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注重环境保护,制裁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由于设立较晚,相对而言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对原告主体资格的规定比较严格,导致相当多的主体不具有原告资格。本文通过对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建议,即放宽社会组织资格条件和赋予公民适格原告资格的。  相似文献   

2.
民诉法在2017年增加检察机关作为原告,表明学界的呼吁在法律制度上得到了认同。然而我国民诉法和环保法虽对原告作出规定,但从法条来看,仍然对原告资格作出了限制,使得公益诉讼的法律制度往往在具体实践中大打折扣,得不到有效落实。分析诸多主体的不足后,又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的经验,在现有的基础上,将公民纳入到环境公益诉讼范围。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环境工作愈发得到重视,环境问题也得到更多重视,但是相关法律制度还有很多不足。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启动者,原告是诉讼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仍然存在着范围窄,参与感弱等问题,公民是否能以原告的资格进入环境公益诉讼在学界引发了诸多讨论,本文从我国现阶段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相关制度出发,从必要性和正当性问题入手,对赋予公民原告资格的现实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秦志律 《法制博览》2015,(6):156+155
环境公益诉讼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作为环境权利救济途径之一的公益诉讼制度还不够完善,其关于原告资格的认定仍存在争议。本文从泰州"天价判决"出发,探析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相关问题,对检察院能否享有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进行分析,借以推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有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和谐地统一自工业革命以来一直是一个谈论颇多的话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制度不断完善,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有赖于行政、司法各方面的支持,环境公益诉讼相关制度的发展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本文对我国现阶段能够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范围进行分析,对未来环境公益诉讼原告制度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垚 《法制博览》2023,(25):148-150
我国现阶段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界定在环境污染类、破坏资源保护类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未被纳入民事公益诉讼中;现代生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冲击与破坏日益严重,急迫呼唤构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途径。本文通过参照环境公益诉讼中原告起诉程序的规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合法途径进行分析,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诉讼的原告扩大至传承人、文化主管部门、检察机关;能够更加完善现有制度在公益保护上的不足,同时促进社会法治化进程日趋完善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法制博览》2017,(15):37-41
自7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一个长达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时期,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而来的是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时至今日,我国诸多地方依旧以资源消耗型经济发展模式为主,近年来有关污染频发公民环境权益受侵犯的现象也多次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问题一次又一次的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自2008年以来我国对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设一直处于不断修改不断完善的状态,然而环境公益诉讼并没有如预期般迎来春天。本文将从原告资格角度比较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差距,对我国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超出现行法规范范畴的新型利益层出不穷。2013年新生效的《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了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是依然对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问题规定的不够明确,公民个人依然没有被纳入合法的启动公益诉讼的主体中来。本文通过对公民个人作为民事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的研究,希望对现有的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弥补、完善。  相似文献   

9.
邹小峪 《法制博览》2015,(5):100-101
目前理论界对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的范围展开广泛探讨。一方面环境利益的主体多元化且具有交叉性,另一方面环境利益与其他经济利益等具有冲突性。因此,对我国环境及行政制度现状而言,找到最适合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主体,建立多元化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制度,能全方位、有效发挥原告主体的优势地位,从而使环境公益诉讼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0.
《法制博览》2018,(11):71-72
随着民事公益诉讼进入诉讼领域成为一种新型诉讼类型,怎样设计原告资格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成为学术界普遍探讨的问题,本文对该论题展开深入探讨,以期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李玮 《法制博览》2015,(2):168+167
新的《民事诉讼法》已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新民诉法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虽然该法并没有明确提出公益诉讼的概念,但是民诉法第55条的规定足以引起学者和全社会的关注。本文从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角度出发,结合西方国家现行法的一些相关规定,初步探讨检察院、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充当公益诉讼原告时的尴尬处境和困难。  相似文献   

12.
2012年新民事诉讼法对诉讼主体的规定有所突破,但此规定过于模糊,且将公民个人这一重要主体摒除在公益诉讼主体之外,不利于公益诉讼的运行,而且对于提起诉讼的主体应符合什么要求、受案范围以及举证责任等问题均缺乏明确的规定,导致环境公益诉讼在司法实践中很难操作,相关的制度建设也存在严重的缺陷。本文将对其存在的上述问题,对其构建提出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第46条规定:对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中国消费者协会以及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消费者协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条规定初步确立了消费者协会的消费者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论述确立以消费者协会为原告的消费公益诉讼模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胡志翔 《法制博览》2013,(10):178-179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能够有效地保护环境公共利益,但是我国2012年民事诉讼法中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还只是初步性、试探性的,与制度化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建议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进一步完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应明确检察机关和环境保护组织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应设置环境公益诉讼的前置程序以避免滥诉并提高环境公益保障的效率;应加大适用物质性赔偿甚至惩罚性赔偿的比例。  相似文献   

15.
聂签  黄桃 《法制博览》2021,(3):40-41
近些年来,随着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案件呈增长趋势,公益诉讼渐渐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在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中,不负众望地把环境公益诉讼纳入公益诉讼制度中,在诉讼主体的规定上也有了改善:包括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机关.《民事诉讼法》第55条的规定只是原则性规定,对于适格主体的规定过于模糊、没有那么明确.公益诉...  相似文献   

16.
孙建行 《法制博览》2023,(36):34-36
社会组织参与海洋环境公益诉讼是一种重要的公民参与机制,能够有效保护海洋环境、维护公共利益。然而,社会组织参与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诉讼资格问题一直备受争议。文章通过对现行法律规定的详细分析和案例研究,试论社会组织参与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的诉讼资格。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资源保护问题越来越突出,随之公民的环境权益也遭受到严重威胁。在此基础上,如何更好地维护公民的环境权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环境公益诉讼作为环境法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保护公民合法环境权益扮演着不可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建立和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学者们的呼吁。建立和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是解决社会性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开展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当今,各国的公益诉讼立法趋势是不断扩大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范围,而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仍然将公民个人排除在公益诉讼原告之外,使得许多公益诉讼因资格不合而无法正常启动。个人提起公益诉讼虽然会有滥诉、浪费司法资源等弊端,但从我国公益诉讼的实践来看,赋予公民个人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是大势所趋。本文将从公民作为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的当事人适格、法理学依据、社会客观需求和司法实践等几个方面作简要浅析。  相似文献   

19.
公益诉讼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民事公益诉讼中。而行政公益诉讼,在我国最早出现于2015年,意在表达国家积极参与诉讼,以求实现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的功能秩序。行政公益诉讼在试点地区的问题和优势逐渐显现出来,我国行政公益诉讼要走的路还有很远,从提起诉讼的检察机关的职能入手,不难发现作为诉讼一方的监察机关是发挥监察职能还是作为代表诉讼的一方,定位以及法律规范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20.
完善我国检察机关参与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本文将进一步探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在环境治理实践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健全监督机制、建立检察机关和其他诉讼机关相衔接长效机制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