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对回族青少年的文化疏离感量表进行修订,并采用正式量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回族青少年文化文化疏离感及其各维度在多种人口学变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父母民族身份是影响文化文化疏离感的重要变量,其中"父亲是回族,母亲不是"的学生文化疏离感最高。对文化疏离感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2.
王晓霞 《学理论》2010,(11):79-80
回族汉译阿文经典是明末清初在经堂教育兴起后,江南回族中具有学贯回、儒、释、道的学者适应回族社会发展需要而兴起的"以儒诠经"活动,对回族自身发展以及回族宗教文化的提升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回族形成之后民族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5)
从宁夏同心县回族婚俗文化角度着眼,对同心县过去与现在的回族婚俗做了一个概况性描述和初步研究。探讨社会发展中,回族婚俗变迁对民俗事项的影响,提出杜绝婚姻被商品化,保持婚俗的淳朴性以及在变迁与适应中能够健康传承婚姻民俗事项。  相似文献   

4.
《民主》2016,(2)
正北方之星民族幼儿园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最具特色优秀民办幼儿园",是目前北京市规模最大的民办少数民族幼儿园。其集团董事长吴英为回族,园长曾化为满族。幼儿园除保持北方之星幼儿园传统的艺术教育特色外,还具有鲜明的民族教育特色。幼儿园创有一套独具特色的民族学前教育方法,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民族语言、民族舞蹈、民族音乐、民族食品、民族建筑等民族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同时,以  相似文献   

5.
马杰 《学理论》2010,(10):137-138
回族在形成的过程中语言的转化起着相当的作用,在将其母语转变成汉语的过程中,把许多母语词汇代入汉语之中,形成了回族语言中的特殊用语,生动体现了回族长期形成的独特而深远的民族文化。笔者试图介绍回族语言的演变历史和回族特殊用语的现象,通过调查分析讨论回族特殊用语在城市中的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回族花儿"为切入点,对"回族花儿"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归纳和进一步阐释.在归纳"回族花儿"的同时,提出西北回族口头传统保护性研究的人类学视野及其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7.
左红卫 《学理论》2013,(18):196-197
1934年9月成立的新疆回族文化促进会(简称回文会),是群众性文化团体。回文会成立后,积极筹措资金,发展回族文化教育,兴办小学、民校、夜校、妇女学校等。回文会发展本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疆回族民众的文化素质,为发展新疆民族教育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11)
"拔步长"是流传在湘西武陵山脉土家族地区的一种原始戏剧,以其独特的服装(茅草)造型及"丑"俗的舞蹈语言闪耀于世界艺术之林。本文重点探索了其化石性留存的动因:地理、政治、文化、信仰、价值取向、依附、生产力……同时,基于其当前生境状态,提出了其传承的外在框架和内在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9.
史春燕 《学理论》2012,(28):140-141
近代资本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入及影响,在中国掀起了"教育救国"的呼声,许多新式教育在中国建立了起来。在这种大的社会氛围的影响下,回族在近代与国内其他民族一起走上了逐步觉醒的道路。在民国时期,回族军阀马步芳家族成为青海真正的统治者。为了立足于回族社会,也为了本民族社会地位的提高,在马步芳家族的推动下,青海回族教育得到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回族伊斯兰教音乐是伊斯兰教宗教的文化产物,是伊斯兰教宗教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宗教形式,它随着伊斯兰教在呼市地区传播的历史、地域、经济、人文等因素发展和变化,而呈现出呼市地区特有的回族伊斯兰教宗教音乐特征。而呼和浩特地区回族伊斯兰教音乐正是回族人民将自己的宗教信仰深深扎根于该地区的综合体现,是回族伊斯兰教宗教音乐与我国本土多元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明确地体现出我国多民族音乐艺术融合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这三种文化类型的边界逐渐模糊,其中的融合共通之处则在加强.这三种文化不仅在共时性上存在横向的交叉关系,而且在历时性上也以传统民族文化心理积淀为主体现着渗透关系.这种关系促成了三元结构中的"共享文化".对于"共享文化"的探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电视剧的创作视野,深化创作理念,从而在把握具体的电视剧文化形态兼顾多元文化需求方面有更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4,(32)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及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清真寺作为联系回族穆斯林社会内外部的纽带,除了作为宗教活动的场所外,也逐步显现出为城镇回族穆斯林提供日常生活服务的功能。通过对清真寺一般功能、社会功能延展及其原因的分析,重点研究了现代化进程中新疆回族穆斯林传统文化变迁的进程、原因以及对时下回族穆斯林群体的互动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35)
对白寿彝先生新中国成立前的回族史研究进行梳理,指出白寿彝先生的回族史研究具有爱国性,其核心思想具备唤起回族民众对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要义,希望通过史学研究来推动国内民族的相互理解,体现了白寿彝作为知识分子的良心与风骨。  相似文献   

14.
马珂 《学理论》2011,(22):247-248
回族是我国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回族的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承袭、世代流传下来许多优良的道德传统,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变化着,并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思想,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进一步发扬回族伦理道德的积极精神和优良传统,对促进民族感情的认同、社会心理的平衡和民族团结,具有宝贵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位夹在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之间的"奖学金男孩",理查德·霍加特在化解自身阶级身份认同危机的过程中,逐渐选择成为一名在中产阶级里替工人阶级发声的"边缘人",并创造了文化研究史上的第一种替代性话语——工人阶级文化话语,以自传性书写的方式实现了自我救赎和升华。在社会高度流动的今天,文化研究应该引导更多的"边缘人"走霍加特所开辟的化解与升华之路,挖掘"边缘人"所在群体未被开发的文化资源并以此建构替代性话语,推动文化向民主、多元和创造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70年来,新中国的文化政策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在延安时期,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新中国的文化政策的理论源头。新中国成立前夕,《共同纲领》的制定、通过,使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上升为全国性的文化政策。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为文化政策的调整指明了方向。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挫折之后,伴随着拨乱反正任务完成和改革开放事业开启,中国文化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政策逐渐形成,并表现出明显的历史传承性和时代创新性。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4,(36)
作为回族伊斯兰宗教教育主要形式的经堂教育迄今已历经四百多年,在回族民间仍然发挥着其培养伊斯兰教接班人的独特作用,同时对传播伊斯兰文化知识及构建和谐社会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下中国正处于急骤的社会变迁中,经堂教育亦毫不留情地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面临着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8.
马云晋 《学理论》2012,(26):130-131
民国时期,陕西回族初等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回族初等教育可以分为回族教学教育、回族女子初等教育和陕甘宁边区的回族初等教育这三种类型。这个时期的陕西回族初等教育在陕甘宁边区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作用下与国统区的回族初等教育有明显的对比,可以对民国时期陕西回族初等教育的发展脉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族是中国人口较多、分布较广、信仰伊斯兰教的一个少数民族,是由古代中亚细亚人、波斯人、阿拉伯人与中国汉族等民族在历史上融合而成的一个年轻的民族。作为中国民族大家庭一员的回族,对中国的历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回族喜...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1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生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一部分,回族流动人口占有重要比例,由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特殊性造成自身的社会认同出现差异。本文通过对武汉洪山区进行调查,运用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文献分析法获取资料,分析新生代回族流动人口社会认同的现象及造成原因,提出从政府部门、社区、流动人口群体等方面的建议,旨在加强新生代回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