 ,担保期间的约定就属当事人自治之范畴。承认当事人约定的担保物权期间的效力能够提高担保的信用 ,更好的发挥担保制度的立法功能 ,同时也能使当事人充分实现意思自治 ,体现民法的私法本质。故此 ,立法应当承认当事人约定的担保物权期间的效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担保法中关于抵押、质押和留置三种担保形式的规定,共同构成了我国现行物权担保制度的核心。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现行物权担保制度本身存在一些矛盾和不足,有损于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尤其在存续期间的问题上学者之间观点不一,本文论述了我国担保物权中的抵押权、质权、留置权应该有存续期间规定的原因及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4.
在同一债权上保证与物的担保并存时,保证人与物上保证人责任平等,债权人有选择权。基于此“责任平等”学说,检讨现行《担保法》第28条及其解释第38条规定之不尽合理之处,从二者并存时的责任优先问题、相互求偿问题和责任承担问题等三个关键环节上分析,初步构建较为完备的法律适用规则,以期担保法调整此类关系时会更为衡平正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担保法》的颁布和施行,标志着我国担保制度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我国法定的担保方式有五种,即保证、抵押、留置、质押、定金。长期以来,我国将质押归入抵押范畴,现《担保法》将抵押与质押两概念明确区分开来。所谓抵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对抵押物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  相似文献   

16.
混合共同担保浅析——以担保法第28条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担保法》第 2 8条是混合共同担保的典型。混合共同担保的复杂性导致对《担保法》第 2 8条有不同的理解 ,其中“物的担保”仅作债务人提供的担保物权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不动产登记机关对建设部《房屋登记办法》所规定的抵押权设立登记事项,且规定不得加载相关文字作其他表述。由此导致房地产抵押的物权担保范围被限于主债权的本金部分,无法全面反映和完整覆盖抵押合同当事人关于抵押担保范围的约定。应纠正不动产登记机关对《物权法》、《担保法》法律规定误读所导致的错误登记。司法审判时,对抵押范围登记内容与抵押合同约定不一致的,法院应查证登记记载内容是由于执行登记机关的规定所致,还是抵押合同当事人自愿选择的结果。如属前者,不动产抵押登记的担保范围应以抵押合同当事人的约定为准。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地位举足轻重,努力发展中小企业意义重大,然而长期以来,融资难成了制约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物权法》的颁布,有望使该问题得到缓解。较之《担保法》,我国《物权法》在用益物权法律制度和担保物权法律制度方面都有较多的创新之处,诸如矿业权、承包经营权、担保物权等方面的创新规定对我们去探寻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债的担保是保证债务人清偿债务,债权人实现权利的法律制度。它是法律规定的或者当事人约定的以确保债权人的利益得以实现的法律措施。 债的担保是为保障债权人的债权而设立的。自有债的制度以来,就有债的担保制度。它是债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不过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债的担保性  相似文献   

20.
民事诉讼担保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确保民事诉讼的安全推进,但是诉讼担保的相关研究一直比较薄弱,特别是长期没有理清诉讼担保与民事担保的关系,诉讼担保与民事担保并无本质差别,我国应明确诉讼担保的性质及据此明确相关操作细则,扩大诉讼担保的适用范围,增设担保物的调换程序、诉讼费用担保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