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6年1月的一天,宋庆龄把一封加盖火漆印的信交给董健吾说:“这封信非常重要,你要马上动身到陕北瓦窑堡去,当面把信交给毛泽东、周恩来。” 董健吾是周恩来直接领导下的“特科”成员,经常执行十分重要的任务。此时,他受党的安排,担任宋庆龄的机要交通。  相似文献   

2.
1936年3月4日,张学良与中共代表李克农在洛川举行会谈。会后回到西安,恰逢代表国民党送信去陕北苏区的“红色牧师”董健吾(中共地下党员,曾在中央特科工作)。张学良向董健吾谈了洛川会谈的主要成果,说:“我已向李克农提出,希望中共派一相当负责,但又不是声名显赫的人常驻西安,以便与我和各有关方面进行联系。”  相似文献   

3.
淮驹 《世纪风采》2010,(2):34-38
一 1936年6月,有红色牧师之称的中共地下工作者董健吾,受宋庆龄和中共组织的指派,奔赴西安,通过张学良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美国医学博士乔治·海德姆护送到陕北苏区。  相似文献   

4.
说董健吾红色,因为他是1928年入党的老共产党员;说董健吾是牧师,因为他入党前的职业是牧师,入党后仍然以牧师的职业为掩护,从事革命工作。——题解 (一)董健吾是上海青浦县人,世家大族子弟,全家信仰基督教。他自己在就读教会中学时,就已加入了基督教会。1914年,他考入美国基督教会圣公会在上海创办的上海圣约翰大学神学系,和后来成为国民党达官贵人的宋子文、顾维钧是同班同学。董健吾是个复杂的人物。他受家庭的影响和教会的教育甚深,以博爱爱人、洁身自好为为人的信  相似文献   

5.
宋庆龄作为国民党左派的领袖人物,一直高举孙中山的革命旗帜,反对蒋介石的反共内战政策,并与中共保持着密切联系。1949年新政协召开之际,中共自然不会忘记宋庆龄。为此,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向宋庆龄发出了邀请电。然而,宋庆龄却认为“一动不如一静”,坚持留在上海。  相似文献   

6.
1936年6月,有“红色牧师”之称的中共秘密工作者董健吾,受宋庆龄和中共组织的指派赴西安,通过张学良将军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以下简称斯诺——笔者)和美国医学博士乔治·海德姆(以下简称海德姆——笔者)护送到了陕北苏区。  相似文献   

7.
倪良端 《党史文汇》2001,(10):27-29
宋庆龄举荐给张学良的"朋友" 1936年3月初,刚刚与李克农在洛川会谈后回到西安的张学良,接待了代表国民党送信去陕北苏区的老朋友董健吾.叙谈中张学良介绍会谈成果时,毫不隐讳地说:"我已向李克农提出,希望中共派一相当负责、但不是声名显赫的人常驻西安,以便与我和各有关方面进行联系."董健吾表示支持,说:"将军此举乃抗日的实际行动也!"末了,张学良恳请董健吾:"你对中共方面熟,帮助寻一位来吧!"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对宋庆龄非常尊重。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毛泽东即委托陈毅、邓小平等前往公馆探望宋庆龄。6月的新政协筹备会刚结束,毛泽东就与周恩来商议,决定派邓颖超和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廖仲恺、何香凝之女廖梦醒前往上海迎接宋庆龄北上参加新政协会议,并亲笔致信宋庆龄。8月,宋庆龄由上海乘专列抵北平,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林伯渠、董必武等50多人到车站专程迎接。这期间,毛泽东亲自到车站接人只有两次,一次是接国民党起义将领程潜,还有就是接宋庆龄了。  相似文献   

9.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周恩来、张学良等人做出了巨大贡献,世人皆知;但潘汉年作为中共方面的重要谈判代表,他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做出的重大贡献,则鲜为人知.实际上,是他第一个受命同国民党代表谈判合作;他的陕北之行直接推动了中共对蒋介石方针的转变,为两党合作创造了条件;西安事变发生后,他又代表中共同南京国民党上层直接交涉,有力地配合了周恩来在西安的和平斡旋;他还受中共中央委派,在上海等地广泛联络各界知名人士,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大革命失败后的1930年10月,受中共指派在长沙板仓一带坚持斗争的杨开慧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在狱中,她受尽酷刑,却坚贞不屈。同年11月,杨开慧在长沙壮烈牺牲。杨开慧牺牲后,为了躲避国民党特务的迫害,毛泽东的三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辗转来到上海避难。在上海的日子,毛氏三兄弟可谓命运多舛。后来,毛岸龙不慎走失。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被牧师董健吾收养,兄弟俩这才过上了相对安定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1949年6月,中共核心诚邀宋庆龄来北平共商建国大计。毛泽东和周恩来商量,决定派一位特使专程去上海迎请宋庆龄。这位特使便是与宋庆龄交情至深的邓颖超。随着与蒋介石决战的解放战争步步乘胜推进,新中国的诞生已指日可待。1949年初,中共核心领导们正在河北农村的西柏坡一同勾画共和国成立的蓝图。他们非常惦念宋庆龄的处境和安全,并诚邀她对新中国的建设予以指导。1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联名给宋庆龄发一电报,并请宋庆龄最信任的人金仲华当面转交。中共华南局遵照中央指示,还设想了一套周密安排,计划先把宋庆龄接到香港,然后同何香凝一道北…  相似文献   

12.
《上海党史研究》1994年第4期载董云飞《‘幽谷’原是董健吾》一文,提及董云飞之父董健吾受宋庆龄委托进信至陕北事。这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其重要性主要在于该信第一次沟通了两党中央的关系,在当时是极端机密的。金冲及主编的《周恩来传》、爱泼斯坦著《宋庆龄》中均提及此事。董云飞文及其他许多史籍中①对此作了详细叙述。笔者最近综合研究了这些史料,感到还有一些疑点,谨略作考析,就教于党史界同行。一、收信人和发信人是谁此信原件国内外尚未公布过,因此确切的收信人和发信人尚不清楚。《周恩来传》、《宋庆…  相似文献   

13.
1970年的10月,毛泽东在中南海亲切会见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我十分想见一见我尊敬的老朋友王牧师,几十年了,不知王先生现在情况怎么样了?”斯诺向毛主席提出这一请求。“王牧师?!”毛主席仔细地回想着。“噢!就是35年前护送我秘密赴陕北苏区采访的那位王牧师王先生。”斯诺见状,接着补充了一句。“35年前,35年前……王牧师、牧师、牧师……嗯!是他!”毛泽东想起来了。原来,斯诺想见的“王先生”,是颇有传奇色彩的“红色牧师”董健吾。“红色牧师”的由来量健吾,上海市郊青浦县人,1891年生,后来成…  相似文献   

14.
1936年7月,美国记者斯诺在宋庆龄先生和国民党统治区的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帮助下,冒险越过国民党的军事封锁线,来到当时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所在地陕北保安县城.在陕甘宁的4个月中,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同斯诺(见照)进行了一系列谈话,在谈论中国共产党和世界事务这个问题时,谈及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如何对待外国资本的投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唐踔 《党史文汇》2010,(10):39-43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在一次与友人的交谈中诙谐地提到,我们"党内有两个奇人,一个做过和尚,一个当过牧师"。"和尚"就是指传奇将军许世友,"牧师"则是指中共地下党员董健吾,许世友将军早已家喻户晓,但知道董健吾的人却不多。  相似文献   

16.
一 1937年2月中旬到7月中旬,中共代表周恩来、博古(秦邦宪)、叶剑英、林伯渠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与国民党代表蒋介石、宋子文、顾祝同、张冲等,就国共合作、红军改编、中共地位及释放“政治犯”等问题进行了多次谈判.双方主要分歧在于,国民党只同意红军编三个师(45000千人),并由他们直接指挥,而中共却不认同.  相似文献   

17.
1 1936年10月上旬的一天潘汉年身负代表中共同同民党当局进行团结抗日谈判的重任离开陕北,经西安、南京,风尘仆仆到达上海。不顾旅途劳累,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立即前往法租界莫利哀路29号宋庆龄寓所(今为香山路7号孙中山故居),拜访孙夫人。  相似文献   

18.
正董健吾(1891—1970年)与埃德加·斯诺(1905—1972年),前者是中国人,后者是美国人,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不但有,还有一段生死之谊。红色牧师——董健吾1960年10月1日,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西行漫记》的作者美国人埃德加·斯诺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前来北京参加国庆庆典活动。观礼后,他向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一个请求:"我能不能见一下王牧师?""王牧师?"毛主席当时愣了一下,不知他说的王牧师是哪位。原来,斯诺所说的王牧师,就是中共情报战线上的神秘人  相似文献   

19.
1939年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与国民党谈判首席代表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中将副部长的身份.踏着抗日硝烟来到浙江开展抗日活动。3月28日至31日,他还以到绍兴祭祖为掩护,与浙江的中共秘密组织联系,布置革命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为实施政协各项决议而战政治协商会议后,周恩来于1946年1月31日至4月30日同美蒋代表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谈判,内容涉及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整编军队,停止中原、东北军事冲突和抵制国民党操纵"国大"召开等要害问题。1月31日政协会议闭幕的当天,周恩来向马歇尔转达了毛泽东对他的谢意,希望他再促使东北停战,表示中共愿意在这个基础上和美国合作。并说:"我们在理论上是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