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刑事犯罪居高不下,特别是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刑事案件频繁发生,有组织犯罪处于活跃期,新型犯罪不断涌现,这对公安机关传统上的防范、侦控的思路、方式和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新的犯罪形势,公安部提出了四战理念,四战背景下如何强化刑事技术工作是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公安实际工作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前已经进入云计算、大数据时代,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与刑事科学技术,是警务工作的方向。合成战便是公安工作在理念、手段和机制上融合创新的产物,通过搭建平台、整合数据、信息共享、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的战斗力。本文就以河北省秦皇岛市和衡水市公安局运用合成战的实践为例,分析合成战的特点、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刑事犯罪居高不下,特别是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刑事案件频繁发生,有组织犯罪处于活跃期,新型犯罪不断涌现,这对公安机关传统上的防范、侦控的思路、方式和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新的犯罪形势,公安部提出了“四战”理念,“四战”背景下如何强化刑事技术工作是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公安实际工作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快速的发展,进而在201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在美国国际关系理论界引发了激烈的辩论,并出现两种观点相互对立的理论:权力转移论和制度主义论。两种理论视角针对中国崛起提出不同的预测:中国崛起带来的是挑战,还是制度建设的机遇。通过深入分析这两种理论,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美国近期在东亚针对中国的一系列政治动向背后的意图和动机。  相似文献   

5.
法律战,是中国人民防止战争和一旦外敌将战争强加于我时起而抗争的重要法宝。它围绕武力战而展开,但与武力战有不同的特点,主要是它的法律性,即以法律为斗争武器;辅助性,即从属于武力战,以辅助武力战为目的、为职志;进攻性,即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带主动出击的性质,是积极的而非消极的;功利性,即为着功利的目的,以求配合武力战,取得战胜敌方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大国关系,中美关系今后的走向将直接影响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稳定。中美关系也是当前最为复杂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现实利益等领域的差异,导致了中美之间在人权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建交以来,美国对华人权外交受时代发展、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在不断演变,但一直以来美国都将人权外交作为分化中国、遏制中国发展、维持其霸权体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陈积敏 《外交评论》2011,(4):131-142
对他国国家身份的认知是美国政府制定外交战略的主要关系变量。冷战后,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美国实力的变迁以及中国崛起的现实,美国政府对中国国家身份的认知也处于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其演变方向总体趋于积极。这一变化既是美国因应国际政治格局变革的战略需要,也是两国国家行为互动的必然结果。当前,中美关系的发展虽然遇到了诸多困境,但美国对华战略认知却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在评估两国关系时,这一要素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8.
王帆 《外交评论》2011,28(6):21-31
文章主要对美国对华战略底线与中美战略冲突的限度进行分析。美国对华战略底线与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相关,其对华战略底线是继续维持其战略优势地位,防止因为地区实力的对比变化导致主导地位的丧失。而中美战略冲突的限度则在于:无论从意愿还是能力来说,中美均无法承受直接的军事冲突,也将竭力避免因为第三方的冲突而导致两国直接兵戎相见。  相似文献   

9.
高尚涛 《外交评论》2010,27(5):76-90
本文假定,中美相互依赖关系是美国制定对华战略的关键因素之一。中美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非常复杂,既存在资源依赖(包括原料依赖、科技依赖、市场依赖和资本依赖),也存在权力依赖(包括军事能力依赖、经济能力依赖和制度能力依赖)。总体上看,中美之间的相互依赖是不对称的,中国对美国的依赖相对较强,美国对中国的依赖相对较弱。美国在对华中长期战略中,既可能积极谋求合作,又会在必要时抑制中国。对此,中国必须针对不同情况,利用复杂微妙的相互依赖关系,积极应对,不断拓宽中美合作的空间,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0.
“合成战、科技战、信息战、证据战”的提出较为全面地解决了刑事警务发展中的难题.通过合成战优化了侦查模式,发挥出刑事警务资源整体优势;以科技战引领技术创新,提升侦查部门的战斗力;以信息战强化犯罪控制,掌控侦查工作的主动权;以证据战转变警察执法理念,强化警察调取与运用证据的能力.因此, “四战”的整体实施,可以有效化解当前犯罪形势的严峻局势,解决公安机关自身发展中的瓶颈性难题,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高要求,满足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新需要.  相似文献   

11.
黄琪轩 《外交评论》2020,(3):94-120,I0004
世界政治领导国的对外技术政策很大程度上源于应对大国战略竞争的需要。当美国面临直接、迫切的大国战略竞争压力时,更愿意通过放宽技术进口和出口限制来争取合作者、应对竞争者,即"利用强者打败更强者"。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对华技术政策经历了从逐步放松再到加强限制这一过程。苏联的安全竞争压力迫使美国在加强对苏技术出口限制的同时,放宽对华技术出口限制。日本的经济竞争压力促使美国在加强对日技术进口限制的同时,放宽对华技术进口限制。应对直接、迫切的大国战略竞争压力,会促使世界政治的领导国更重视当期利益,同时也为潜在竞争者的成长提供机会。而当苏联和日本对美国构成的大国战略竞争压力逐渐褪去时,美国对华技术政策再度面临调整压力,以致于今为甚,通过发起对华贸易战,打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收紧了对华高技术进出口限制。美国的技术竞争将是今后很长时间中国技术进步难以绕过的阻碍。  相似文献   

12.
胡欣  谷蕾 《外交评论》2023,(6):131-154+169
世界已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政治格局和力量对比加速调整变革。面对大变局的历史走势,美国意图以冷战时期的联合阵线推行大国博弈和战略竞争,重拾政治战作为大战略的重要手段。现代政治战不仅延续了意识形态争控、非战争冲突较量等传统模式,还结合时代之变、科技之变,综合运用舆论战、认知战、混合战等冲突形态,将西方的体系化霸权优势转化为全域政治战攻势,并在俄乌冲突中验证了其战法及效果。本文旨在分析研究政治战在美西方的历史传承和当代演变,呈现当前大国博弈在政治领域的复杂对抗态势,审视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中的政治战风险,为加强我国国家安全尤其是政治安全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王帆 《外交评论》2010,27(6):19-28
美国的东亚战略调整是政策回归的产物,是针对东亚形势的变化而采取的应变之策,实质仍在于强化和维持美国在东亚的主导地位和影响力。其主要方式是基于地区制衡的前提下不断交替使用离岸平衡与选择性介入。美国的对华战略是其东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美国意识到中国在东亚的影响已经出现可能替代美国影响的趋势时,东亚成为美国战略关注的重点之一。在这一前提之下,美国的东亚战略加强了针对性和进攻性。中美战略性冲突有可能上升,但同时在新的安全利益得以相互明确的过程中,利益协调仍是关键。目前,中美战略猜疑仍在上升,中美之间进入新的战略磨合期。  相似文献   

14.
樊吉社 《外交评论》2013,30(1):65-78
奥巴马第一任期的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两个阶段,由最初重点推进中美关系以换取中国在诸多美国关切议题上的合作,转变为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高调重返亚洲,展现约束中国崛起的姿态。美国的对华政策没有解决"适应"还是"防范"中国崛起的问题,尽管言辞上宣称要适应中国的崛起,行动上却采取多种防范措施。这种政策矛盾重重,蕴含着损害中美战略稳定的巨大风险,中美关系也因之进入到一个战略漂流期。  相似文献   

15.
前景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从更微观的角度理解美国对华战略的心理渊源,从该理论中“风险预警”、“框定效应”、“沉没预警”、“确定迷思”四个维度进行解读,可以发现,美国无视中国在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试图从冷战思维、地缘政治、霸权更迭等维度解读中国的权利诉求.显然,这种思维有悖于两国所倡导的“积极、合作、全面的关系”.就美国而言,它需要换一种角度或视角思考中国的实力发展及其在全球治理、地区一体化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力;就中国而言,国家在发展的战略上要善于运用国际规范或干预机制化解误解与错误知觉,在国家责任、国际关系、全球利益几个层面做到有效的均衡.  相似文献   

16.
美国对华永久性贸易正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重要事件,涉及美国外交决策,在该问题上美国总统与国会出于其各自的利益考虑持不同立场。PNTR法案通过的过程反映了美国外交决策中总统与国会既斗争又合作的相互制衡关系,同时也反映美国内部对华政策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法律战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伊拉克战争“结束”两年之后,从武装冲突法的角度检讨美国发动和进行的这场战争,我们发现,它全面违反了武装冲突法关于使用武力、作战行动、人道保护的规则,犯下了严重的战争罪行。尽管美国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在政治上特别是在国际法上漏洞百出,破绽很多,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不满和谴责,为其推行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设置了新的障碍,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8.
19.
自中美建交以来,美国执行四十余年的对华接触政策不仅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发展,还为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繁荣创造了条件。然而,这个惠及多方的政策选项,近年来却在美国战略界的质疑声中难以为继。在此背景下,理解这一政策为何曾在过去长期延续,就成为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在界定接触政策的基础上,对聚焦这一问题的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和评价。一种观点认为,实力优势、相互依赖以及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促使美国长期对华接触。另一种观点认为,战略精英、意识形态和利益集团推动美国长期对华接触。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战略欺骗与克制说服美国长期对华接触。这些观点都存在不足:结构约束只是减少了美国的对华政策选项,并不能说明美国选择接触政策的原因;国内政治固然会影响美国对华接触的战略判断,但中国因素也不容忽视;中国对美战略虽有说服美国对华接触的可能,但目前仍缺乏可靠的实证分析。由此可见,结构约束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相对有限,学界必须更加重视中国对美战略与美国国内政治之间的互动及其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侦查合成战:一个初步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侦查合成战进行考察,并不是一种应景式的研究。无论是从犯罪行为的角度,还是从侦查行为的角度,侦查合成战都有着坚实的科学依据。而这些依据又决定了侦查合成战的基本形态,包括方法上的合成、指挥上的合成、能力上的合成以及情报上的合成。侦查合成战的推广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那就是侦查模式的转变和灵活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