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是生产方式以及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在这对矛盾中,生产力起决定作用,生产力的状况规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规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的决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为什么要调整、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呢?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不是消极被动的,它们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这种反作用表现为:当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同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时候,对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作为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有着探刻的根据。生产力不是脱离生产关系而存在的,它依赖于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状况,二者的矛盾运动,既体现着人与物的自然交换过程,也产生着人与人的经济利益关系。从经济利益关系中引伸出来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往往同一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的性质、存在和发展取决于生产力的状况。所以,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应该归结到生产力的高度上来。也就是说,符合社会历史规律,能够促进或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事物或现象是善的,违反社会历史规律,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事物或现象是恶  相似文献   

4.
改革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并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独有的现象,早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改革。进入阶级社会后,社会改革更频繁,并以三种形式出现:1.新生产关系尚未产生时,统治阶级内部的有识之士制定部分改革措施,局部调整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缓解与生产力的矛盾,对社会发展起量变乃至部分质变的作用;2.新生产力已经出现,社会制度变革大势所趋,产生某种代表新生产关系的社会改革要求,但由于阶级的局限,不可能提出推翻旧制度的主张,它对社会发展只起量变作用;3.新生产力业已成熟,新旧社会交替不可避免,统治阶级被迫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实现旧制度向新制度的过渡,使社会发展产生一个飞跃。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改苹思想的基本主题是: 纠正十年动乱的方向性错误,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集中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以经济建没为中心,高速度地发展生产力。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我国现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诸多方面仍然制约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客观地估价我国的基本国情,从实际出发,根据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对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进行调整、整顿、重建,使社会生产力从被束缚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使之充满持续发展的生机和活力,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6.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改革是要根据现阶段的社会性质,调整生产关系、调整政治体制。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种改革必然涉及原有的思维方式。旧的思维方式与改革是有矛盾的,甚至会有尖锐的矛盾。有些旧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它影响改革的发展。因此联系改革,考察思维方式的转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锋 《思想战线》2016,6(5):116
社会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有三种基本意指,分别为:和自然生产力相对意义上的;和个人生产力相对意义上的;一个社会总和性的全部生产力。其中,第三种指的是一定社会物质生产劳动与那些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再是物质生产过程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内在要素)的全部社会因素,如生产关系、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甚至宗教观念等相互作用的总结果;它虽然把生产关系包含在内,但这并没有违背生产力—生产关系辩证法。因为,在马克思主义那里,存在三层维度的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法主要发生在第二层维度的生产力(中观维度)与生产关系中间,而第三种意义上的社会生产力则构成生产力的第三层维度(宏观维度)。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正式文件更多地采用了社会生产力的说法。而习近平同志近期提出的“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跃升”与“全面深化改革”,都凸显了第三种意义上的社会生产力存在的重要性,可视为对之的当下有力回应。  相似文献   

8.
一、民族贫困地区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由生产力的实际状况决定的首先,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是我们认识民族贫困地区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理论依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状况相适应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状况不相适应时,必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理论,只有充分认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下的民族贫困地区生产力状况,改革和完善与生产力状况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才能实现民族贫困地区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其次,民族贫困…  相似文献   

9.
艺术生产关系是艺术生产借以实现的社会形式 ,是艺术生产的必要条件。它受到物质生产关系普遍规律的支配 ,又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其内涵十分丰富。研究艺术生产关系理论 ,对于指导我国现阶段艺术生产关系的调整改革 ,促进社会主义艺术生产力的健康协调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 ,进一步丰富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 ,均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经济理论界流行着这样一种看法:商品经济仅仅属于社会生产关系的范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认为,商品经济首先是指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同时又是指一定形式的社会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统一。 商品是商品经济的细胞。对商品,我们要全面把握它的特点,完整理解它的含义。商品首先是有用的劳动生产物。它是人类根据自然物的物理和化学属性,改造自然物,创造出能够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的产品。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界能力的增强,将创造出更  相似文献   

11.
一、“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意义的新的理论概括,是对“革命是解放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所谓解放生产力,是指通过解除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的束缚,激发生产力内部诸要素的活力来发展生产力。革命就是通过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的束缚来达到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改革则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之后,通过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全面的改革过程中,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对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这是毫无疑问的。同时,我们还应当注意生产力本身也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现代生产力的发展表明,注意对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在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近年来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帝国主义的条件下,不是说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腐朽阶段,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那末,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和技术还能迅速发展呢? 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正确地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状况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于辩证地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运动。现在,让我们来简要地考察一番: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对“生产力发展 -生产关系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简单模式进行了商榷 ,加入了生产力发挥与生产关系发挥两个重要概念 ,比较科学地说明了生产方式的复杂矛盾运动过程。特别提出了生产力发挥与生产力发展的矛盾 ,对我们深刻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对正确认识我国今天的改革、发展 ,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范畴。任何社会的分配形式,都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来实现的,而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决定的。不同的社会生产力状况决定着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也决定着不同的分配形式。评价一种分配形式的优劣,不能抽象地从理论出发,而要从实际出发,看它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关于我国目前社会性质的探讨中,不少人认为我国目前生产力比较低,我国社会只能是过渡时期的社会,只有在生产力达到或超过资本主义所拥有的生产力水平时,才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种以生产力高低作为衡量社会性质的直接依据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即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社会的性质,生产力的状况不是区分社会性质的直接根据。马克思说:“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共同富裕的本质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邓小平同志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结合上,为我们正确把握共同富裕的涵义,提供了一条科学思路,他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根据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界定,无论从要领或逻辑上理解,都应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上赋予共同富裕科学的涵义。在共同富裕这个概念中,“富裕”反映了人们对物质财富的拥有程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总体反映;“共同”则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  相似文献   

1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增强中国整个社会的有效供给、推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依据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理论逻辑的起点是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改革既要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又要调整社会生产关系;核心要义是社会生产总过程理论,改革涉及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全过程;改革的驱动力量是科学技术,以科技创新来推动改革不断深入;中心任务则是以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为指导,确保国民经济的结构合理均衡;实现手段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规律,改革应当遵循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逻辑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来指导新时代路径,改革不仅要融入新发展理念,还要投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决定力量。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以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马克思曾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08页)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更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正> 改革开放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10年来,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取得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跨入90年代,随着治理整顿的进展,经济环境相对宽松,改革面临新的机遇。在“八五”期间,要加大改革的份量,我们必须把握时机,坚持不懈地把改革推向前进。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关系必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上层建筑必须随着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