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伦理道德失范与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是近年来我国伦理学、犯罪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学界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研究:一是青少年网络伦理道德失范问题;二是网络道德失范与青少年犯罪的相关性;三是对青少年犯罪的道德控制。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在理论深度和研究方法上尚有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犯罪率持续攀升,给自身、学校、家庭以及社会都造成了严重危害。预防、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家庭、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该文针对当代大学生犯罪现状及特点进行总结,并对大学生犯罪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有针对性的制定了解决大学生犯罪的相应措施及方案。  相似文献   

3.
我国对污名的研究多集中在艾滋病和精神病人群体,对大学生因犯罪而形成的且日益增多的大学生犯罪污名问题的研究很少。如何应对大学生犯罪污名进而帮助该群体大学生继续健康发展,是高校和社会所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大学生污名的内涵、法律属性、高校对减低该污名负面影响的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试图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解决犯罪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正确把握犯罪现象的基本规律,并相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抑制犯罪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当其发生时有效地阻却犯罪行为和犯罪意图的实现。为此,在犯罪学研究中基本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关于犯罪现象基本规律的研究,其目的是全面客观地揭示犯罪产生、形成、运作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规律。二是关于预防犯罪的实施研究,是对社会的反应功能,预防措施与手段的研究。前者是犯罪学研究的基础,后者是研究的价值归宿。而能否使犯罪学研究具有现实功效和意义?则要看对犯罪基本规律的研究是否能为预防犯罪提供准确可靠的理论根据和可行的预防方向。综观理论研究的现状,我们认为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矫治社会工作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青少年犯罪更是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表现。因此对于犯罪青少年和具有犯罪倾向的青少年的矫治工作就是一个尤为重要的课题。目前,我国犯罪矫治工作主要通过犯罪矫治机构实施的,具有较强的强制与惩罚的色彩。本文阐述了矫治社会工作在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犯罪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对我国青少年犯罪矫治领域社会工作的发展提出了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十二起大学生杀人案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生杀人犯罪是当前最为严重亦最为人们所关注的一种大学生犯罪。大学生杀人犯罪有作案手段残暴、后果严重、财杀情杀居多等特点。大学生杀人犯罪是大学生自身素质缺陷及高校教育、管理缺陷、教育腐败在一定事件压力综合作用下发生的。预防、减少大学生杀人犯罪需:改革高校教育内容、加强高校管理、惩治教育腐败、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等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犯罪的社会心理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大学生犯罪增多,恶性程度越来越高,探索大学生犯罪现象的社会心理成因,发现大学生教育和高校心理环境均存在着诸多缺陷,建议尽快建立预防大学生犯罪的防控系统,这个防控系统应由预测系统、预防系统、矫治系统和控制系统等4个子系统所组成。  相似文献   

8.
惯常行为理论与大学生被害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犯罪是我国犯罪现象中的一种类型。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我国的校园犯罪是一个日趋严重的问题,但作为我国犯罪综合治理的一个环节,校园犯罪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尤其是对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大学生来说,治理校园犯罪,为其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氛围对于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校同犯罪的类型来看,可以运用西方犯罪学中的惯常行为理论,从防止大学生被害入手来减少校园犯罪的发生。一方面,可以通过警示的方式改变大学生的惯常行为以防止其被害;另一方面,可以在犯罪频发时间在犯罪频发地增加防卫因素,促使潜在的犯罪人放弃犯罪动机。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社会建设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大部分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都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不排除不良的因素.本文将从政治方向和道德品质两个大方面来分析目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并提出一些解决途径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校大学生犯罪特点、原因及预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校大学生犯罪与社会上其他刑事犯罪有很大不同。近年来,在校大学生犯罪呈上升趋势。如何遏制和预防在校大学生犯罪.保护其健康成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作者通过对2000年市检察一分院办理的在校大学生审查批捕案件的调查分析,从在校大学生的犯罪特点、原因、预防及区别对待处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认识犯罪规律是发展犯罪学理论和实施犯罪预防的前提。实证研究对于正确认识犯罪规律、特别是认识犯罪的中观、微观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立足长期、系统的犯罪调查,对犯罪成员变化规律、犯罪目的和类型变化规律、犯罪时空规律、犯罪手段规律等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浙江省18起法院判决的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为研究对象,根据法院的判决书采集犯罪数据,对涉及诈骗的犯罪行为人属性、诈骗组织结构、作案手段、犯罪产业链条进行案例剖析,对犯罪能力、犯罪收益、刑事处罚等维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笔者发现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有组织犯罪;同时,这也不是一种简单的低风险、高收益的犯罪类型,对于不同级别的罪犯来说,具有不同的犯罪收益和犯罪风险。应当采取"重典治乱"的刑罚策略,推进全球犯罪治理模式的国际警务执法合作,实施地域性职业犯罪预防和受害精准预防、系统性源头性全链条打击、统筹境内境外两个战场的"打防结合、预防为先"侦防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层出不穷,触目惊心。大学生犯罪具有多样性、爆发性、残酷性、智能性、无因性等特征。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有:大学生的性格和人格存在缺陷、学校教育不适应现实需要、家庭教育失败、社会上犯罪亚文化渗透等。就预防和控制大学生犯罪而言,学校应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做好管理工作;应更加重视和完善家庭教育;全社会应共同努力,做好社会控制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日益高发,亟待积极治理。本文引入2015-2022年的327起案件,运用内容分析法,镜鉴犯罪的一般理论研究发现大学生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犯罪性与犯罪机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对此应着力优化大学生的社会化历程,通过改善家庭教育、强化法治思维、提升缓刑适用率、完善社区矫正制度以降低大学生的犯罪性;借助情境预防理论,通过削减犯罪收益、升级犯罪风险、降低犯罪刺激、增加犯罪难度以实现犯罪机会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犯罪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刑事司法制度和运作则是犯罪防治的重要一环。西方法律中犯罪预防理论观点之一认为,犯罪是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功能不当的产物,因此强调犯罪防治应当着眼于加强和改革刑事立法和司法。固然该理论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缺陷,如将犯罪原因肤浅化和犯罪防治简单化,但其表达出合理的一面也不容否认,即刑事司法是犯罪防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长期以来,我国犯罪学界对于刑事司法在犯罪防治中的地位、作用、内容、价值等问题认识不足,观念陈旧,研究的力度不够。在我国社会处于变革转型的今天。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犯罪学研究也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在犯罪防治研究领域再也不能忽视刑事司法问题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犯罪学领域的研究范式、学科建设与犯罪发展三个方面探讨当前我国犯罪学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重点介绍了犯罪地理学、犯罪经济学、犯罪生态学的新发展,以及毒品犯罪、有组织犯罪、环境犯罪和计算机犯罪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转变,大学的开放性表现的尤为突出。大学的开放性表现在大学校园开放、大学校门开放、大学后勤服务体系开放、大学教育思想开放、大学教育资源开放等方面。而由于大学的开放性使得当今大学生在吸纳非社会意识方面更加自如。因此,引发出许多大学生犯罪问题必须引起法学家和社会学家们的高度关注。研究大学生犯罪问题和大学法制教育问题,不仅是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当今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黑手党产权经济学理论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迄今为止西方有组织犯罪研究领域影响力最广的理论体系。该理论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世界各国的黑手党(犯罪保护)组织的研究中。文章将详细论述:黑手党的概念、性质、起源理论和海外移植理论。通过这四个方面的论述,让中国学者对于该理论有了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一段时期以来,大学生犯罪案件的数量和情节恶劣程度有增加、提高的迹象,呈现犯罪主体范围广泛、犯罪类型较为集中、犯罪有智能化趋势、犯罪行为具有突发性等特点。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除了大学生总量以及大学生占青少年比例在逐年增加的原因外,还有社会存在问题的影响、家庭因素影响、学校教育管理存在漏洞、大学生本身原因等。从高校层面预防大学生犯罪意义重大,其对策主要有: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建立学校与家庭常态联系机制、加强大学生El常管理服务等。  相似文献   

20.
环境犯罪不仅是关系到"绿色发展"的热门议题,也是行政刑法中具有多重维度的值得研究的领域。环境犯罪的认定涉及到环境刑法和环境法两个维度。就环境刑法而言,其中既蕴藏着丰富的刑法信息,又隐含着复杂的行政法信息。以"两高"于2016年修改后的《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为例,可以发现环境刑法存在层递式参照、高随机选择、大幅度拟制等显著特征;就环境法而言,其存在立法上的整体性缺陷、环保执法上的功能性紊乱、配套规定出台滞后或缺失、法律责任设置不够科学严谨等突出乱象。基于对上述环境刑法的特征与环境法的乱象之间互相交织衍生的法律问题的分析,可以揭示环境犯罪"刑行共治"之困境与出路。同时,这种研究思路也能对研究其他领域的行政刑法和刑行交织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