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海外华商网络的深入研究及资源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20世纪下半期以来 ,海外华人经济取得了辉煌成就。海外华人的经济实力 ,尽管估算的数据不一 ,也难做到精确 ,但已被公认为是国际资本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东西方学者、商家、企业、政府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其成功的缘由和条件。在众多的研究中 ,无不承认遍布世界的华商网络是华人经济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华商网络是以宗亲关系、乡土关系和行业关系为纽带的商际网络。美国南弗罗里达大学DajinPeng认为 ,作为一种非正式的一体化模式 ,华商网络由于其多样性和可以跨越一些障碍而显得更为高效 ,在没有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的情形下华商网络…  相似文献   

2.
“华商”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概念,一般指具有中国国籍或中国血统、具有中华文化特质、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商人群体,其中包括港澳商人、台湾商人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中从事商业活动者。他们被统称为“世界华商”。从中国大陆走出去,正活跃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中国大陆商人,也在此研究之列。国际上有的研究者把在中国大陆的商人也称为世界华商的一部分,本文研究对象不包括这批商界人士。  相似文献   

3.
在众多的研究中,无不承认遍布世界的华商关系网是华人经济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东南亚在世界经济中的迅速崛起,更引起人们对华商关系网的重视,因为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华商关系网。既然华商网络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已引起了不少国家的重视,作为30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的祖籍国——中国,更应该重视和研究海外华商网络,并在我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中更好地借助这个网络。本文仅对华商关系网在我国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中的作用做初步探讨。一、华商关系网在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中作用的主要文献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有所…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有关海外华人商业网络的社科文献进行回顾和批判,再从国际政治经济学和比较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提出假设性框架,以供论证海外华商网络、国内结构及东亚地区三者之间的关系。透过长历史周期观察东亚地区的演变过程,本文发现海外华商网络是基于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和地区组合,形成具有东亚地区特性的“社会-市场”联系。最后,本文论述海外华商网络在不同的国内“政治-社会”结构下的变化,以及对东亚地区的重新建构。换言之,海外华商网络被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共同力量所塑造时,也重新塑造了地区的发展模式和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及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2008年,中新社课题组再次对本年度世界华商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进行评析。今年,我们所关注的“华商”群体和2007年相同,依然指具有中国国籍或华裔血统、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商人群体,包括港澳商人、台湾商人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中从事商业活动者。他们被统称为“世界华商”。从中国大陆走出去,正活跃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中国大陆商人,也在此研究之列。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视野的华商经济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1991年开始的世界华商大会,每届都把华商与世界经济的互动关系列为重要话题.在学术界,王庚武先生在10多年前曾经提出①,应该对华商中介作用及其贡献进行深入研究,而目前尚未发现学术界的积极回应,笔者就此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马来西亚经济稳定增长为本地华商的成长提供了较好的宏观环境,华商资本的绝对值不断增加,华族依然是国内拥有有限公司股权最多的族群。不过由于国有资本和土著私人资本的扩张,华商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呈下降趋势。华商大企业行业分布广泛,保有强大实力,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但总体实力与官联、土著大型企业相比稍逊一筹。华商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发展空间广阔,在马来西亚经济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通过社会资本理论来论述东南亚华商投资中国大陆的特点。为了更好的利用关系、网络等社会资本,实现投资利润最大化,东南亚华商早于西方资本对中国大陆特别是侨乡地区进行投资。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资本优势,许多东南亚华商首先对香港进行投资,进而以香港为基地对中国大陆投资。东南亚华商成功地利用社会资本优势以较少的资金成本实现了跨国经营,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通过社会资本理论来论述东南亚华商投资中国大陆的特点.为了更好的利用关系、网络等社会资本,实现投资利润最大化,东南亚华商早于西方资本对中国大陆特别是侨乡地区进行投资.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资本优势,许多东南亚华商首先对香港进行投资,进而以香港为基地对中国大陆投资.东南亚华商成功地利用社会资本优势以较少的资金成本实现了跨国经营,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郑达 《东南亚纵横》2009,(12):87-91
马来西亚华商对华投资的原因诸多,本文研究表明,在马来西亚华商对华投资中,中马两国关系的发展、投资环境与两国经济政策的发展与完善起了重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而华商网络、华人文化的优势也是影响马来西亚华商对华投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郑达 《南洋问题研究》2009,(3):67-76,82
马来西亚华商人数众多,发展道路曲折,是海外华商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投资,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马来西亚华人资本。本文就马来西亚华商在中国投资的发展阶段、主要特点、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作一概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越南华文教育近年来出现较明显复苏,华文从华人的民族文化载体逐渐发展为越南社会加强与中国经济文化联系、寻求更多发展机遇的有力工具。这些新现象为传承越南华族文化、增进中越交往与合作创造了积极条件。针对当前越南华文教育的资金、师资、教材等问题,中国可在越南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加以补充与协助,为中越关系的深化发展增添动力。  相似文献   

13.
华商网络的成功,来自于其内部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机制,它对于克服现实中大量存在的非正式贸易与投资壁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五缘关系”是华商网络内部信息交流机制的核心,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多种交流方式与渠道,而且多种交流方式之间可以相互重合;华商网络内部区分成员的标准越松散,那么成员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就变得越为困难,但如果区分成员的标准过于严格的话,又会造成华商网络规模过小,从而不利于华商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俄裔(俄罗斯裔)的汉语族称有数种,这些汉语族称与俄裔的族群认同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俄裔的血缘构成对他们的族群认同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华商在香港的经济活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一直是东南亚华商投资与从事商贸活动的中心,也是东南亚与中国大陆进行经贸联系的中介,1980年代以来,香港更成为东南亚华人企业投资中国的桥梁。二战后,东南亚华商在香港的投资额越来越大,东南亚华人资本已成为香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华商在港企业造成了大冲击,但是大多数华人在港企业还是克服困难,度过了难关。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与东盟正在积极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大好时机。现在,中国是东盟第四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双方贸易额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7年双边贸易额达2025.5亿美元。截至2007年6月底,双方累计相互投资总额已达4541乙美元。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studies East Asian political economy from a regional perspective.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showed that East Asian economies are highly regionalized. However, the linkages among Asian economies, mostly informal in nature, often appear "invisible" to many in the West, who focus more on the states and formal institutions. Drawing on a broad set of literature mostly in Asian languages, this paper provides a systematic study of informal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 which consists of not only regional production networks, but also ethnic Chinese business networks and subregional economic zones. It finds that the three informal mechanisms have formed an interrelated pattern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 The nature of the economic networks is very useful in explaining the Asian crisis and the different performances of East Asian economies in the crisis. The crisis has also resulted in profound changes in informal integration. While the Japanese–led production networks have been greatly weakened, the Chinese Economic Area is rising, driven by the ethnic Chinese business networks and subregional economic zones. As a result, the Japan–dominated "flying geese pattern" has been broken.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Greater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ve also been enhanced and are out–competing the Japanese production networks. Many of the new developments have been ignored in the West but they are key factors that will shape the future of Asian and World political economy.  相似文献   

18.
The paper analyses Greece’s relations with China and highlights the crucial role of specific business interests in strengthening bilateral ties. Greek–Chinese political contacts, as well as trade, investment and touristic flows, hav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last decade. The concession of the Piraeus port to the Chinese company COSCO was the major turning point for the relationship. The paper notes a strong influence of shipowning interests in Greece’s foreign policy decision-making system which has conditioned the development of Greek–Chinese relations.  相似文献   

19.
从1910年泰国拉玛六世登基到1944年披汶·颂堪军人政权的垮台,在这30多年的时间里,泰国统治阶级掀起了泰中关系史上的第一次排华浪潮。可以说拉玛六世最先拉开了排华运动的序幕,创建君主立宪制的民党政府则将排华丑剧推上了舞台,而披汶·颂堪政府则把这出丑剧表演得淋漓尽致。纵观这期间的排华政策,几乎都是以“限制华人政治权利、打压华人经济、阻止中华文化传播”为主线,但在具体措施上略有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