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东汉末年 ,国家的最大一害是宦官。公元147年 ,汉桓帝登上了皇位。因为他年幼 ,外戚梁冀代摄朝政 ,垄断王权。小皇帝长大后 ,要亲自执政 ,便依靠一批宦官消灭了专权的梁冀集团。宦官依附皇权 ,比外戚更肆虐残暴。在宦官集团的残酷盘剥下 ,国家成为“田野空 ,朝廷空 ,仓库空” ,甚至政府连官吏的薪俸都无力支付。人民极端贫困 ,为了生存 ,就只有起义暴动。自桓帝元年至灵帝中平元年37年中 ,农民暴动22次 ,东汉王朝已处在全面崩溃的境地。面对国家的危亡 ,鲠直派大臣和太学生们不得不挺身而出。虽然他们没有建立统一的组织 ,也没有明确…  相似文献   

2.
张鸣 《廉政瞭望》2014,(14):46-46
王朝末世,朝政为权臣把持,皇帝化为傀儡,由背后人牵线表演。这样的事,常见。东汉末年的刘姓皇帝,是曹家人的傀儡;到了魏朝末年,曹家天子,又成了司马家的傀儡。  相似文献   

3.
刘立祥 《唯实》2014,(5):81-83
<正>李固(94~147年),东汉人,字子坚,汉中城固人,司徒李郃之子。历任议郎、荆州刺史、太山太守、将作大匠、大司农、太尉等职,是享誉千古的忠直耿介名臣。李固在同以梁商、梁冀父子为首的外戚势力作殊死斗争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凛然正气、坚定决绝和义无反顾,彪炳史册,震烁千古。一、力劝梁商交出权柄东汉王朝是"娃娃的天下"——从第3位皇帝汉章帝刘炟到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刘协全是娃娃。其中,除刘炟是18岁  相似文献   

4.
刘厚琴 《理论学刊》2004,(10):104-105
拥有一批忠于职守的贤能官吏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证。东汉统治者深谙此理 ,东汉建立之初就通过各种方式褒奖、激励忠臣 ,并逐渐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功利型与符号型相结合的励忠机制。励忠作为东汉统治者驾驭臣下、笼络人心、敦励风俗的一个法宝 ,对东汉社会产生了积极的效应。一、功利型励忠功利型是东汉励忠方式的主流 ,它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 ,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以封侯、荣宠表彰忠心可嘉的开国功臣天下初定时期 ,封侯加官等往往是安抚忠臣的最有效手段。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以封侯加官方式褒奖了一批为东汉王朝立下汗马功…  相似文献   

5.
“民谣”现象应引起重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流行民谣。从酒桌到茶座,从茶余饭后到会议间歇,从手机到网络,都能见到或听到所谓民谣。图书市场上正有一本《现代流行民谣》,听说销量不错。 流行情况和内容 第一次接触民谣,大约是在五六年以前,是那首把人分成若干等的。我所从事的职业被排在中等偏下:“七等人,搞宣传,隔三差五解解馋。”还有一副对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当时的感觉是对仗挺工整。 几年过去了,经过人们不断地补充、完善、创新,民谣已充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这样说大概不算夸张:从城市到乡村,从  相似文献   

6.
一个王朝最大的病,就是吏治腐败。而这样的病,到了一定时候,一定会大规模发作。乾隆时期号称盛世,但是,在其后半段,吏治问题已经相当严重。皇帝无条件信任权臣和珅,一个大贪官下面,不仅有千千万万的小贪官,而且结成一个网络,上下一气,营私舞弊,无所不用其极,夤缘逢迎,欺上瞒下。清朝的官僚体系,到了乾隆末年,已经进入加速腐朽期。乾隆死后,和珅倒台,暴露的一个湖南卖官大案,就是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7.
正·开篇的话·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从夏商周到元明清,出现过许多朝代,有的王朝一统天下,封疆万里;也有的王朝各自分立,割据一方。不论是哪个朝代,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皆设置有自己的统治中心——都城。这些都城是整个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王  相似文献   

8.
文宇 《廉政瞭望》2005,(5):14-16
在一个民主意识被虚化、制度约束相对薄弱的环境中,所谓英雄式的强权人物带来的“强权政治”,往往是个人专制的代名词。“票箱里跳出来的巨贪”朱应求,就是一个这样的人物。  相似文献   

9.
谢才寿 《党史文苑》2012,(15):47-49
在井冈山,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曾是清朝最后一期科考举人;他曾拥护推翻满清王朝、支持民主共和;他曾因愤于袁世凯复辟篡位毅然辞官归故里;他身为县清乡局局长,却暗中支持绿林武装"马刀队";他作为官宦人物,却因支持共产党武装割据而惨死国民党当局的屠刀之下。他,就是被当地人誉为"红色末代举人"的刘应岳。  相似文献   

10.
威宁自治县牛棚镇发洪村居住着汉、回、布依、彝等多个民族,在那里曾流传“山高坡陡石旮旯,红苕洋芋苞谷粑,要想吃顿大米饭,除非婆娘生娃娃”的民谣,足见其自然条件之恶劣。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有一个带领村民共同富裕,圆了村民小康之梦的回  相似文献   

11.
东汉时期,在今宁夏固原东南有一县,叫朝那(音朱挪)县,县址大约在今彭阳县古城镇。这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曾出过不少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东汉和帝永元十五年(103年),东汉名将皇甫规就出生在这里。  相似文献   

12.
东汉时期的西域屯田与国家西北边疆安全关系是历代中央王朝的典型时期。东汉政府与西域关系的“三绝”与“三通”导致了东汉长达100多年时间内出现在西域屯田的“三废”与“三置”的典型时期,由此引发的西北边疆或治或乱的安全问题,凸显了西域屯田与西北边疆安全之间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及西域屯田的战略价值。由此,屯田西域成为历代中央王朝战略决策的重要历史参照。  相似文献   

13.
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而“为民”必须“知民”。如何知民?渠道多种多样,倾听民谣具有广泛性、现实性、深刻性和简便性。对于民谣的态度,历来表现各异。大多数领导者高度重视,他们善于通过倾听民谣,从中掌握了解百姓的脉搏和心声,对揭露鞭挞型民谣也视为逆耳忠言,采取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待之。然而,也有一些人,甚至是领导干部,视民谣若“洪水猛兽”,只要听到民谣流传,就暴跳如雷,甚至“对号入座”,对传播民谣者打击报复。曾闻,某报发了“新民谣…  相似文献   

14.
《奋斗》2016,(12)
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主题重大、影响深远,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一、十八届六中全会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六中全会的第一个历史性贡献,就是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马克思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1873年,恩格斯发表著名的《论权威》一文,指出了"权威"对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  相似文献   

15.
陈安国 《新湘评论》2010,(13):47-49
茶陵派是明代中叶一个著名的文学流派。茶陵这样一个不大的地方之所以成为一个著名文学流派的发祥地,就是因为该派的代表人物李东阳是湖南茶陵人。李东阳与茶陵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6.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追随历史兴亡的轨迹,无数鲜活的人物向我们走来,拭去历史的尘埃,掩卷沉思,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得人才,得天下;失人才, 失天下。人才的竞争,导演出几千年威武雄壮的活剧来。“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有人说,魏、蜀、吴三国鼎立,实际上是人才的鼎立,这话很有些道理。东汉建安  相似文献   

17.
陈安国 《学习导报》2010,(13):47-49
茶陵派是明代中叶一个著名的文学流派。茶陵这样一个不大的地方之所以成为一个著名文学流派的发祥地,就是因为该派的代表人物李东阳是湖南茶陵人。李东阳与茶陵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曾经指出,“如爱尔修斯所说的,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洪秀全、孙中山和毛泽东是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创造出来的伟大人物,他们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双重奴役下,击案而起,响应时代的呼唤和民族的要求,设计拯救祖国的方案,身体力行,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经历了长达百余年的反复探索和艰苦奋斗,终于把衰弱沉沦中的中华民族,推上了复兴繁荣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张敏 《广东党史》2013,(5):34-37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至今饱受争议的人物。他曾经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中共一大到五大的总书记",而他也曾是"右倾机会主义者"、"托陈取消派"……没有哪一个人的一生如他这般曲曲折折跌宕起伏,既经历过巅峰时期的叱咤风云、纵横政坛,也遭遇过落魄时的蛰居寒乡、疾病缠身。他,就是陈独秀,被胡适称为"终身反对派"的陈独秀。他的一生,不唯莫(莫斯科和斯大林所代表的共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当代》2012,(10):61-61
陈华文在第8期的《博览群书》上撰文指出:在今年出版的《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上海文化出版社)一书中,历史学家许倬云对国家的成败兴亡作了深入浅出的探讨。中国历史上,英雄豪杰的出现似乎有一个周期。当新的王朝刚刚建立起来时,似乎遍地都是人才.但是朝代将结束的时候,人才都“失踪”了。许俾云在书中作出这样的结论:这并不是说天地生才在不同的时段有不同的分布,而是人才能不能被有效吸纳到国家的管理机构中,以维持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中国历史上的每个王朝的统治集团都是一个密封的王朝。王朝在建立之初,英雄将相来自各地,成分多元而复杂,他们之间的合作可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团队。但是几代之后,功臣后代成了贪图享乐、缺乏能力的庸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