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应承担违约责任出发,通过比较违约金与补偿金之间的不同,得出我国《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者违约责任承担的相关规定弱化了劳动者的违约成本,对于用人单位是不合理的结论。并根据相关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以求我国《劳动合同法》得到更好的完善。  相似文献   

2.
在实践的法律规定中,人事争议是指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以及履行聘任合同或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要充分保障当事人的权益,要求将人事争议纳入司法程序的范围,还要对案件的实体进行审理,从而保证当事人能获得司法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3.
卜文茜 《法制博览》2022,(14):87-89
在我国,对预约合同效力争议较大,且尚未形成通说.笔者通过检索生效裁判文书发现,司法实践中对于违反预约合同的违约责任承担问题,各地裁判结果不尽相同.本文试从预约合同的认定标准及违反预约合同的违约责任两方面入手,为房屋买卖预约合同的裁判路径提供思路,有利于统一司法裁判.  相似文献   

4.
刘颖恒 《法制博览》2024,(12):75-77
房屋实际面积层高与合同约定不符作为商品房交付后不可修复的瑕疵情形,势必对房屋使用面积、实际价值产生一定的影响,由此产生的争议也较为复杂。一般来讲,商品房销售合同中对于商品房的建筑面积误差以及因建筑面积误差所造成的违约责任作了具体约定,但通常未对层高不足的违约行为应承担何种违约责任作具体约定,当前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对于层高误差的赔偿标准也没有明确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存在不同处理方式。本文通过各地案例的归纳梳理,对层高误差的赔偿方式和赔偿标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法律责任是行为人由于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当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法律规定的法律责任,不仅包括法律规范中所明确应当承担的后果,还包含法律规范明确的违反约定时应当承担的约定的不利后果。各实体法都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赋予了权利人相应的救济途径,规定了行为人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的责任,均由不同的要件构成,涉及归责原则、责任形态、责任方式、责任标准、责任范围等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具体的法律责任。责任的是否承担和如何承担是法律责任的形态和方式,也是民事请求权实现的最终目的。本文以季某的纠纷为例,阐释侵权或合同的法律责任的标准和范围均应当符合法律规范中的构成要件,反之,行为人不承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6.
文丽萍 《法制博览》2023,(36):25-27
民事不作为侵权,是指具有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一方当事人或双方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合同约定,本身负有作为义务,但因主观故意或过失,不履行法律规定的法定作为义务,或不履行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作为义务,给相对方当事人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应当承担相应民事法律责任的情形。民事不作为侵权应以侵权责任人负有法定或约定的作为义务为前提,并应满足《民法典》关于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相关规定。司法实践中,个别人民法院在审理此类民事不作为侵权案件过程中,未严格适用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法律规定,主观扩大民事不作为侵权行为的范围,加大了无民事作为义务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引发当事人的上诉或申诉,增加了当事人的讼累。本文以一起损害生命健康权侵权纠纷为例,分析了民事不作为侵权的法定构成要件及司法确认标准,以期在司法审判过程中,对民事不作为侵权的认定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何嘉庆 《法制博览》2023,(35):46-48
近些年以来,有关高校与其职工服务合同的纠纷问题越来越多,高校为了能够吸收更加优良的师资力量,往往会提供吸引力十足的各种福利待遇。高校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去培养一名优秀教职人才,为此制定的各种关于服务期限的合同约定内容,是否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或是单纯的私法领域的意思自治,是一个司法实践正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8.
曲娅丽 《法制博览》2013,(1):203-204
在劳动合同中,存在着劳动者承担违约金的两种形式,一种是违反培训服务条款,一种是违反商业秘密与知识产权保护条款,且这两种违约的形式是法定的违约责任。但是与此不相匹配的是,在与劳动者相对应的企业单位却不存在违约金的情形,法律作为平衡法律关系双方的平衡器,同样的应该规定企业单位违约金制度,这样才能够实现公平。  相似文献   

9.
曹换 《法制博览》2014,(1):27-28,26
随着国际商业贷款业务惯例的引入,为预防银行信贷风险,加速到期条款已被金融借贷合同普遍采用。对于加速到期条款的法律性质、法律效力以及基于此条款而为的清偿是否属于破产撤销的范围,在理论和实践中均无定论。本文以三鹿破产案件为例,认为合同意思自治原则下的加速到期条款,在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其法律效力应给予肯定。但对于基于此条款而为的清偿是否属于偏颇性清偿,是否属于破产撤销的范围还应分类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0.
江淼淼  曹强 《法制博览》2023,(10):115-117
有限责任公司具有资合性和人合性,在有限责任公司的运营发展中,引来了众多中小投资者的加入,但是学术界和司法实践中对于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规定存在很多争议。我国《公司法》第七十四条、第一百四十二条针对股权回购做出了相关规定,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在特定的情形下可以行使股权回购请求权,然而在公司的运营发展中所涉及的股权回购情形有时会超出法定的范围。在司法裁判中往往出现约定股权回购的纠纷,在认定约定股权回购的效力时,可能存在同案不同判的情形,法院通常会根据法定回购股权的相关规定去认定约定股权回购条款是否有效。但约定股权回购的条款也有存在的意义,其有效保护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同时符合公司的资本维持原则,有利于公司经营发展。因此,我国《公司法》应当填补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回购制度的漏洞以应对实践中发生的纠纷。  相似文献   

11.
朱爱军 《法制博览》2023,(1):100-102
当前预约合同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但实践中我国关于预约合同的法律规制体系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为了回应社会所需,立法机关等相关部门应围绕着《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五条构建起完善的预约合同法律规制体系。本文从预约合同的概述入手,分析了预约合同的效力及其违约责任,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完善构想,旨在促进我国的预约合同法律体系规范化、健全化。  相似文献   

12.
刘丹丹 《法制博览》2022,(10):137-139
"以物抵债"作为债的消灭形式在我国实践中大量存在.在司法实践中"以物抵债"行为往往伴随着民间借贷合同、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为常见,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关于"以物抵债"的相关立法,使得在司法实践中各地司法机关由于缺乏裁量标准,在实践中出现了"同案不同判"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司法不公.笔者通过对"以物抵债"的基本理论加以分...  相似文献   

13.
黄见东 《法制博览》2023,(36):76-78
我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范围应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1)那么,关于违约损害赔偿责任的赔偿范围,我国法律明确支持守约方可向违约方主张预期可得利益损失。但由于上述规定较为原则,缺乏具体操作性,在司法实践中,裁判机构面临缺乏较为明确的认定可得利益损失是否成立以及具体金额多少的标准,当事人则面临着举证难度较大等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司法实践中刑事抗诉案件办案期限制度存在着繁简不分、适用容混乱、分歧重重、司法解释突破法律规定的种种弊端。改进刑事抗诉案件办理期限制度,应当进一步完善立法,根据发现判决裁定错误的不同途径,合理设置按刑事抗诉案件程序和办理期限;加强检察机关内部协调配合和外部沟通衔接,解决争议和分歧,促进案件流转;加强对刑事抗诉案件办理期限的诉讼监督,提高诉讼效率。  相似文献   

15.
第三人履行是指由合同相对人之外的第三人向合同关系中的债权人履行合同义务,债务承担则是指债权人、债务人与第三人订立合同,将债务人的债务转移给第三人承担。二者在理论上的分野是清晰的,但是实践中第三人履行与债务承担却极易混淆,并造成司法裁判的困惑,还可能影响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本文分析和整理了我国30余个相关司法案例,挑选出了5个具有代表性的判决,总结出了我国司法实务中区分第三人履行和债务承担的考量因素,并就此提出了目前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包括判决结果不统一、说理依据不充分、判决措辞模糊等等。为此,本文进一步对第三人履行与债务承担的区分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一些区分二者的建议:1.第三人与债务人之间是否存在协议;2.债权人是否明示或漠视同意;3.从合同订立目的、文本分析、履行情况、第三人是否有抗辩权、违约责任来判断第三人是否成为合同当事人;4.当合同无法被合理解释时可以推定为第三人履行。  相似文献   

16.
新《刑事诉讼法》增设了强制医疗的特别程序规定,由于目前相关规定较为原则,导致实践中对法律规定的理解和把握不尽一致,在未成年人司法实践中该问题同样明显。上海市首例未成年人强制医疗案件中存在的问题给我们以启示,应结合未成年人强制医疗案件的特点,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完善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强制医疗程序的适用,并应突出特殊保护、审慎应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王美舟 《法制博览》2023,(15):127-129
虽然我国《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了预约合同制度,但对预约合同与本约的区分标准认定不一,未规定预约合同中限制协商本约的条款效力,未规定预约合同的效力和违反预约损害赔偿的性质和范围,因此在相关理论和司法实践中造成极大分歧。本文针对商品房预约合同,就上述问题提出了立法建议,说明了相关理由。  相似文献   

18.
洪逸涵  薛静  吴昊 《法制博览》2023,(27):53-56
委托付款的法律性质认定存在名义与实质的多种区分,具有深层次的理论及实务探究意义。本文由一则常规案件出发衍生相关法律争议,从委托付款的法律性质认定与要件出发,分别阐述债务转移、债务加入、由第三人履行的合同、债务履行承担、保证这五种实质法律关系。在基于理论研究、结合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对前述五种法律关系进行区分认定,确认司法认定的具体路径并对法律文本的草拟提出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9.
唐迪娜 《法制博览》2023,(36):13-15
近年来,不实和虚假检测报告层出不穷,社会影响恶劣,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当对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负责,依法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法律责任。然而,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此规定并不统一,导致司法实践中适用困难。本文分析了检测机构和人员应承担的行政、民事和刑事责任,探讨了制约我国工程质量检验检测机构监管的法律瓶颈,最后提出了立法建议,包括加强不同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在《民法典》中增加相关民事赔偿条款和加大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处罚力度等。  相似文献   

20.
违约方合同解除权一直是我国学者争论的焦点,我国法律体系内,违约责任承担的具体方式为实际履行.虽然违约方不能逼迫对方主动解除合同,却无法行使法定的解除权,导致双方进入交易僵局,同时也对社会经济效率产生严重影响.从我国通过典型案例允许违约方在条件适用的情况下解除合同至今,司法实践也在逐渐优化违约方合同解除权这一理念,并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