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罗忻昕  郭祺 《法制博览》2024,(4):138-140
未成年人行政公益诉讼作为一项新的研究领域,相关受案范围、审理程序规定均不明确,以至于未成年人保护行政公益诉讼相关的诉讼和审理均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引,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开展不利。本文拟从建立未成年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出发,结合该制度目前面临的困扰,探索该项制度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探索从加强立法、受案范围、原告主体资格、前置程序等方面对该制度进行构建,最终实现司法与执法之间的监督和配合,合力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努力实现各方权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2.
监护权撤销制度是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未成年人公益诉讼又是监护权撤销制度中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构建完善的未成年人公益诉讼制度及监护权撤销制度直接关系到家庭、社会关系的稳定与对未成年人人身权益与财产权利的保障。A市检察机关在办理全国首例民政部门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案件的过程表明,当前检察机关办理监护权撤销案件仍存在公益诉讼制度缺位、职能定位不清、流程规范缺失、监督不到位等问题。通过构建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厘清检察机关在此类案件中的职能定位、细化案件办理流程、扩展监督途径、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的案件范围已经突破了普通公益诉讼的四大领域,各地检察机关开展了很多新领域的探索。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范围的正当性与未成年人公共利益的界定标准密切相关。明晰未成年人公共利益的界定标准,不但可以为检察机关提起未成年人公益诉讼提供指引,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检察机关在探索未成年人公益诉讼过程中的顾虑。未成年人身、心、情、意、志的全面良好发展是界定未成年人公共利益的实质标准。对未成年人侵害的不特定性、持续性和代际传递性是判断侵害未成年人公共利益程度的标准。检察机关启动未成年人公益诉讼的宜采用“二元标准”,在未成年人公共利益已经受到侵害的基础上,将未成年人公共利益有被侵害的风险也作为综合考虑的要素。  相似文献   

4.
罗琼 《法制博览》2023,(26):39-41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生态文明法律制度重要组成部分,是守护绿水青山的重要法治防线。2023年是自2013年《民事诉讼法》立法确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第十年,回顾过去十年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历程,我国以司法力量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制度逐步完善,司法参与环境治理的机制更顺畅,公益诉讼已经成为我国环境法治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实践中,需要积极关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主体变化,不断扩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主体范围,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环境公益诉讼中作用,形成以检察机关为主要力量的环境民事公益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建立和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学者们的呼吁。建立和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是解决社会性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开展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当今,各国的公益诉讼立法趋势是不断扩大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范围,而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仍然将公民个人排除在公益诉讼原告之外,使得许多公益诉讼因资格不合而无法正常启动。个人提起公益诉讼虽然会有滥诉、浪费司法资源等弊端,但从我国公益诉讼的实践来看,赋予公民个人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是大势所趋。本文将从公民作为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的当事人适格、法理学依据、社会客观需求和司法实践等几个方面作简要浅析。  相似文献   

6.
张骞 《法制博览》2014,(2):82-83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关于公益诉讼的规定,它对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完善我国诉讼法制度是十分重要的。文章在阐述了公益诉讼的一般理论和制度价值之后也对我国现行公益诉讼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公益诉讼的诉讼主体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探讨,以此来帮助这项诉讼模式逐渐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李居 《法制博览》2023,(24):109-111
党的二十大指出,需完善公益诉讼制度。近年来,电信诈骗、网络诈骗频发,归根结底是因个人信息被大规模收集、倒卖,检察机关通过提起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能够有效遏制滥用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个人信息保护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出台也为检察机关提起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公益诉讼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但个人信息检察公益诉讼保护仍然面临许多障碍,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个人信息检察公益保护的必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公民个人信息检察公益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行政公益诉讼作为保障公共利益的诉讼,虽然近年来在公益保护领域展现出强大活力,但随着制度推进、实践深入,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理论和实务界对此讨论不断,其中较为凸显的是对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探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环境,其原告主体资格应当趋向多元,以保证更多人能享受到绿色发展的红利。当前我国法律对于行政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的规范较为单一,社会组织要成为公益诉讼原告困难重重,而检察机关作为原告,权利与义务又存在一定的冲突,而公民要想作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更为困难,亟需推行环境公益诉讼原告主体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简易程序出庭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既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节约诉讼成本,更有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保护。本文在阐明未成年人简易程序公诉人出庭地位与作用的基本上,对未成年人简易程序出庭模式和法庭教育阶段的设置提出了操作性的建议,以进一步完善未成年刑事检察制度。  相似文献   

10.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270条明确规定了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成年人到场制度.成年人到场参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办理,旨在让第三方介入诉讼监督司法程序,是一项切实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特殊诉讼制度。为了解决司法实践中的相关问题,规范和完善这一制度,需要对到场人员进行限定,在通知到场中关注相应的程序注意事项,对于到场的成年人明确其到场的具体作用以及行使何种权利,作为检察机关还应在成年人到场制度中关注权力与权利的双向监督。  相似文献   

11.
李昊 《法制博览》2015,(6):102-103
公益诉讼,从字意上理解而言就是相对于私益诉讼而言的。民事公益诉讼主要是指相关的国家机构、社会团体以及公民个人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主要是针对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而提出的司法诉讼。笔者基于《民事诉讼法》关于公益诉讼的原则以及实施框架,分析公益诉讼的制度规定,并深入了解民事公益诉讼的实施情况,并围绕民事公益诉讼的客观范围、诉讼类型以及诉讼原则、诉讼范围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如何构建完善我国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以及实施流程,从而加强对于公共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崔红丽 《法制博览》2013,(7):173-174,81
2013年1月1日生效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公益诉讼条款,为各地检察机关的诉讼实践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该法对公益诉讼只做了原则性的规定,并未对公益诉讼的具体内容进行细化,所以各地检察机关对参与公益诉讼方式的探索并未停止。目前我国检察机关所提起公益诉讼主要有三种方式:直接起诉、督促起诉和支持起诉。本文就立足于理论的基点对这三种方式进行评价,深入剖析公益诉讼制度,以达到完善公益诉讼体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李垚 《法制博览》2023,(25):148-150
我国现阶段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界定在环境污染类、破坏资源保护类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未被纳入民事公益诉讼中;现代生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冲击与破坏日益严重,急迫呼唤构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途径。本文通过参照环境公益诉讼中原告起诉程序的规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合法途径进行分析,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诉讼的原告扩大至传承人、文化主管部门、检察机关;能够更加完善现有制度在公益保护上的不足,同时促进社会法治化进程日趋完善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未成年人保护法》、《刑事诉讼法》以及《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然而在未成年人刑事诉讼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法定代理人并不都能切实维护未成年被告人的权益,这一问题受到司法实务界的普遍关注。在未成年被告人被公安机关传唤或采取强制措施、直至进入审判程序中,其基本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维护,尤其是一些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合理保护,这是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巨大漏洞,也是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的缺憾。本文将讨论未成年人法定代理人的范围、意义和作用以及制度建设,深入总结、挖掘出其存在的弊端。为弥补法定代理人制度的不足,笔者提出一种新型的维权制度——未成年人公益代理人制度,并试图通过对这一制度的深入分析,说明在现行的刑事诉讼制度中,引入公益代理人制度,对于维护未成年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四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法定代理人制度分析,其中主要是通过对这一制度的解说来说明其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未成年人公益代理人制度,以寻求解决上述不足的方法,并对其具体要求进行了规范。第三部分是针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基本情况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以更好的维护未成年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最后一部分为结束语。  相似文献   

15.
胡志翔 《法制博览》2013,(10):178-179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能够有效地保护环境公共利益,但是我国2012年民事诉讼法中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还只是初步性、试探性的,与制度化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建议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进一步完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应明确检察机关和环境保护组织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应设置环境公益诉讼的前置程序以避免滥诉并提高环境公益保障的效率;应加大适用物质性赔偿甚至惩罚性赔偿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诉讼监督主要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能够依法进行,还需要保障未成年人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免受强势力的不当侵害。因此,这也决定了在未成年人刑事按键诉讼监督的独特之处。文章就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监督价值的选择为基点,对其工作重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涉少家事案件中,未成年人不直接参与诉讼成为普遍现象,涉少家事案件蜕变为成年人之间的普通诉讼。法院在案件审判中也未体现对未成年人利益的特殊、优先考虑,未成年人案件的"成人化色彩"不利对于未成年人民事权益的保护。我国应借鉴域外立法,适当扩张未成年人在家事案件中的诉讼行为能力;构建庭外对话机制,畅通未成年人的表达渠道;建立法官依职权适度司法干预的审判方式;坚持未成年人利益优先保护原则,从而弱化当前涉少家事案件的"成人化色彩",实现未成年人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努力在司法公正与诉讼效率之间寻找平衡点而实现定分止争。未成年人犯罪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具有应然要求与实然需求。未成年人犯罪在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应当权衡程序从简与未成年人权利保障、实体从宽与罪责刑相一致以及未成年人犯罪适用认罪认罚从宽与受害人诉讼权益保护这三重关系。然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方兴未艾,大框架下的实施细则亟需完善。  相似文献   

19.
2017年,我国正式确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2019年经过为期两年的试点实践,确立了诉前程序制度.设置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可以让行政机关有效改进工作问题,履行法定职责.公益诉讼实践证明,诉前程序可以解决大多数案件问题,节约司法资源,实现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价值.当前《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比较笼统,各地检察机关办案中存在...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特别诉讼程序的确立,给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从目前的司法实践看,有必要从未成年人特别诉讼程序施行和适用的组织保证、模式延伸、权益保障、社会支撑四个方面出发,探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发展的新路径,从而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