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经试验证实本菌的生态非常复杂,无性阶段具有裸菌门(Gymnomycota)中粘菌纲(Myxomycetes)和集胞菌纲(Acrasiomycetes)的共同特性。它包含有变形虫;合子;合胞体;初期与后期原质团;显型、隐型、原始型原质体; 二种粘变形体;二种休眠孢子;九种子实体;假原质团;假根;梭形菌虫;囊基膜;吞噬基及菌核等。病理切片中可看到组织被吞噬后所形成的空洞、变形虫、合子、合胞体与显型原质体等。血片中可见Ⅰ型粘变形体吞噬红、白细胞等现象。由于动物有较强的免疫系统和全面丰富的氨基酸,因而与已知粘菌有很大的差异。它复杂的特性和溶血性能可使多种畜禽发生全身性感染。所以,这是一种新的致病性粘菌。建议暂定名为新疆动物溶血性粘菌(Hemolytic slime mold of animals Xinjiang)。  相似文献   

2.
对19批次进口鱼粉,按照自然状态5点3层随机抽样,共采集待检样品285份,经两次重复分离、纯培养及制片镜检,从样品中共分离到真菌18属54种,初步确定有毒真菌为14属43种。其中:曲霉属(Aspergillus)17种,青霉属(Penicillium)12种,镰孢霉属(Fusari-um)3种,其他半知菌属11种。其中主相菌是曲霉属和青霉属两大类,两属真菌合计出现频率的幅度为74.62%~91.83%。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大熊猫体表被毛可培养真菌的分类情况,采用常规分离培养方法从不同月份(3、6、9、12月份)的大熊猫体表被毛中分离到165株真菌。通过形态学鉴定,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PCR鉴定,并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利用ITS区序列进行的PCR鉴定可将大多数真菌鉴定到种,部分真菌只能被鉴定到属。本次试验共分离鉴定出165株真菌,其中毛孢子菌属(Trichosporon sp.)是本次试验中的优势种群,其菌株数最多,占29%;指间毛癣菌(Trichophyton interdigitale)、蒙氏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moniliiforme)、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蜡蚧霉(Lecanicillium lecanii)等是本次试验的优势菌种。9月份样本分离得到的菌株数量最多,为50株,且包含种类最多,具有丰富的微生物多样性。3、6、12月份样本分离得到的菌株数量分别为38、38、39株。本研究结果极大地丰富了对大熊猫被毛可培养真菌种群的认识,将为大熊猫皮肤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棘腐霉(Pythium spinosum)是霜霉目(Peronosporales)腐霉科(Pythiaceae)腐霉属(Pythium)中的一种真菌。甘肃省东部地区家畜中毒的饲草中,常有该菌污染。在分离过程中由于该菌生长缓慢,为生长快的其他属真菌掩盖,易于被人们所忽略。 棘腐霉是几十种植物的弱寄生菌,并有相当的破坏力。但对动物的毒性如何,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为查明甘肃地区饲草中潜在的有毒真菌,我们用棘腐霉的发酵物对小白鼠进行了毒性检测试验。  相似文献   

5.
油樟叶挥发油对三种真菌的抗菌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油樟叶挥发油对须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石膏小孢子菌的抑制活性及其作用机理,采用RPMI 1640液体培养基倍比稀释和沙氏琼脂平板稀释培养计数法分别检测油樟叶挥发油对这3种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并绘制体外杀菌曲线,观察MIC浓度下油樟叶挥发油对3种真菌的动态杀菌过程;透射电镜下观察油樟叶挥发油在MIC浓度下对3种真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油樟叶挥发油对3种真菌的MIC和MFC值均为3.125μL/mL;杀菌曲线表明,作用的前12h内油樟叶挥发油对3种真菌的杀菌作用最强,随后杀菌作用降低;电镜下对照组的3种真菌形态正常,在MIC浓度下,3种真菌原有的细胞器模糊不清、溶解或消失。试验证实,油樟叶挥发油对3种真菌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其杀菌机理为破坏真菌的细胞器。  相似文献   

6.
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近年来,世界各地尤其是北美和西欧均发现经食品感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菌病患者呈增加趋势。国内食品中李氏菌的污染也相当严重,直接影响着人民的健康。食品中单核细胞的检测,一直采用分离培养法,从采样到获得结果需要几周时间。Datta等(1988)、Bessesen等(1990)和Deneer等(1991)分别应用同位素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和  相似文献   

7.
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oligospora)是一种捕食线虫性真菌,早在1850年由Fresenius从土壤中分离获得。此后,许多学者经过多年研究,证明该菌对多种线虫幼虫都具有很高的杀虫效率,与某些化学药品相比,有安全、无污染等优点。但...  相似文献   

8.
(一)皮癣菌 皮癣菌是由具有嗜角化组织的一类独特的丝状真菌所构成。根据其形态学、生理学特征和营养需要,将皮癣菌分成3个属,即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共有40个种。其中毛癣菌属含有25个种,小孢子菌含14个种,表皮癣菌1个种。直至最近,这些真菌还分类在不完全菌纲,那就是说没有性状态。然而,在某些毛癣菌种和小孢子菌种中已发现有子实体(子囊孢子)产生的有性状态,因  相似文献   

9.
为分离、鉴定亚成体大熊猫肠道中的纤维素降解真菌,并比较其降解纤维素能力的大小,采用PDA、SDA、GPA这3种培养基对8只亚成体大熊猫新鲜粪便进行真菌的分离培养,经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筛选,得到纤维素降解真菌,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共分离到4株纤维素降解真菌,分别为白地霉、多分枝毛霉菌这2株霉菌和丝孢菌、白色念珠菌这2株酵母菌。根据纤维素水解圈与菌落直径比值、菌落直径大小,初步得出其降解纤维素能力的大小为白地霉多分枝毛霉菌白色念珠菌丝孢菌。结果表明,亚成体大熊猫肠道内存在可降解纤维素的真菌,且2株霉菌的纤维素降解能力比2株酵母菌的强。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捕食线虫性真菌———少孢节丛孢菌的超微结构,以探讨捕食线虫性真菌的杀虫机理。结果显示,少孢节丛孢菌属于隔膜类真菌,隔膜中央有孔,菌丝细胞一般呈长形竹节状;菌株的捕食器为黏性菌环和菌网,形成捕食器的菌丝细胞结构不同于一般的营养菌丝,胞质中含有许多电子密集体,呈大小不等的黑色类圆形颗粒状,多数排列在捕食器菌丝细胞的边缘区域,这是捕食线虫性真菌捕食器菌丝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十多年以来,这里马匹中散发着一种以神经症状为主,混杂多种症状的疾病。近年来,病畜逐渐增多。1982年底,出现了地方流行性爆发。1983年初,我们对该病进行了实验室诊断,从1匹死马、2匹扑杀马、5匹病马的脏器、血液、脑及脑脊液中分离到了李氏杆菌、奴卡氏菌、白色念珠菌和疣状着色真菌。这样的混合感染,在国内外都是极为罕见的。  相似文献   

12.
杀线虫性真菌 (Nematode destroyingfungi)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态系统中的一类小的生物种群。它们大都生活在土壤、植物落叶、朽木、苔藓及动物粪便中 ,至今已发现有 2 0 0余种[1] 。有的主要以不同种类自由生活的线虫为食 (专性寄生性真菌 ) ;有的以腐生生活为主 ,兼带吃一些活的线虫 (兼性寄生性真菌 )。大部分属于半知菌亚门 (Deuteromycoti na)、丝孢菌纲 (Hyphomycetes)。在其他一些真菌亚门及纲中 ,如壶菌纲 (Chytridomycetes)、短担子菌纲(Phragmobasidiomycetes)、接合菌纲 (Zygomycetes)、卵菌纲 (Oomycetes)也有发现。根据杀…  相似文献   

13.
青草搐搦也叫低镁血搐搦症等。它是所有反刍动物的一种致命性疾病,尤以泌乳母牛发病率高。以低镁血并伴有低钙血为特征,病势急、病期短、死亡率高,我场现有奶牛3000头,自1986年5月到1991年5月,共诊疗42头成年母牛病例,治愈37例,治愈率为88%。(一)临床症状多数患畜突然发病,根据症状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真菌染色法中,有过碘酸锡夫氏染色法。此法经多年应用,有不同的改良法。其中一种方法,用Zinc hydrosulfite作还原剂(早年是通SO_2到水中,用H_2SO_3),有人将它译为“亚硫酸氢锌”,我认为是错译。  相似文献   

15.
应用小鼠抗犬小孢子菌(Microsporumcanis)特异性多克隆抗体,以生物素-亲和素酶标免疫组织学方法检测猫皮下伪肿瘤病理切片中对应的犬小孢子菌抗原,并与其它病原真菌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将真菌体外培养物经轻度匀浆的混悬液给小鼠皮下接种,可获得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1500~11000稀释的血清和1100的二抗,以氨基乙烯苄唑(AEC)作底物进行免疫组织学检验,可将组织切片中对应的抗原染成红色。犬小孢子菌抗体与所检酵母型真菌的抗原不发生交叉反应,与褐色丝状真菌瘤中的常见病原如烟曲霉菌(Aspergilusfumigatus)、短颈扫帚霉菌(Scop-ulariopsisbrevicaulis)、脱毛分枝孢子菌(Cladosporiumtrichorches)、疣状瓶霉菌(Phialophorarerrucose)也无交叉反应,与链格孢菌(Alternariaalternata)有部分交叉。从而可区别皮肤真菌与其他常见病原真菌,为研究皮肤真菌感染非典型病理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诺卡氏菌是一种需氧放线菌,1888年Nocard首先在瓜德罗普岛(Guadeloupe)的一种牛皮疽病例中分得。1890年Eppinger又从人的大脑脓肿中发现类似的丝状物,当时把它称为星状分支丝菌(Cladothrix asteroides)。1933年Bishop和Fenstermacher也从一头疑似结核病牛的膈膜和胸膜病灶中分离出星状诺卡氏菌。诺卡氏菌的种类很多,但与人畜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主要有星状诺卡氏菌(Nocardia asteroides)、巴西诺卡氏菌(Noca-dia brasiliensis)和豚鼠诺卡氏菌(Nocardia caviae)。它们常常存在土壤中。通过呼吸和机械的创伤而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   

17.
兽医真菌学是晚近时期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学科。由于它对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所以有些国家已经把它从兽医学领域划分出来。它的研究内容包括真菌中毒病、真菌病、药用真菌和饲料真菌。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天然抗皮癣病真菌新药,观察了姜黄射干栀子(姜射栀)中药组方涂膜剂对家兔真菌皮癣病的疗效。用犬小孢子菌标准菌株人工感染健康家兔,采取有皮肤症状家兔的皮屑、被毛,进行真菌学分离培养及鉴定以确定真菌菌悬液造模成功的最低浓度。采用最低浓度的菌悬液造模。分别用22.5、67.5、202.5g/L姜射栀提取物涂膜剂通过皮肤涂擦法治疗家兔真菌皮癣病,比较观察涂膜剂的疗效。结果显示,通过培养特性、菌落性状、菌丝形态、孢子性状特征等鉴定,确定造模成功的犬小孢子菌悬液的最低浓度为1×108 CFU/mL;67.5、202.5g/L剂量组涂膜剂对家兔真菌皮癣病均有较好的疗效,其中202.5g/L涂膜剂对家兔人工感染真菌皮癣病有治愈的作用。结果表明,姜射栀提取物涂膜剂对家兔人工感染真菌皮癣病具有一定的疗效,为进一步筛选抗真菌外用新药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笔者参与诊断救治家畜霉性饲料中毒82例,其中马骡55例、牛21例、驴6例,有些经抢救脱险而痊愈,有些治疗无效死亡。现将有关诊疗经验教训及体会总结如后。 (一)病因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病原真菌,主要有串珠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胶孢变种及红色青霉菌等几种;二是致病毒素,认为是如上几种镰刀菌所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资料表明这些霉索对各种动物都有很强的毒性,主要作用于胃肠道及中枢神经使之发生变性、发炎甚致坏死。  相似文献   

20.
动物皮癣菌病防治试验赵东,董,钱法举(安徽省阜阳市动物检疫站236000)动物皮癣菌病是由多种皮癣真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皮肤传染病,易感动物有牛、羊、猪、兔等,主要引起动物皮肤发生癣斑、结痂和脱毛,影响动物生长发育,严重者类似诛儒症。近年来我地区牛、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