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承》2016,(7)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都认识到了农村政权和农民问题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国民党选择了传统的保甲制,选择依靠原有的农村基层政权体系,依靠地主、豪绅等势力来控制农村。共产党选择依靠广大中农、贫雇农等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最低的农民来支持其农村政权,效果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又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为频繁的时期,除了西晋实现中国短暂的统一外,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混乱之中,催生了地方割据势力、少数民族势力、佛教势力及其他多种势力。在这个时期,无论是新兴势力,还是传统的皇族势力、贵族势力、士大夫群体势力等,在夺取和巩固政权较量中都没有绝对实力,因而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与其他政治势力结成统一战线;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主动吸取道教道术与儒学融合,实现宗教中国化。这些都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统一战线智慧,造就了中国古代统一战线智慧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3.
国民革命运动的目的是要在中国重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在国民革命运动中,国民政府通过建设中央政权、肃清地方割据势力、建立农村基层新政权、实行军队国家化、扶助农工等措施,初步实现了政治和社会的整合,从而大大加快了重建现代民族国家、重新奠定国家现代化的政治基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刘少奇同志参与了新中国国家政权的建立。新中国国家政权建立后,担任过新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国家主席的少奇同志,直接领导了新中国国家政权的运作。他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许多关于新中国国家政权建设的理论观点,作出...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卓越贡献王全明,向秀华一九五四年九月,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权组织形式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写入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标志着它在全国正式确立。毛泽东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缔造者,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做出了十分卓越的贡献。党...  相似文献   

6.
《前进论坛》2009,(10):19-20
1.历史形成的新型政党制度 辛亥革命后,由于缺乏必要的经济、文化条件和政治环境,加之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阻挠,多党制并没有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站稳脚跟。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对澳门主权问题的立场近现代以来,中国各界人士纷纷要求收回澳门。但在清代和民国年间一切努力都成了泡影,1949年中国人民赶走了在华侵略势力,取得了独立的主权地位,庄严宣告:澳门是中国的领土,我们将在适当的时候通过谈判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澳门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新政权为何没有立即收回澳门,这是大局观使然。周恩来总理曾在综合衡量了当时的国际形势以后,对港澳订下了“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不急于收回港澳,保持两个中立的港口,防止美国的全面封锁,避免对苏联的过分依赖。1950年6月朝鲜战争…  相似文献   

8.
选举制度是宪法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选举法是重要的宪法相关法(宪法性法律)。新中国选举制度的建立吸收了世界各圈选举制度的经验,吸收了我同民主革命时期人民民主政权选举制度和选举实践的经验,与我闺历史上任何旧的选举制度都不同。目前,它主要南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国家机构选举制度、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这三大选举制度构成。  相似文献   

9.
元代西南彝族地区创立的土司制度,以其深厚的彝族社会历史状况为基础,以元王朝治理中国西南的总政策为背景。元王朝以战争为主要手段,统一西南,征剿彝族根深蒂固的地方政权势力,降服之后即委以各种职衔,规定任命、承袭、赏罚、贡赋等内容,渐次推行土司制度。在社会政治大变革中,彝族土司叛服无常,反抗不断,终元之世,确立影响深远的彝族地区土司制度,值得再探索。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的转轨是在苏联解体、苏共丧失执政权力甚至合法地位、激进的自由派执掌政权的情况下发生的。1990年6月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成立后,走的是一条快速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执掌政权的俄罗斯激进自由派大刀阔斧地破除一切与旧势力、旧权威有关的制度,经济上推行快速私有化,政治上建立了议会民主、多党制、三权分立的西方民主制度,并且在社会各个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俄罗斯的政治发展过程有着鲜明的特点,从改革之初的民主混乱到现在的政治整肃有序,以及其未来的走势,都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建立了各种新型代议民主制的人民民主政权,积累了丰富的制度建设经验。可以说,没有这些探索和经验积累,就没有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体系中,争取社会中间力量的思想,是一个重要的思想闪光点。包括明 确地提出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中坚持”三三制”原则,给中间派 以重要位置;实行恰当的经济政策,保证中间势力的物质利益;逐渐地扩大中间势力的范围,以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共 同抗日;实行团结忍让的军事政策,对中间势力力避冲突等。这些思想在建立、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实践 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安倍晋三重新执政以来,政治态度急速右转,不仅高调参拜靖国神社,在钓鱼岛问题上表现更加强硬,而且千方百计掩饰或否认侵略亚洲的罪行。安倍政权之所以右倾化,既有经济长期低迷、右翼势力迅速发展等国内因素,也有中国快速崛起、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等外部原因。安倍政权的右倾化,不仅导致中日关系"政冷经凉",而且对中国的国家安全、统一进程等带来严峻挑战。为防止安倍政权的继续右倾化,中国在致力于中日友好的同时,应努力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发展同美国、俄罗斯、韩国和东南亚等国的友好关系,结成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宗族势力与国家权力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众所公认,在中国,宗族虽历尽变迁,但始终在农村社会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社会学家冯尔康先生认为,族权曾是国家政权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辅助形式,是仅次于国家政权的一种有系统的权力。无论在中国的南部或是北部,有相当多的乡村是中国宗族制度的象征。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新制度、新政策的确立和实施.特别是随着政治运动的展开,宗族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冲击,普遍转入一段较长时间的销声匿迹之中。然而,这一切.对于有着悠久的厚重文化积淀的宗族,显然并不足以构成摧毁性的打击。即使在“文化大革命”那段时间,少数地方的宗族仍在…  相似文献   

15.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一种,指以造谣、诽谤或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中国人、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本罪的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并以推翻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为犯罪目的。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造谣、诽谤或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造谣指制造政治语言,蛊惑民众的行为。诽谤指捏造事实,低毁国家主要领导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其他方式指呼喊口号、发表演讲、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等行为。…  相似文献   

16.
重新崛起的东欧左翼康瑞华一、纷纷崛起的东欧左翼势力自1989年东欧剧变开始后,右翼势力迅速抬头,在一年多时间里,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在东欧各国执政的共产党纷纷落选,除个别国家外,多数国家选择了中右翼政权。但是,从1994年以来,东欧的政治形势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的第一个台独组织是台湾人廖文毅于1950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台湾民主独立党。在日、美一些反华势力的扶植下 ,台独运动在日本和美国得到了很大发展。20世纪90年代 ,李登辉执掌台湾政权后 ,纵容、姑息甚至幕后推动台独活动 ,致使台独势力逐渐坐大。2000年台湾“大选” ,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侯选人陈水扁当选 ,台独势力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现在 ,台独势力已成为阻碍中国实现完全统一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金秋十月,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十华诞,迎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新中国确立和实践的五十周年。五十年来,台盟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在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台盟的成立以及与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合作1945年,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被日本殖民统治长达半个世纪的台湾也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但是,接管台湾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垄断政权、独裁专制,残酷地剥削、压迫…  相似文献   

19.
自1998年乌戈·查韦斯当选委内瑞拉总统后,巴西、阿根廷等国的左翼政党纷纷上台执政,进而在21世纪初的拉美政坛掀起了一股新左翼浪潮.不同于20世纪的拉美左翼政权,拉美新左翼全部以民主选举的方式上台执政,通过一系列社会运动登上拉美政治舞台.随着拉美左翼阵营的不断扩大,拉美左翼政权从地缘政治到经济、安全防务都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和信号.然而,拉美新左翼政府仍然需要面对来自国内外右翼势力、资源分配等方面的诸多挑战.特别是在进入后查韦斯时代,拉美左翼政治将进入一个更加不确定的阶段,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20.
传统安全威胁是威胁主体运用暴力手段主要危害主权国家的军事安全,进而危害其政权、制度、国土安全的一种威胁形式;非传统安全威胁是来自军事战争领域之外的各种威胁。我国政治安全中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是“台独势力”、意识形态渗透、境外非政府组织的非法活动、“三股势力”和群体性事件。对此,文章提出了应对我国政治安全中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战略及构建的新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