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2021年《民法典》的实施,意味着原《婚姻法》的同步废止。《民法典》对原《婚姻法》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问题进行了明确,对婚前个人财产进行了约定,为夫妻财产分割提供了法定依据。本文结合《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的相关规定,阐述夫妻财产分割的具体内容和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李振东 《法制博览》2023,(2):114-116
《民法典》对原《担保法》中的担保制度进行了修订,为了更好地落实《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也制定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解释》(下文简称《担保制度司法解释》),保证担保条款可以有效落实,也有利于司法机关更好利用担保制度条款来处理相关争议。在《民法典》担保条款中,对传统担保制度进行了重大的调整与优化,尤其是强化了担保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从属地位,同时《担保制度司法解释》明确了独立保函不具有担保作用,并且对突破担保范围从属性所产生的后果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所以,加强对《民法典》以及《担保制度司法解释》的研究,不仅能够及时掌握规则的变化,也为保持担保制度健康稳定地运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傅叔文 《法制博览》2024,(7):133-135
纵观《民法典》发展历程,在传统家庭财产制度当中能够明显发现国外个人财产权制度的身影,这使得我国法律体系中“家庭”的概念逐渐模糊,而家庭中“个人”的作用越来越强大。受到法律制度缺失的影响,法律实践中关于“家庭共有财产”以及“财产分割协议”产生了不同的认定,由此很多相似案件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审判结果,这种现象表明“家庭共有财产”必须得到明确,而进一步明确“家庭共有财产制度”则成为解决这一争端的最好途径。明确何为“家庭共有财产”,肯定“家庭”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不仅能够为家庭成员之间财产分割案件的判定提供诸多便利,而且还能够促使举债主体更加明确,进而达到保护债权人权益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许惠芬 《法制博览》2023,(3):157-159
近年来,随着人们婚姻观念的不断变化,我国离婚率也逐年上升。在离婚案件的司法实务中,有关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保护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我国现行的《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对离婚所产生的责任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同时也规定了离婚时的财产分割制度。但是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关于财产的分割问题往往更加复杂,也更加难以裁决。对此,本文主要通过对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问题进行论述,依据现存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并着重进行具体分析,旨在于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的同时,为能在更大程度上维护社会公平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琳 《法制博览》2022,(2):57-59
个人信息权益的性质一直存在比较明显的争议,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当中并没有使用"个人信息权"的表述.依据《民法典》中的相关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可以明确自然人对其个人信息享有的是作为民事权益的人格权益,其并不属于公法的权利.自然人个人的信息权益可以涵盖以及保护其所享有的人格利益以及经济利益,对于作...  相似文献   

6.
赵慧 《法制博览》2023,(26):72-74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及《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正式实施,《民法典》担保制度既有对原担保制度的修订与完善,也有对司法实践中争议问题的回应,对商业银行存量及新增担保业务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基于此,笔者作为多家商业银行的常年法律顾问,选取了《民法典》担保制度对商业银行担保业务的几点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建议,希望为商业银行担保业务的合法开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相似文献   

7.
《民法总则》第36条对于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撤销是"全有"或"全无"的选择,非此即彼的判决结果恐无法有效平衡被监护人利益保护与维持监护关系稳定之间的关系,无法应对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实践中侵害未成年子女特有财产、损害子女权益的状况频发,救济途径有限。可借鉴域外经验,设立监护职责部分撤销制度;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明确规定人身监护职责和财产监护职责的具体内容,从财产监护职责入手,确立出具财产目录和财产管理汇报制度,并完善法院主动审查机制,确保监护职责撤销与调查评估、心理干预、社会观护、案后回访等机制稳妥衔接。  相似文献   

8.
闵婉 《法制博览》2023,(8):25-27
对“个人信息”的概念和范畴的不同界定,直接关系到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所保护的法益范畴的大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明确将个人信息的保护范畴界定为隐私权无法涵盖的领域,有效解决了个人信息与隐私权保护范畴的冲突问题。为确保个人信息利用的安全和规范,《民法典》明确规定处理个人信息需要遵循合法、正当和必要的基本原则,并通过赋予信息主体异议权、更正权及删除权,使得自然人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防范个人信息利用中的侵权风险。《民法典》背景下,应继续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各方社会主体不断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断推动个人信息的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平衡与协调。  相似文献   

9.
谢群 《法制博览》2023,(24):139-141
成年意定监护制度首次出现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之后在原《民法总则》中则对其进行了充分强调,除明确成年意定监护制度之外,还对规定指定监护与法定监护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在我国法律体系发展的过程中,成年意定监护制度的出现是对原有监护制度中不足之处的补充,因此在内容及具体适用范围上比法定监护更加明确,是对我国现有监护体系的完善,同时也体现出立法的进步性。但就实质性的内容而言,原《民法总则》中有关“成年意定监护”的规定具有明显笼统且概括性的特征,在具体适用时会面临一些不足。而在2020年通过的《民法典》中,其三十三条至三十五条在内容上基本上是对原《民法总则》规定的延续。在这种情况下,针对民法典时代下成年意定监护制度的探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2021年《民法典》的施行,将婚姻家庭法单独成编,修改了离婚时财产、人身权益保障和救济方面所适用的条件与情形,为保障婚姻家庭关系提供了更加科学、系统的法律基础,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适用原《婚姻法》离婚救济制度存在的一些困境,但也遗留了许多难题仍待解决。本文以离婚时无过错方为研究视角,阐释当下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缺陷,并结合国外相关立法制度及我国司法现状,提出关于完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议,最大程度保护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陈剑 《法制博览》2023,(14):64-66
《民法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截至目前体量最为庞大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参考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对民事法律发展阶段提出的新需求,对民事部门法实施了法典化编撰,对维护法律环境、鼓励市场发展、保护各方权益来说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就动产抵押概述、《民法典》中动产抵押物权规则变化及适用进行了论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赵怀瑾 《法制博览》2022,(15):30-32
数据是流淌在数字经济躯体中的血液,个人数据是数据类型中最重要的一种,蕴含巨量的财产利益.发展《民法典》保障个人信息合理流通具有可行性,《民法典》保护路径强调民法的默示规则、格式条款和对条件的行为控制,以及建立强制许可制度促进个人数据流通.在实质性规则层面,应当完善许可使用制度,这是确定一方当事人能否实现个人信息财产利益...  相似文献   

13.
刘炯 《法制博览》2023,(30):124-126
我国《民法典》规定了居住权制度,但居住权相关规定仅有6个法律条文,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所以需通过法律解释去进一步完善。例如没有对居住权的取得方式、主体客体范围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这样使得在司法实践中难以适用和操作。本文以《民法典》中居住权的相关条款为基础,对居住权的设立、主客体范围作出论述,希望能够为居住权制度的解释和完善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适用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参照,也让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更容易操作。  相似文献   

14.
王伟 《法制博览》2022,(13):43-45
2021年1月1日,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正式实施,《民法典》共7编84章1260条,每一条都与人民群众的民事权益息息相关,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修订、新增及废止的法律规定涉及范围广泛,给司法实践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只有正确理解和适用这些新修订的法律条文,才能确保《民...  相似文献   

15.
毛羽敏 《法制博览》2023,(7):136-138
《民法典》的合同解除制度在对我国原有的以原《合同法》为核心的合同解除制度的延续与继承的基础之上,进行了诸多改变与创新,例如,提出了违约方的合同解除权,明确了合同解除权的一般行使期限等。但我国当前的合同解除制度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需要相关部门予以进一步完善。本文从《民法典》中合同解除制度的概述入手,总结了当前的合同解除种类、合同解除权行使的方式期限与合同解除的效果,并进一步研究了制度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促进我国合同解除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陶小冬  郑健 《法制博览》2023,(30):148-150
2021年1月1日起,我国《民法典》正式施行,其对医务人员的说明义务作出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本文从近期的一例热门事件中涉及的医务人员说明义务的争议出发,重点分析了《民法典》对医务人员说明对象的要求,以及说明方式中“具体说明”以及“明确同意”的要求,并结合该热门事件,提出了对特殊患者应按照最有利于其方式说明以及实施多方见证制度进行说明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罗静 《法制博览》2022,(7):27-29
2021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民法典》调整婚姻家庭民事法律关系的是第五编.《民法典·?婚姻家庭编》顺应婚姻家庭关系的现代发展变化,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担负着构建文明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的使命,其体现了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保障妇女权益的实现和贯彻...  相似文献   

18.
民事权利是制定《民法典》的根本,民事法律的核心保护对象是民事权利.发展至今,《民法典》不仅要将民事权利作为保护对象,还要对《民法典》的保护对象进行扩展.当前我国《民法典》私权保护对象逐渐突破局限,并逐渐扩展.本文主要以《民法典》为基础,对《民法典》立法价值、民事法律私权保护对象进行分析,并分别对《民法典》私权保护对象向...  相似文献   

19.
秦天雄 《法制博览》2013,(1):44-45,29
当负连带保证责任的保证人破产时,保证人具有何种保证责任,新《破产法》对此未作具体规定,使得债权人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本文基于对破产财产分配的数理分析,分析现有破产财产分配方案的利弊,通过明确保证人破产时的保证责任,改革破产财产的分配方式,确立实体财产与将来债权相结合的新破产财产分配方式及债权人优先权制度,为保护债权人利益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李淑红 《法制博览》2023,(1):106-108
我国民法基于更好地保护房屋承租人的合法权益,平衡双方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目的,为房屋承租人设置了众多的法律制度,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就是其中之一。《民法典》在原有法律基础之上,结合社会发展状况,细化并完善了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但是尚未对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进行定性,亦未对该权利行使之规则进行细化,正是因为在法律上未对上述问题进行细化和明确,使得在实务中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况。本文研究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性质与其行使之具体规则相关问题,以期为该制度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