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要是不习惯在团场种地,你就回来?""现在兵团的政策好,在团场种地比在外打工强多了,我这辈子哪也不去,就呆在这里了。"这是8月8日,农二师三十四团刘丹俊和他老家姐姐的一段对话。  相似文献   

2.
一、兵团1998年上半年经济体制改革进展情况 (一)农牧团场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改革进一步深化,有力地推动了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1.土地固定,两费自理,租赁经营等改革举措继续稳步推行,力度不断加大,并在一些领域有所突破。各师(局)团场进一步完善了土地长期固定到户的政策和办法,并向职工颁发了土地使用证书,出现了团场职工及部分退休人员抢着承包土地,长期在外打工做生意的青年纷纷回来承包土地和抢着领取土地长期固定使用证书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吴新华,1985年参加工作就在农四师六十七团四连种植啤酒花,由于从小右手残疾,从事农业生产比较困难。1991年,当时只有25岁的小吴,找亲朋好友借来4000元钱,在团场商业街租到  相似文献   

4.
众多的农工子弟通过考取大专院校,纷纷离开了生他养他的兵团农场。但毕业后回团场工作的却微乎其微。与此同时,团场的农工队伍趋于萎缩,劳动力出现了断层。许多来自团场的大学生毕业后在城里无业可就,他们像候鸟一样,冬天回到团场的父母家“猫冬”,春天又外出打工,过着漂迫不定的生活,但他们却怎么也不愿回农场去务农。  相似文献   

5.
庭院经济是团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团场经济腾飞,社会和谐进步,职工队伍稳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只有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增加职工收入,才是奔向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11月22日,农八师一二一团五连职工李晓燕手捧着团场刚刚兑现的7.4万元棉花款高兴地说:“今年我种植的40亩彩棉,单产达到了330公斤,团场除了无偿为我提供棉种和土地利费减半外,还以每公斤高出白色棉1元钱的高价收购了彩棉,细算一下,40亩13000公斤彩棉,团场让我增收了21000多元”  相似文献   

7.
情暖环卫工     
正2020年1月8日,军户农场金海龙饭庄老板班丽萍邀请农场城华市政的全体员工吃了一顿热气腾腾的暖心饭。2010年,在外打工的班丽萍和爱人回到农场,创业开了金海龙饭庄,到今年已走过10个年头。身为团场职工的班丽萍,自己创业一路走来吃了不少苦,当她看到农场的环卫工为了大家的居住环境洁净和交通便利,冬冒寒雪、夏顶烈日不辞辛苦的工作,班丽萍打心底里感动。  相似文献   

8.
<正>"这位藏族老阿妈的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因为思念儿子,脑子时而清楚时而糊涂;彭措大爷今年已经80多岁了,有点耳聋,他儿子外出打工去了,一个孙子在青海交通职业学院上大学,一个孙女在读高中,家中只有儿媳侍奉……"驻村第一书记张继瑜一边说,一边带领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结对入村帮扶的党员们赶往贫困户家慰问帮扶。省委宣传部驻牙尕村、哇龙村扶贫工作队,开展工作已近两年。扶贫工作队在部领导的有力指导和支持下,牢固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团场务工的农民工不少,他们在团场农牧业、建筑业打工,成为团场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绝大多数的农民工都没有加入工会,在农民工利益受到损害时,不利于工会发挥保护其合法权益的作用。 农民工加入工会的问题,是一个新课题,需要认真加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涌动,团场许多男女青年乘着改革的春风,带着自己的梦想告别了团场这块热土,孤身去了人海茫茫的大城市打工。在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后,有些人凭着知识和实力有了一席之地,可有些人由于各种原因却一无所获。生活的艰辛迫使这些人活得更现实了,于是他们告别了背井离乡的生活,踏上了返家的路途。那一刻,每个人心里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坦然。 农九师一六八团八连职工卜殿成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毕业于大中专院校。2001年,三兄妹相继告别了漂泊的生  相似文献   

11.
25岁的李万兴,是农八师一三五团九连的一名普通农工。近年来,他靠种地、跑运输、搞养殖,逐步走上了致富路,也成了团场小有名气的多种经营致富户。 1996年,李万兴从河南来到一三五团打工,当过泥瓦工、帮人开过车、拾过棉花,累活苦活他都干过。经过3年的艰辛打工生活,他省吃俭用积攒了2万多元钱。1999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子女求学谁解其中味“妈妈,我要上学”。“妈妈,我自己去挣钱上学行不行?”每每听到13岁的女儿用近乎哭泣的口气跟自己商量上学的事时,40岁的农民工王合妹都会泪流满面。“我实在是无任何能力支持孩子继续上学了,我没有能力交纳那近千元的跨地区借读费呀?”抹着眼泪,王合妹一脸的无奈。2001年,王合妹听说许多在外打工的老乡都发了家,她便动员丈夫和她一起来到了博乐。在外打工,虽然苦点、累点,但能吃苦的王合妹很快就和丈夫有了一点积蓄。2002年新年过后,王合妹便将自己的女儿郑玲玲从四川老家接了过来,准备在市内上学。可上天却跟她…  相似文献   

13.
已有31年党龄的苟荣书和229名通江农民在西安一家公司务工.去年12月,在多次追讨拖欠的25万元工资不成的无奈情况下,他们向家乡党委、政府求助,巴中市民工维权救助中心经过努力,很快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苟荣书代表民工给市委、市政府写了一封感谢信:"还是共产党好啊!有这么好的为民作风,有这么好的服务机构,我们在外打工就有保障了."  相似文献   

14.
<正>当你走进农二师二十四团七连,只要提起伊买提,男女老少都会竖起拇指说:"伊买提,他真行,精通维、汉语言,七连的秋产品采收全靠他了"。伊买提,今年50岁,已是儿孙满堂,是焉耆永宁乡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10年前,他和妻子早出晚归地经营着自家15亩果园。2000年,他看着本乡一部分农民一到7月就到团场打工,直到11月带着厚厚的人民币回来,2001年秋,他亲自跟随这些打工队伍来到团场,看到团场望不到边的经济作物摆在那里,等待着  相似文献   

15.
在新疆生产兵团农八师一四三团场二十连,有个张淑珍,人们都说她发了“牛财”。 1985年春,张淑珍花1060元钱买回一头杂交奶牛。当时人  相似文献   

16.
<正>农七师一二七团大学生高飞,利用团场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从内地回到团场,投资300万元,兴办食品加工厂、冷饮厂,3个月收入超过30万元。去年2月,在内地打工的一二七团籍大学生高飞回家乡  相似文献   

17.
正1991年,王会碧与丈夫熊德万从四川天府之国来二师三十团七连投靠亲友,由于夫妻俩吃苦耐劳,对人和蔼可亲,很快就成了团场的一名职工。2002年,团场实行土地承包到户后,夫妻俩四处筹集了8万元钱,在七连承包了126亩土地。为了种好地,夫妻  相似文献   

18.
改革使团场的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职工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着制约团场经济发展的因素,只有着力解决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将改革成果转化为推动团场经济发展的动力,一是在更新思想观念上实现新的突破;二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团场基本经营制度和配套制度;三是进一步调整农牧业结构,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五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六是深化团场财务体制改革;七是实施人才强团战略。  相似文献   

19.
人物:王刚:团长,40岁左右。小李:团场会计,男女不限。老罗:山东来疆打工民工,30岁左右。老罗妻:打工民工,25岁左右。幕启:老罗夫妻俩背着行李提着包急急上场。老罗:山东到北京,北京到新疆,打工走遍全中国,处处都变样。  相似文献   

20.
正"这些年,我种地、育苗、养奶牛,每年都有近20万元的收入,现在家里购买了小车,也住上了楼房,我感到生活是越来越幸福。"8月17日,笔者在二师二十五团一连采访时,职工蹇君乐呵呵地说道。1991年8月,蹇君从四川老家投靠亲戚来到二十五团打工,与当年众多来疆的打工妹一样,每天早出晚归的,一天下来挣个30元左右。只要肯吃苦,在团场就可以挣到钱,蹇君看到这种机会,便萌生了留在团场的愿望,后来在亲戚的帮忙下,1998年4月她正式成为了团场的一名职工,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