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极端势力在孟加拉国的出现比较晚,但发展很快。孟现有13个伊斯兰极端组织和12个左翼极端组织。本文简介了4个知名度高和具有影响力的极端组织,分析了孟极端势力活动的现状与特点,总结了现阶段孟政府应对极端势力采取的重要举措。由于极端势力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孟政府打击和全面遏制极端势力之路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九一一事件后中亚宗教极端势力的重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 0 1年九一一事件之前宗教极端势力在中亚有两个高峰期,表现形式为传播激进思想、制造恐怖事件和进行武装袭击。美国打击塔利班使中亚宗教极端势力遭到重创,之后中亚宗教极端势力分化、重组成“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伊斯兰解放党、中亚伊斯兰运动和“社会”等组织。本文详细阐述了九一一事件后中亚宗教极端组织的分化与重组,比较分析了九一一事件前后中亚宗教极端势力的变化,并认为,中亚宗教极端势力在向“全球化”、政治化和反西方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是未来中亚国家社会安宁与政局稳定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3.
巴基斯坦与伊斯兰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月12日,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表示巴将维护伊斯兰教义,坚决打击国内宗教极端势力,清除恐怖活动。本文试图对巴基斯坦伊斯兰教的历史作用、巴主要宗教派别和组织、巴宗教极端势力的影响和发展原因以及巴政府整治宗教极端势力的措施和前景等问题进行一次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余国庆 《西亚非洲》2007,(10):45-50
梅厄.卡罕是当代犹太极端势力的鼻祖和精神领袖。虽然卡罕已去世多年,但他及其创立的"卡赫运动"在以色列仍有很大影响。以色列犹太极端势力的产生是阿以冲突和矛盾在以色列国内政治斗争中的一个反映。以色列政党和国家的右倾化为犹太极端势力的滋生与发展提供了土壤。犹太极端势力为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不惜暗杀国家政治领导人。犹太极端势力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对国内政治的发展产生影响,并成为以色列未来实现以巴和平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5.
中东是伊斯兰极端势力的策源地和大本营,同时也是国际伊斯兰极端势力泛滥的“重灾区”。据统计,中东地区共有上百个伊斯兰极端组织,它们多崇尚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追求全球圣战,带有强烈反美、反以色彩。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各国严厉打击下,中东的伊斯兰极端势力遭到很大削弱。“9·11”事件后,在全球反恐大气候以及各国竭力围堵打压下,极端组织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不仅“基地”组织遭重创,而且其他伊斯兰极端势力也都“伤筋动骨”。但随着巴以流血冲突持续加剧,美国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并竭力向中东地区兜售“大中东民主计划”,中东反…  相似文献   

6.
中东是伊斯兰极端势力的策源地和大本营,同时也是国际伊斯兰极端势力泛滥的“重灾区”。据统计,中东地区共有上百个伊斯兰极端组织,它们多崇尚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追求全球圣战,带有强烈反美、反以色彩。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各国严厉打击下,中东的伊斯兰极端势力遭到很大削弱。  相似文献   

7.
土耳其的伊斯兰极端组织是伴随着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兴起和意识形态的分化而出现的,是极端伊斯兰势力对伊斯兰教的工具性解读和对伊斯兰教暴力面的无限放大,对土耳其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产生了较大影响。土耳其的伊斯兰极端组织互不统属,社会基础、斗争纲领复杂多样,而且许多组织犹如昙花一现。本文主要通过对土耳其伊斯兰极端组织的概述、对颇具代表性的土真主党与卡普兰社团的简介,来阐释土伊斯兰极端组织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9·11事件"以来,"东突"势力中的极端恐怖组织日趋边缘化并出现分化。其中一部分组织"圣战化"倾向日益突出,其威胁仍在上升;另一些组织则与相对较为温和的"东突"分裂组织合流,加快整合进程;与此同时,"东突"势力主流实行策略调整,试图扭转劣势。由于与极端恐怖势力藕断丝连以及内部的权力斗争,"东突"的这一轮"转轨"努力成效有限。本文剖析了这些新动向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东突"分裂势力的发展趋势,认为"东突"组织中"东伊运"等恐怖组织出现边缘化、"圣战化"趋势,而"世维会"的影响则呈不断扩大之势,有可能确立其在境外"东突"分裂势力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9·11事件后,美国等西方势力加大了对俄罗斯、中亚地区非政府组织的利用和支持力度,将其作为推广“民主”的重要手段。俄罗斯和中亚的非政府组织大致有宗教性非政府组织、民族主义非政府组织等七个类型。各种性质的非政府组织的存在一方面有益于中亚各国和俄罗斯的民主化进程,同时,也滋生了极端民族主义、极端宗教主义和恐怖主义,严重损害了这些国家的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提起巴阿境内的极端组织,学界习惯性地直指"基地组织"与"塔利班",而对于"哈卡尼网络"并没有足够重视,只是简单地将其归为一个地方性犯罪团体,并认为它的目标也就仅限于骚扰阿富汗几个地方区县政府。但实际上,哈卡尼组织对于整个巴阿局势,甚至周边版块,包括南亚地区、中亚五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它试图通过对印度人或印度在阿富汗修建的基础设施发动恐怖主义袭击,获得巴基斯坦的好感,拉拢巴基斯坦的恐怖主义组织,并与中亚各国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展开合作,积极构建一个以阿富汗为基点,辐射南亚、波及中亚地区的极端势力网络。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以来,中亚地区宗教极端势力趋于活跃:趁中亚部分国家政局动荡和社会危机加紧向政坛渗透;利用中亚地区新一轮伊斯兰化思潮加大极端思想宣传;完善组织体系和实施新的暴力恐怖活动。中亚地区宗教极端势力的活跃将对地区国家政治、经济建设、地区间国家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对中东地区民族与宗教问题造成巨大冲击。战争的结果使该地区 各种力量对比进一步失衡,加速民族与宗教矛盾和冲突的发展,以及其极端势力和国际 恐怖势力的结合。伊拉克正成为宗教极端思潮和运动的新策源地。美国推行改造中东的 计划,将催化伊斯兰教世俗力量和极端势力的逆向发展,引发激烈冲撞。该地区民族和 宗教冲突将进入新的活跃期。防止大国插手,警惕民族自决原则的嬗变和滥用,对我国 反对民族分裂的斗争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范围内伊斯兰运动的复兴,促使原苏联地区特别是中亚和北高加索地区的伊斯兰势力迅猛发展,并同时催生伊斯兰极端势力。苏联解体后,中亚和北高加索地区一些觊觎国家政权和图谋实现民族独立的宗教极端势力,以"圣战"的名义向世俗政权发难并进行民族分裂活动,致使中亚各国的安全和俄联邦的领土完整受到严重威胁。中亚和北高加索均属原苏联管辖的领土,这两个地区宗教极端势力产生和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中亚伊斯兰复兴、世俗化和全球化、中亚传统社会与传统文化变迁三个角度考察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产生的根源。中亚伊斯兰教的发展存在"文化断层",导致中亚伊斯兰文化发展缓慢、接受外部伊斯兰世界影响滞后。中亚伊斯兰复兴对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的产生有重要促进作用,推动中亚伊斯兰教发生量变与质变,令伊斯兰激进思想向极端思想演变、原教旨主义组织向极端组织演变。世俗化、全球化对中亚传统伊斯兰社会造成的巨大冲击,"文化全球化"引发出的世俗力量与宗教力量的冲突,成为宗教极端思想、宗教极端势力产生的重要原因。中亚国家独立后,传统社会与传统文化进入解体和重构时期,无论在价值观方面,还是伊斯兰信仰方面都出现了思想裂痕,让宗教极端主义有机可乘,得以内外结合、滋生。  相似文献   

15.
南亚(包括阿富汗)穆斯林人口约4.2亿,其中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马尔代夫为穆斯林主体国家,四国穆斯林人口比例均在80%以上。南亚是受伊斯兰极端主义威胁最早、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极端组织较多,恐怖事件频发。“9·11”事件后各国都援引相关法律打击取缔极端组织。巴基斯坦取缔了15个伊斯兰极端组织及其变体。孟加拉被印度及西方称为恐怖组织新“天堂”,据称境内的极端组织不少于15个,政府已取缔3个。阿富汗是伊斯兰圣战运动的策源地之一,塔利班时期极端势力达到巅峰,目前还活跃着塔利班、“基地”和伊斯兰党等组织。印度以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及东北几邦较为集中,政府已公布12个恐怖组织的名单。  相似文献   

16.
中东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IS)窜起后,迅速成为国际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新中心。2015年,该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连续制造了多起恐怖袭击事件,显示其威胁已由中东地区向全球蔓延。毗邻中东、一直饱受极端主义困扰的中亚地区也成为"伊斯兰国"极端组织渗透与影响的重灾区。原来接受"基地"组织领导和支持的中亚本土及寄身于中亚的极端势力也纷纷投靠"伊斯兰国"极端组织,或与之形成合流,传播和宣扬极端伊斯兰主义,招募人员前往中东参加"圣战",制造或威胁制造恐怖袭击。基于中亚地区自身安全的脆弱特性,"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已经对中亚的安全构成多重威胁。  相似文献   

17.
"9·11"事件后,美国将伊斯兰极端势力特别是带伊斯兰色彩的恐怖主义确立为首要威胁,美国与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斗争成为影响国际局势变化的一条主线。与人类认识世界其他事物一样,美国对"伊斯兰威胁"的认知也经历了不断深入的过程。美国国内政治和国际地位的变化以及伊斯兰主义运动的发展都是影响美国对其认知与政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尼日利亚本土伊斯兰极端组织博科圣地(Boko Haram)2002年成立,活跃于尼东北部,有尼日利亚的塔利班之称.该组织以在尼日利亚东北部建立纯粹的伊斯兰哈里发国为目标,频繁暴力攻击境内的基督教及军政和平民目标,成为尼国内重要的反政府势力.近年来,通过与“基地”组织和索马里青年党等国际暴恐势力加强协作,博科圣地逐步蜕变为国际圣战组织,对地区及国际安全威胁日益增大.  相似文献   

19.
从世界民族分裂主义看车臣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后出现的第三次世界性民族主义浪潮的消极面十分突出,这就是危害极大的民族分裂主义.在其影响下,车臣民族极端势力走上了闹独立之路.与此同时,车臣内外的宗教极端势力与其相勾结,为民族分裂主义活动推波助澜.对这两股势力的结合必须予以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20.
也门向来是基地组织等伊斯兰极端、恐怖势力活动的天堂。9.11后,美国与也门联手打击也门境内的基地组织,一度使这里的极端恐怖活动步入低谷。但受也门国内政治社会动荡、经济崩溃以及基地组织加强渗透等因素的影响,2006年以来也门境内的恐怖分子再掀新的恐怖浪潮。2009年12月25日,受训于也门基地组织的穆塔拉布更是制造了炸机未遂案,再次引发世人对也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