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新起点和新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城乡互动、工农互促进入了新的历史起点的基本特征是,虽然工业化和城市化拉动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但工农差距、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在这个新的起点上,城乡互动、工农互促,不是单纯靠非农化、城镇化来带动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而是要直接以农业、农民和农村为发展对象.因此,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是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具体—抽象—再具体—再抽象的辩证运动过程.理解和把握经济新常态,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以新发展理念指导生产关系的调整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发挥了指导新时代经济建设的作用.在实践中,新发展理念合五为一地表现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这一实践的不断深化,在新的发展阶段催生出关于我国经济运行和发展模式的新认识——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新发展理念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  相似文献   

4.
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国内循环越顺畅,越能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越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越有利于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繁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方面,是中国根据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变化而作出的重要战略抉择,从而具有时代价值和中国意义;另一方面,更深刻地看,作为一种新的开放发展观和开放发展模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将在推动全球价值链包容性发展、为更多国家和地区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提供新机遇、维护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以及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体...  相似文献   

6.
钟飞腾 《外交评论》2023,(1):1-25+165-166
中国外交布局正在进行新的调整。本文从百年大变局和新发展格局的互动角度,讨论外交布局发生变化的动力机制及其发展方向。百年大变局是一种看待中国崛起的理论框架,经济变化先行一步,并带动其他力量的变革,包括外交布局。百年大变局的核心是经济力量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在百年大变局之前,世界经济运行的主要动力是发达国家,中国通过实施出口导向战略,融入国际生产链以获得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外交布局的重心也放在维护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并内生于中国构建的国际经济关系之中。然而,中国经济体量壮大和发展水平提升,引起美国的打压遏制,国际秩序被迫调整,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达国家消费能力下降,旧的世界经济秩序失去了动力,而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因而中国逐步调整发展战略,提出了新发展格局。在百年大变局和新发展格局的双重推动下,中国外交布局将更为重视周边和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7.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球经济进入加速调整的深度不确定新常态。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挖掘内需潜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超越传统意义的城乡统筹关系城乡一体化,走向城乡共同体融合。城乡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推动城乡一体高质量发展,既是实现乡村振兴、完成脱贫攻坚、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路径。新发展格局开启了城乡共同体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适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着眼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民营经济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路径有三条:创新为本,分类转型;服务内需,精准对接;深化开放,联结内外。当前,民营经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存在“为什么参与”“如何参与”“谁组织构建”等现实困境。下一步,需要从用好内循环牵引的“窗口期”,全面提升民营经济的竞争能力;优化政府职能,构建良好营商环境;强化企业家队伍提质建设,重塑优秀企业家精神;提升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治理服务水平等方面多向发力。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主要面临"逆全球化"沉渣泛起、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不高、消费需求恢复乏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因素制约。更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须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础上,抓好高水平开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必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链的安全稳定和竞争力;必须牢牢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国家安全专章中强调“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对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国家安全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从逻辑起点看,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由“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原创性论断发展而来,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进程中对发展和安全辩证关系的准确把握;从内涵意蕴看,这一重要论述经历由“大安全格局”到“新安全格局”的一字之别,其背后呈现出新安全格局的系统性变革同新发展的契合;从实践路径看,应重点从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引领、运用系统思维与法治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夯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基层基础等方面着力,把“新安全格局和新发展格局”一体推进、共同建设。  相似文献   

11.
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改革开放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现实发展能力的实践逻辑三者的有机统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表象上是发展问题,本质上是全面改革问题,就是要构建一个多方畅通衔接、协调发展的动态循环系统,既要注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也要兼顾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为更好地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需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挥好改革关键一招的作用,畅通市场循环、疏通堵点与断点,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国土空间布局优化,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2.
加快航空物流业转型发展,对于推动济南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升济南国际化水平有着重要现实意义。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济南航空物流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够强,在战略规划引领、政策扶持、发展规模、设施保障、人才支撑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短板。济南应紧紧抓住航空物流业转型发展的机遇,着力在规划管理、功能配套设施建设、货源渠道拓宽、区域性智慧物流中心建设和人才支撑上下功夫,使航空物流业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运用系统思维、战略思维、改革思维等精心谋划的重大战略选择。从新发展理念的确定,到新发展阶段的判断,再到构建新发展格局,标志着十九大确定的大战略臻于成熟。从大战略形成的内在逻辑,重点分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基础以及为什么在新发展阶段必须构建新发展格局两大理论问题,提出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是加快系统集成与改革创新,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着力疏通国民经济循环的“淤点”“堵点”,整体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4.
15.
供给能力、人口吸引力、市场能力、金融能力和流通能力等均是影响城市对外经济联系的重要因素。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隶属度模型,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发展不平衡,济南、青岛两个城市联系总强度优势明显,但核心作用发挥不足,整体空间经济联系较为松散,呈现核心城市指向性、地域相邻指向性特点,并与交通设施路线基本一致。今后要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打造高质量发展黄金通道,强化核心城市引领与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16.
17.
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全球化战略转型的重大选择。内需主导型全球价值链可以作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一种切入视角。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技术大变革之下全球价值链分工动态演变和深化的理论逻辑使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规律自然演进的历史逻辑使然,更是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需求端、供给端和制度端发展条件变化的现实逻辑使然。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首先,基于内需市场构建国内价值链,形成国内大循环;其次,实现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深度对接,以国内大循环带动国际循环;最后,以国际循环促进国内循环,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中的政策实施重点在于,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8.
19.
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国内外经济形势愈发复杂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本文在分析青岛市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状与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青岛市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施路径。研究发现,青岛市应当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夯实“双循环”的市场根基;加快延链、补链、强链,破除“双循环”发展的技术难题;推进胶东半岛发展,保障“双循环”的区域协调;实施人才振兴战略,激发“双循环”的人才活力,多措并举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完善过程正是规则意识逐步觉醒的过程,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则是新时代寻求发展主动权的规则思维重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面临国内国际经济治理规则赤字,聚焦聚力规则体系的建构是关键所在。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在于加强国内经济治理法治建设,着力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在于消除内外循环规则壁垒,创新国际经济治理通行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