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保卫的起源(一)关于《保卫学教程》中“保卫的产生”问题。《保卫学教程》(群众出版社1987年出版)第一章第一节的“保卫的产生”开章说:“保卫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问题就在于“一定发展阶段”是指什么时候。恩格斯在讲到国家的产生时也曾说过:“国家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从《教程》的内容看,这“一定发展阶段”显然是指国家产生以后。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保卫”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与人类的存在有着不要分割的联系,在国家产生之前的原始社会里,  相似文献   

2.
张欣 《淮海论坛》2014,(1):45-46
城市是“城”与“市”的组合词。“城”主要是为了防卫,并且用城墙等围起来的地域。《管子·度地》说“内为之城,内为之阔”。“市”则是指进行交易的场所,“日中为市”。一个区域作为城市必须有质的规范性,即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通常是周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  相似文献   

3.
对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岳 《今日浙江》2006,(16):26-28
和谐社会作为人类永恒的思想主题和价值追求,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理论,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实践。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和谐社会有着不同的诠释。中国传统的和谐社会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从《尚书》、《周礼》到《说文解字》,“和谐”两字都是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和”即是“谐”,“谐”即是“和”,引申表示为各种事物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和相互协调,即《中庸》里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周礼》中说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和谐。钱穆说:…  相似文献   

4.
堯舜時代,中華民族出現了統一局面,炎黃部族與東夷部族大融合。堯將統治權傳給出於東夷的舜,組成厂夏朝。有着各自圖騰族標的部落,在保存自己習俗與獨立的文化、信仰的情况下,實現了“百獸率舞”(見《尚書·舜典》),也即無數圖騰部族大團圓,堪稱存信仰之異,而求民族統一的典範。七十年代以來,台灣島出現一種經久不衰的文化現象:尋根现撂钞斁终?下至百姓,無論老少,均以知根識源為榮。台灣許多大報及出版物發表了大量關於台胞及其台灣文化的唐山根源的文章和圖書€有好些關於姓氏、譜牒研  相似文献   

5.
一、马恩主张建立广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致力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但他们并不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仅仅局限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马恩认为: “政治经济学不可能对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时代都是一样的,”“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它所涉及的是历史性的即经常变化的材料,”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各种社会进行生产和交换并相应地进行产品分配的条件和形式的科学”。(《反杜林论》第144-147页)可见,马恩主张建立的是一门广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6.
一科学现代化对常规科学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趋向精密和研究手段的不断革新。因为常规科学“是一种高度积累性的事业,它追求的目标即科学知识稳步的扩大和精确化。”(T·S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第43页)公安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科学,其现代化的主要任务不同于常规科学,它必须首先完成纯科学化过程,尽快建立综合科学的理论体系,使理论结构化,即由一定信息联结起来的独特的研究领域——信息域。依靠信息之间的广泛联系而建立一定的理性推理程序和推理模式。这一“程序模式结构型”展现为一种“绞架结构”。它既是人们在长期公安工作实践基础上,对  相似文献   

7.
“云雨”意象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雨”意象探源杨兴华“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李商隐(有感》)宋玉《高唐赋》之后,“巫山云雨”、“云雨”、“云”、“雨”等词语便成了文人墨客笔下的宠物,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而且大多是用来象征男女恋情与本合的。如李商隐《楚宫》中的“峡中...  相似文献   

8.
珍爱文明     
《辞海》对“文明”的注释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相对。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说过“辟草昧而致文明”。  相似文献   

9.
人类是很善于伪装自己的,单从一个人的外表看,我们确实很难觉察出他的本性和真实才能,因为人的外貌,美丑善恶既殊,情形不一。对于那些善于伪装自己的人,我们要觉察出他是否足堪重任,必须要有一面“人性的照妖镜”,让他们的操守与才华原“性”毕露。 这种“照妖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观人术。我们的老祖宗在这方面似乎特别有心得。《韩非子》、《吕氏春秋》、《史记》等古籍中都有这方面的记载,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史记》中的李克。  相似文献   

10.
一、生态危机向人类亮出了“黄牌”所谓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导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破坏(如生命维持系统的瓦解)而产生的一系列危害人类利益甚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人类与其自身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统一所形成的生态  相似文献   

11.
学科学,爱科学,激励学生从小就立志攀登科学高峰,这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环绕着“学科学,爱科学”这一中心,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为了使学生对我国和世界科技事业的发展有一个整体形象,首先我们组织部分师生自力更生举办了一次《科技史话》展览会。展览会以她那生动的文字,形象的插图,再现了我中华民族在历史上为人类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以及解放后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同学们在“丝绸之路”前徘徊,在“第一颗人造卫星”前留恋,一种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在心头油然而生。但近两年来,由于种  相似文献   

12.
《淮南子》具有丰富的学习思想,对人类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认识.在道、儒思想的不同影响下,《淮南子》表现出两种既有交集、又相迥异的学习观.一方面,《淮南子》坚持黄老道家的基本立场,对儒家之“学”进行批评,凸显出尊道抑儒的理论倾向,而另一方面又试图从整体上调和与兼容这两种学习观.受道家心性思想熏染,《淮南子》从基本原则、根本目的与理想境界等三个方面阐发其“尊道养生”的“为己之学”,彰显出显著的生命美学意识,这既对秦汉时期的学习思想有所发展和丰富,也对现代人类的身心健康、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学习之妙     
当今世界,“学习”二字是使用频率最多的词汇,也是让人倍感亲切、蕴藏希望的文字。《论语》开篇即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500年前为人师表的孔夫子就传神地表达出学习的欢快和喜悦。《礼记》曰:“季夏之月鹰乃学习”。这里的“学”是指效仿,“习”是说小鹰频频起飞。晚夏的月光下幼鸟学飞,学习之旅是何等地轻松美妙、诗情画意。在古希腊、古罗马的哲人眼里,学习是同闲暇连在一起的,词同源、义同宗,那时闲暇代表了“美好的生活”,学习透出高雅、浪漫的生活情趣。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化,学习之路的实用性、功利…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历史哲学史上,乔巴蒂斯塔·维科的《新科学》堪称划时代的伟大巨著。该书初版于1725年,书名为《引导发现部落自然法新体系原则的民族本质的新科学原则》,俗称第一新科学。尔后经过一再修改,终以第三版《关于各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则》为名(即第三新科学),于1744年以后陆续在罗马、巴里等地印行。贯穿该书的主题思想是,人类世界是由人创造的,研究人类心智的种种变化就能揭示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共同规律的基本原则,从而也就能描绘出每个民族在出生、进展、成熟、衰微和灭亡过程中的历史”①。正是基于这一看法,维科通过对人类思想史、人类习俗史和人  相似文献   

15.
“民主、科学”与九三学社密切相关,是九三学社历史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如九三学社的前身是“民主科学座谈会”;九三学社的优良传统是爱国、民主、科学;《九三学社成立宣言》提出:“本社同人,即本‘五四’的精神,为民主与科学之实现而努力,始终不懈”;九三学社历届章程中始终强调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九三学社主办的刊物名为《民主与科学》;许德珩回忆录名为《为了民主与科学》,邓小平为之题写书名。  相似文献   

16.
方坚伟 《前沿》2014,(9):221-222
《目录学发微》于卷四“论汉魏时之四部”推论:“四部者,即指六艺略中之乐、《论语》《孝经》、小学也。”此论可待商榷。依据《初学记》和《北堂书钞》的两条材料为基础进行辨析,汉魏之际的“四部”之名应当是有两种内涵:一种是余嘉锡之论可备一说;另一种是汉魏之际“四部”之名与荀勖《中经新簿》的四部分类法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7.
一、要有求真务实之“心”,结合实际抓好学习 一是理论学习要“深”。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胡锦涛、吴官正等中央领导人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指示和部署;要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件(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深刻领会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静下心来,集中精力,学深学透。二  相似文献   

18.
乍读黎鸣同志《历史是创造者创造的》(1986年12月17日《光明日报》第三版)一文,确有清风拂面之感。他力图打破历史科学中的“大锅饭”,突出强调了创造者(即创新者)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遗憾的是,黎鸣同志竟由此轻易得出了“创造者”“创造”历史的结论(本文所有着重号均为笔者所加),公开提出了一种“新的英雄历史观。”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黎鸣同志的结  相似文献   

19.
《民主与科学》2003年第四期发表了一篇题为《科学与“现在时”》的文章 ,作者是北京社会科学院的王文元。文章的主题似乎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反科学。不能不引起我的关注。一、文中说到 :“科学像洪水猛兽 ,冲刷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与价值观。如今科学主义已经泛滥成灾 ,似乎科学可以解决人类的一切问题 ,可以让人拥有想拥有的一切。”“洪水猛兽”一直都是人们用来形容邪恶力量或灾害的贬义词 ,作者用这样的字眼来形容科学 ,这是所有尊崇科学的人所不能接受的。同时 ,还要请王先生证明“如今科学主义已经泛滥成灾”这一结论。这里 ,首要的问…  相似文献   

20.
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2010,(2):56-56
为纪念《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20周年,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了《民主与科学文集》一书,全书近90万字。该书侧重于《民主与科学》近年来刊载的文章,同时也体现《民主与科学》20年的前行轨迹。文章重新分类为“五四篇”、“科学篇”、“民主篇”、“关注篇”、“专稿”,并附“旧文新读”。内容翔实、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反映了《民主与科学》20年历程中知识界的一些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