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剥削"是"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它试图将种种"分配不公"诠释为"剥削".然而从马克思的经典文献及其经济理论的精神实质考察,"剥削"和"分配不公"是有本质区别的."剥削"是一切旧制度所特有的本质属性,消灭"剥削"是马克思实现人的解放的必然步骤,而"分配不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将长期存在.对"剥削"的种种错误解读,必定会遮蔽社会主义制度和一切旧制度的本质区别,从而引起人们认识上和操作上的混乱.因此,对"分析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的辨正,理论和实践价值颇大.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36)
根据罗默的观点,当一种剥削形式的消灭致使被剥削群体的境况更加恶劣时,这种剥削形式就是社会必要剥削,也就没有理由消灭它。在社会主义社会,技能剥削是社会必要剥削,是应当保留的剥削形式;而地位剥削并不是社会必要剥削,是应该消除的。罗默对于社会必要剥削和社会不必要剥削的界定,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对于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剥削现象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剥削理论认为,剥削属于历史的、经济的和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的范畴。在我国现阶段,判断剥削的标准应该以马克思的剥削理论为基础,看其是否存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形式、是否存在雇佣劳动关系,以及是否产生剩余价值,而不应以其行为是否合法以及是否按生产要素的贡献进行合理分配来判断。据此标准,我国现阶段存在剥削现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我们也要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在总体上不存在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要超越道德层面看待剥削,运用马克思关于剥削的传统标准分析问题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剥削程度能够自觉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4.
杜旭宇教授在《剥削范畴及其功能作用的重新界定》一文中引用“技术剥削”的概念及其相关语句是不准确的,提出的“把剥削者与被剥削者固定化不切合实际”的中心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大力发展三资和私营经济并不意味着要否定剥削的存在,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的剥削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结合起来,既有勇气尊重现实,允许资本存在,又有勇气承认剥削、正视剥削,更有能力扬长避短,把资本剥削性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只有这样才可能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真正构建起当前我国社会所需要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剥削范畴及其功能作用的重新界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传统政治经济学对剥削的定义无论内涵还是外延均过于狭窄,与现实情况不完全吻合:对剥削的判别采用了一些非经济的标准,偏重特定主体和特定物的标准,过分强调质的标准;对剥削产生、存在条件和原因的解释突出生产力,未离开雇佣关系,局限于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或垄断;对剥削功能作用的分析不全面,尤其是对其积极作用、微观作用、对被剥削者的作用分析不够。  相似文献   

6.
刘玲  陈娟 《学理论》2010,(19):68-70
马克思是在对资本主义公平观的批判的基础上,阐释了其公平观的内容和实质。马克思的公平观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其实质内容是在生产力极大发展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消灭阶级,使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成为可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的公平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心问题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我想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有三条是很重要的。第一条要坚持公有制。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是区分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的具有决定性的标志。《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而消灭私有制,代替它的就是实现公有制。二是要坚持消灭剥削制度。有剥削制度还是没有剥削制度,也是区分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的一个主要标志。社会主义实行的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是天公地道的。绝对不能容许有劳动能力的人自己不劳动而依靠剥削别人生活。有剥削就会有压迫,有压迫就会有反抗。只要存在剥削和反剥削,压迫和反压迫的斗争,社会就不得安宁。不要认为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好,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存在  相似文献   

8.
不要把"剥削"概念庸俗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剥削”,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严格按照马克思的原意科学地理解“剥削”这一概念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决不允许随心所欲地解释剥削,把剥削这一概念庸俗化。  相似文献   

9.
论及“剥削”,人们往往将之与封建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剥削”几乎与社会主义制度断然无缘。随着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剥削”的现象已逐渐出现在社会经济生活之中,尽管人们在心理情感上一时还难于接受。对此,有人恐惑不安,他们把这一经济现象视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尤物”而大加斥责,甚至有人认为经济体制改革已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因此,在理论上对社会主义实践中存在着的“剥削”现实加以研究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一、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对立面,社会主义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把消灭剥削作为已任而致力于改造不平等的旧社会。然而,剥削的产生和存在是与私有制的产生和存在紧密相联的,私有制是剥削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看来,剥削既是一个生产关系范畴,也是一个生产力范畴。剥削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迅速发展,具有历史正当性。资本家对绝对剩余价值的占有是剥削,而对相对剩余价值的占有则不属于剥削。资本家是"总体工人"的一部分,资本家的劳动具有二重性,资本家的劳动也创造剩余价值。资本家个人是不需要为剥削关系负责的剥削者,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可或缺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