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秋生 《法制博览》2013,(6):169-170
"徒法不足以自行",刑法只有通过法官的解释适用于具体案件,才能获得生命力,才能实现立法目的。在我国当前法治水平下,法官释法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法官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既不能破坏刑法保障机能,但也不能受制于形式主义,而应当在科学原则的指导下,选择合理的方法,只有这样才可能保证解释结论既合法又合理。  相似文献   

2.
王倩 《法制博览》2023,(12):37-39
本文在以当前的法律文书制作背景下,研究如何促进法官将“情理”用于判决“说理”依据。通过引“情理”入“说理”,在法官依法办案的前提下,从法理和情理等多重层面,将法律所包含的与法相调和的“情理”加以阐释,力求裁判文书的法律依据与裁判文书说理实现法理与情理等相融合。尊重人民群众的朴素情感和基本的道德诉求,对于提升裁判理由的说服力、增加裁判文书的可阅读性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则"空姐因海外代购逃税113万被判有期徒刑11年罚款50万元"的新闻近日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法学方面的专家学者认为量刑合理,而广大民众却对此感到不可思议,认为量刑过重。法理与情理的冲突发人深思。本文拟从法律的视角剖析私人海外代购行业的兴起原因及其弊端,并探求平衡法理与情理的方案,希望能够将私人海外代购这一行业引入正规的发展方向,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4.
朱珍华  王雪珂 《法制博览》2013,(10):215-216,187
司法公正是人类永恒不懈的追求。而实现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关键在于构建以法官独立为核心的现代化法官制度。同样,我国要建立法治社会,实现依法治国,法官独立是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社会阶段下我国法官独立制度的现状、原因以及法官独立制度对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性,力图通过一系列的论述,为我国法官独立制度的进步与完善,提供可行性建议及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两者的冲突在现代法治进程中已经不可避免地突显出来。这本质上是公民言论自由知情权与司法独立公正审判这两种权利之间的冲突,也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一方面,新闻自由有助于监督司法,有利于司法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如果新闻舆论过度地干预影响司法活动,又会导致司法向民意的妥协,牺牲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所以,两者必须实现平衡与契合。但要达到两者都能接受的平衡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磨合与调整的。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冲突的原因和探讨解决的方案。经过分析后笔者的建议是首先要从立法上予以规范;其次要完善司法建设和规范新闻媒体行业规范;再次要增进两者的沟通协调。  相似文献   

6.
读者观点     
《南风窗》2002,(20)
让法官争议走向前台 近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在对一起民事案件做出判决时,将合议庭的不同意见一并写入判决书,让法官的争议从后台走向前台。 我国的案件审理方式,可分为独任庭和合议庭两种。合议庭的集体评议是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也就是说,审判结果的产生是在后台产生的,其间除了法官无人知晓。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虽然有回避制度,当事人可以合法的理由申请法官的回避,案件的审判员也是在最可能中立的角  相似文献   

7.
日益突出的农村留守儿童加害与被害问题,反映出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中的刑事法治保障亟待跟进。然而,当前我国在处置农村留守儿童刑事问题上还存在着观念偏狭,以及刑事立法欠科学、司法处置不足等问题。因此,必须立足于农村留守儿童刑事事实根据,遵循未成年人刑事司法规律,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指引下,进行观念、立法、司法上的一体化改进,从而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刑事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8.
叶竹盛 《南风窗》2011,(23):22-24
每当司法结果与公众利益有冲突,与一般观念有出入,甚至是违反常识的时候,便是法治面临巨大考验的时候。法治的核心内容除了司法审判独立以外,还包括公众对法律尤其是宪法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罪刑法定是我国刑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之一,在罪刑法定视野下,立法主体、司法主体均可以根据司法实践的需要在其权限范围内对刑法作出必要的解释,以达到刑法追求公平正义的目的。但是我国目前的刑法司法解释体制混乱,最高法和最高检都有司法解释的权力,两者存在相互冲突。因此,首先要明确最高法拥有解释权,然后逐步限制、取消最高检解释权的同时,充分发挥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职能,是我国刑法司法解释体制的发展改革趋势。同时,有必要发展法官解释体制,构建刑法判例制度,从而完善最高法院的刑法司法解释体制。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涉少家事案件中,未成年人不直接参与诉讼成为普遍现象,涉少家事案件蜕变为成年人之间的普通诉讼。法院在案件审判中也未体现对未成年人利益的特殊、优先考虑,未成年人案件的"成人化色彩"不利对于未成年人民事权益的保护。我国应借鉴域外立法,适当扩张未成年人在家事案件中的诉讼行为能力;构建庭外对话机制,畅通未成年人的表达渠道;建立法官依职权适度司法干预的审判方式;坚持未成年人利益优先保护原则,从而弱化当前涉少家事案件的"成人化色彩",实现未成年人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论与法院审判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对立统一体,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化解矛盾,规避司法危机,实现公平正义,成为目前法治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在现有的体制下,应尽最大的努力去缓解二者之间的冲突,寻求最有效的冲突协调机制。具体措施包括增强网民的法律意识,加强对案件公开审判的监督,确立责任追究机制,加快网络立法的进程,建立有效的舆论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2.
司法与传媒作为社会管理的一种职能,都有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终目的。然而,传媒监督活动影响司法独立,司法机关对传媒监督进行排斥甚至打击,两着的冲突越来越激化。基于合法与理性的原则,通过立法规定司法机关独立、公正地行使司法权与传媒理性、自由地行使监督权和言论权的合理界限,减少两者的矛盾和冲突,加强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立法缺乏系统协同的观念,导致保护网络不健全,国家儿童保护的顶层设计和立法框架不完善,需要建构各系统协同的未成年人法律保护体系。本文从系统协同理念的法理基础出发,对我国保护立法进行梳理,分析我国目前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的主要问题,我国亟待在儿童利益最大化的理念下,提高儿童权利、儿童福利与儿童参与,建立儿童保护专门机构,为青少年司法社工者赋权,织密法律保护网,推动未成年人保护立法宏观方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关紫维 《法制博览》2015,(8):158-159
1995年,河北石家庄市聂树斌案,一审与二审均判决聂树斌犯故意杀人罪,并判处聂树斌死刑。2007年聂树斌案件的"真凶"王书金终于浮出水面,而聂树斌已被执行枪决。这起冤案给我国司法公信力带来了严重的创伤,提高我国司法公信力已成为当前司法实践中的迫切要求。我国应从法官主体、司法体制、价值观念三方面着手,不断促成我国司法公信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随着部分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的建立和工作的开展,以维权为基点的涉少民事案件审理工作应当怎样体现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障,已经成为理论和司法实务中的新问题。笔者以家事案件为视角,结合目前我国的司法实践,对涉少民事案件审理中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借鉴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相关立法和司法现状,认为按照目前我国现行民事案件审理的方式,不足以充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提出在诉讼中,首先确立“未成年人最大利益优先原则”,并使之成为审理涉少民事案件的基本原则。笔者对该原则基本内容以及在诉讼中依据该原则的要求所设置的实施细则、必要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证,包括设置专门程序,庭前、诉前告知程序,以示明的方式使参与诉讼的当事人了解案件处理的结果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院优先考虑未成年子女的最大利益;未成年人诉讼地位缺失的应建立“诉讼代言人”制度;法官依职权审查调解协议、加大调查取证力度等为主要内容的适度司法干预的审判方式等。  相似文献   

16.
嫖宿幼女罪的争议虽大,但其条文设计在逻辑及法理上并无不当,只是由于司法者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孱误,给批评者留下了口实。立法者以司法孱误为由,借着法外因素施加的压力废除了嫖宿幼女罪,其动意良善,但做法并非最妥。"废嫖"之举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销蚀了司法权威,还可能会催生司法惰性,甚至可能紊乱刑法分则的罪名体系。因而,以立法途径解决司法孱误得不偿失。事实上,对于嫖宿幼女罪在司法实践中的孱误,原本可以尝试通过立法之外的途径加以解决,例如提高司法者的司法素养,发布指导性案例等,由司法者自觉纠偏除误,实现自我正名。  相似文献   

17.
我国法律对生育权利主体的保护内容各异,使司法实践的具体操作处于价值取向两难选择之中。生育权利的性质如何界定?生育权利间发生冲突时如何协调?笔者拟从生育权利的时代限定性、生育权利的现实立法冲突、维权限度的时代反思三个方面对生育权的归属从法理上进行探讨,期待对我国的司法实践和法学理念产生良性探索和  相似文献   

18.
英国合适成年人在场制度源起的导火索为肯费特案件,深层动因是少年司法福利模式与正当程序保障价值之冲突。英国相关立法详细地规定了合适成年人在场制度,具体内容包括合适成年人选、职责和适用阶段等。与英国相比,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合适成年人在场制度的规定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我国应当借鉴英国立法之经验,完善合适成年人在场制度。  相似文献   

19.
鉴于未成年人的“优越社会地位”,德国立法明确了未成年人犯罪VOM制度的独立法律地位。建立在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理念基础上的VOM制度,遵循区别原则,契合VOM制度关注“被害人”目的,有别于传统的刑事司法,亦区别于其他恢复性司法项目。较之于成年人案件,VOM制度可以适用于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且检察官提起未成年人案件之刑事调解的自由裁量权受到了限制。未成年人VOM制度的独立性地位能够保障调解的公正性,但也存在与司法机关关系过于疏远而带来合作不畅的弊端。调解员的专业化、调解机构的多样化与相对独立性在有序竞争规则的保障下能够为未成年人案件提供适格的调解服务。这与我国现阶段的刑事和解制度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取彼之长,补己之短,以此为鉴,可完善我国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的法治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我国司法工作不仅仅是将生硬的法律条文对号入座般的适用于当前的实践,也不仅仅要求法官在司法的过程中教条、呆板的解决纠纷。"能动司法"正是顺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趋势而产生的。能动司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问题,也是作为一项基本的司法理念被我国基层法院工作者率先接受并推崇的,能动司法弥补了法律制定时因其时代性所导致的滞后问题,引导法官在司法过程中遇到法律漏洞和法律空白时灵活司法,从多元的角度解决纠纷,也解决了在司法过程中不能兼顾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这一难题。本文从能动司法的提出背景、能动的内容、能动司法实行的可行性以及如何准确适用能动司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挥能动司法对我国法制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