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谨防实体经济“空心化”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我国实体经济有"空心化"的潜在风险。其"空心化"现象有很深刻的原因:成本走高、税费过重、需求低迷、产能过剩、投资受限、融资艰难、创新不足、比较利益偏低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需要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包括财税扶持、金融支持、遏制投机、破除垄断、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等多方面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革,我国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产业体系现代化程度不高,结构性失衡问题亟待解决;劳动生产率较为落后,产业创新驱动力仍需加强;产能利用率总体偏低,轻中度产能过剩问题仍待化解;资源、生态约束依然严峻,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亟待增强。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加,这既是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我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和经济运行内在矛盾与风险逐步释放的结果,也有国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压缩过剩产能等积极主动调整因素的作用,但经济运行的内生动力不足是导致经济下行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更多依靠内生动力的增强促进经济发展,这有赖于改革的深化和提速。只有凝聚社会共识继续深化改革,加速改革,才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把千千万万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生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物价指数作为判断我国宏观经济态势的重要指标存在局限性。结构性失衡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从总体上看我国尚未进入过剩经济阶段。部分行业和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带有相对性 ,是经济转型阶段出现的特殊现象 ,是经济运行多轨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滞后的产物。增加居民最终消费 ,即增加有购买力的需要 ,在市场化过程中不可能自发实现 ,必须适时改革分配制度 ,理顺分配关系 ,消除贫富分化。要加快改革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保持经济可持续性增长  相似文献   

5.
产能过剩是从整个行业的角度而言的供给长时间远远超过需求的一种状态。我国本轮产能过剩的实质是我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产能过剩前提下产能扩张的根源在于企业对宏观经济的良好预期、扩大投资冲动、地方政府竞争、政府的盲目"救市"等。化解产能过剩需要尊重市场规律,减少落后产能供给,增加有效需求。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再平衡的关键时期。成功触底并进入稳定持续中高速或中速增长轨道将取决于三个条件:高投资触底;严重过剩产能退出取得实质性进展;新动力形成并部分有效对冲原有动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宏观调控创新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文章认为,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宏观调控创新必须注重内在规律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根本性的对策思路。做到这一点,理应科学把握现实存在的四种必然现象:世界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下行发展的必然性;结构变动与阶段性产能过剩的必然性;在经济下行和产能过剩过程中诞生的区间调控必然性;寻求根本出路的创新发展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物价增长较低、经济效益较好的局面,投资、出口活跃,拉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工业企业销售利润增加,经济效益提高。物价水平略有上涨,基本保持稳定。但经济运行中仍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不容忽视,工业生产耗能多、污染重,投资增长速度较快、产能过剩,贸易顺差超常增长等等,都是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面对宏观经济高位运行及不稳定因素的存在,我们仍应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9.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推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既是顺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又是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难题,体现为企业产能过剩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企业创新能力较弱、市场竞争力不足,企业管理模式粗放、转型升级困难,企业经营管理的刚性成本较高等。需着力从调节产能过剩,增加有效供给,加快企业科技创新,适应市场竞争、推行精细化管理,加快企业转型升级,降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刚性成本等方面进行破解。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是中国不仅实现了危机中率先复苏,而且创造了全年GDP增长8.7%的骄人成绩。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粗放的增长模式、产业层次不高、经济结构失衡等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新的问题反而出现,如通货膨胀预期的加强、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工业领域产能过剩现象严重。要化解产能过剩,政府必须让位于市场。目前的市场环境不能自动有效地化解产能过剩,实现市场公平竞争特别是要素价格的公平竞争是关键。主要途径包括:严格执行环境标准,实现企业环境要素成本的公平竞争;清理不合理财政补贴,实现企业财政税费成本的公平竞争;深化金融改革,实现企业资金要素成本的公平竞争;鼓励自主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现企业科技要素成本的公平竞争。另外,化解产能过剩不能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12.
2010—201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经济形势的不同判断和对调控手段的不同侧重,揭示出接下去一段时间经济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刚闭幕的2012年中央工作经济会议,强调提升内需,坚持创新驱动,稳步推进城镇化,调整外贸结构,坚决控制产能过剩,继续调整税制结构,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加快促进就业,和保证高效的宏观调控。明年的经济工作在此基础上必将实现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债市投资应注重个券及行业,优选大消费类、技术升级创新类,和基本面改善的部分周期性行业。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近年经济迅猛发展的背后,某些对国民经济运行有举足轻重影响的行业如钢铁、电解铝、铜冶炼、汽车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再次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产能过剩不但与我国目前尚不发达的市场经济有着密切联系,也将对环境能源、失业率、金融和经济运行秩序等一干宏观经济安全问题产生重大的不良影响。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出发,必须从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制止地方政府代替企业决策的行为,且引进外资时要注重未来市场的需求的角度,来抑制产能过剩的行业。  相似文献   

14.
"产能过剩"及其治理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能过剩仍然是当前经济运行的关键问题。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固定资产投资的常规性宏观调控政策和产能过剩治理措施收效甚微。为此,要探索新的产能过剩治理机制:重构微观厂商和开展产业深化创新。  相似文献   

15.
要把握好扩大内需各项政策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经济困境的实质是粗放式增长基础上的产能过剩.随着全球金融危机演变为经济危机,我国经济结构性缺陷暴露无遗.为避免经济增速大幅回落,关键要发挥好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而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要始终围绕就业这个"轴心",着力点放在民生上,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处理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各项政策之间的关系,发挥协同作用,形成推动合力.完善经济增长内在动力机制,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当前"产能过剩"的剖析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产能过剩的判断不能仅仅基于总量的视角,应结合供求的动态性、全球性、结构性以及区域性等方面的特征进行综合判断。在此基础上,可从时序结构和主体结构两个视角阐释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治理产能过剩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产能过剩、投资与消费失衡,增长速度失去消费需求的拉动力,其症结在于政府一居民消费结构中居民消费乏力,原发展模式下的经济高增长已走到尽头。中国经济新增长点是鼓励创业和发展小微企业、增加就业,从政府主导的经济动力转向调动全体人民微创业和充分就业的活力和动力;由增加中等收入人群、降低失业率、减少贫困人口比例、改善居民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例、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平衡投资与消费的关系转向消费主导拉动的经济增长;以改善国内出口供给结构、质量和水平的思路,通过自由贸易区和国际市场,培育国民经济增长的出口和投资等支撑能力;人民币国际化是避免巨额损失、争取全球利益的手段,形成抵御经济衰退和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把上述新的增长动力点看准和把握好,中国经济未来再以8%左右的速度增长15年到20年完全有科学、客观和雄厚的推动和拉动力量。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失去消费需求的拉动力,投资与消费失衡,其症结在于社会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结构性产能过剩,供需错配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现阶段政策着力点应放在供给侧调整力度上,在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化解产能过剩、加大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实现供给侧的结构性动力机制优化。  相似文献   

19.
内外经济失衡是新一轮宏观调控难度加大的终极原因。中国经济的外部失衡表现为在“出口-投资”依赖型经济增长模式下的巨额顺差和大幅增长的外汇储备,内部失衡表现为在“高储蓄”、“高投资”与“低消费”的体制内循环下的产能过剩导致一定的通货紧缩压力。内外失衡使得多目标调控的冲突加剧,通胀与紧缩互现周期缩短,宏观调控“松紧两难”,诸方利益博弈愈演愈烈。破解宏观调控困局的长远措施是在经济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之间寻求次优解,强化财政政策调控的中心地位以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解决深层次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12年11月份宏观经济数据除进出口数据,均表现出温和上涨的态势。调结构、去库存周期方兴未艾,工业品价格回归受制于过剩产能对需求的溢出效应。如能更紧密连接"产供销"链条,精确定位终端需求,解决流通环节效率低下,减轻中间环节税负等微观层面的问题,明年年初到年中,经济结构将更加优化,经济增长质量将更加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