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副结核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以肠道慢性增生性炎症为特征的传染病。本病的生前诊断除了根据临床症状和粪便检菌外,主要检疫手段是靠免疫学诊断。目前使用较多的免疫学诊断方法是皮内变态反应、补体结合反应、间接血凝反应(以下简称变态、补结、血凝)和琼脂扩散反应等。为提高本病的检出率和控制本病流行,我们进行了免疫学诊断方法与免疫病理形态学的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2(IL-2)作为一种淋巴因子,1976年由Morgan等发现,当时称其为T细胞生长因子(TCGF),到1979年第2次国际免疫学会议淋巴因子分会上才被正式命名。现已证明,IL-2不仅是TCGF,而且具有广泛的免疫增强及免疫调节活性,同时还具有广谱的间接抗肿瘤活性。目前,它是国际上所有淋巴因子中研究得最多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免疫荧光技术是1941年Coons等首创的一种免疫学试验方法,曾有人用于检测动物弓形虫病,但尚未见用本法检测人血清的报道。1983~1986年《中国人畜弓形虫病调查研究》协作组建立了玻片虫体免疫荧光试验(TSIF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IFA)、直接免疫荧光试验(DIFA)3种方法,进行了人群、动物血清的检测。 (一)材料及方法 1.直接允疫荧光试验:1986年俞乃勋等制备高免疫血清(效价达1:1024以上)提取  相似文献   

4.
自从Voller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SA)检测寄生虫病抗体以来,ELISA作为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免疫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寄生虫病的诊断研究。 羊脑脊髓丝虫病是一种由牛腹腔丝虫感染期幼虫侵袭,而引起患羊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失调的寄生虫病。对于该病的免疫学诊断研究,相继有琼脂糖凝胶双向扩散试验和皮肤变态反应。应用ELISA检测羊脑脊髓丝虫病抗体的研究,尚未见有报道。本文应用微量间接ELISA,对21只人工感染羊的攻虫后系列血清进行检测,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5.
旋毛虫病(Trichinellosis)是由旋毛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其宿主领域广泛,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100多种哺乳动物,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给牧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研究旋毛虫病的检测方法是防制本病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人畜旋毛虫病的检测方法有直接法(包括压片镜检法及人工胃液消化法),间接法(包括皮内试验及血清学方法)两方面。近年来,随着分子免疫学、免疫化学及免疫细胞化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使旋毛虫病的免疫学诊断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筛选出新的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Mycoplasma capricolum subsp.capripneumoniae,Mccp)特异性分子诊断靶标。首先通过全基因组本地BLASTp方法筛选得到Mccp理论上特异的蛋白基因序列,经BLASTn验证、优选特异性基因92.1作为候选靶标,设计引物92.1F/R,采用普通PCR体系检测4株Mccp(1801、1601、1309F、Zly-14)和7种其他支原体基因组DNA,包括无乳支原体(Ma)PG2、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Mmc)PG3、Mmc YG(前称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大菌落型,MmmLC)、绵羊肺炎支原体(Mo)Y98、山羊支原体山羊亚种(Mcc)Ckid、牛支原体(Mb)08M、李奇氏支原体(Ml)PG50,并检测Mccp、Mo、Mmc人工感染羊试验样本DNA,评估该体系的特异性。结果表明92.1F/R引物只能从Mccp菌株及其感染试验样本中扩增出509 bp目的条带,证实该引物可用于检测Mccp,92.1序列可作为CCPP新的核酸诊断靶标,为CCPP诊断和实验室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7.
关于口蹄疫病毒定名和简化专用术语,建议只用“型”(type)和“亚型”(sous-type)两个名词。在研究“型”和“亚型”的时候,可用免疫学和血清学两种方法。 这两种方法的差别,并不影响所谓血清学和免疫学两种亚型的本质差别。虽然免疫学方法的操作有时较难,但它是基本的一种方法。而血清学方法(主要是补体结合试验)的应用则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淋巴管炎是马属动物的一种由伪皮疽组织胞浆菌致发以局部淋巴结和皮下淋巴管(尤其颈部和四肢等)脓性发炎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其病原于1873年由Rivolta从溃疡脓液中发现,但对本菌的命名,直至1934年才定名伪皮疽组织胞浆菌(Histoplasma facimirosus)。本病流行世界各地,亚洲、非洲、欧洲分布广泛,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流行严重。近年来,关于本病的免疫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现仅就免疫诊断技术、抗原构造、菌苗研制简介如下。 (一)伪皮疽组织胞浆菌快速生长的研究 在免疫学的研究中,病原菌人工培养生长的速度,直接影响着研究周期。本菌人工培养的生长恒须几个星期才出现菌落,2~3个月才能发育成熟。由于本菌的人工培养具多型性的特点,所以早年曾进行转  相似文献   

9.
1938年Mann和Keilin在进行牛血红细胞分级分离时,发现一种淡蓝色的含铜蛋白,但对其生理功能尚不清楚。31年后,McCord和Fridouich发现该蛋白具有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发生歧化反应的活性,故命名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作为一种新型的酶制剂,在美国、西德等国已有产品,商品名为Orgotein,Ormete-in,Palasein,Cu,Zn-SOD等。由于它可能与机体的衰老、肿瘤的发生、自身免疫病的存在、炎症等疾病有关,因而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目前,国内外对SOD的纯化、性质及应用研究十分活跃,本文就有关问题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日本脑炎(Japaneseencephaltitis,JE)是一种由日本脑炎病毒(JEV)引起的人兽共患虫媒性传染病。1924年该病首先在日本得到证实,1935年Taniguchi等对该病的病原学和免疫学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我国于1940年从人脑组织中...  相似文献   

11.
全蝎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有人认为,蝎尾部的疗效高于全蝎,其作用在于蝎毒,因此,对蝎毒的研究引起了各地专家学者的重视,在蝎毒的结构及生物学性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蝎毒的免疫学方面在国内尚未见正式报道。为揭示蝎毒的一些免疫学活性及建立免疫学检测技术方法等,我们作了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Karsch)蝎毒的一些免疫试验,现将琼脂扩散试验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马脑脊髓丝虫病是由指状丝虫(Setaria digitata)的童虫引起的疾病。本病对马匹危害严重。关于免疫学诊断方法,国外至今未见报道,国内已报道的方法有皮内试验和直接凝集试验等。但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许多研究表明,在丝虫科各虫种之间及丝虫与其它线虫之间存在共同抗原成分。Dissanayake等应用牛腹腔指状丝虫成虫冷浸液提取物作为诊断人班氏丝虫病的抗原,高桥顺治等应用犬恶丝虫成虫冷浸液提取诊断人班氏丝虫病的特异抗原,都取得了满意结果。我们在应用对流免疫电泳技术诊断本病的研究中亦发现成虫冷浸抗原(粗抗原)能与许多健马血清发生反应,假阳性率高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有关科技人员对猪囊虫抗原进行了研究。认为猪囊虫抗原成分十分复杂,头节和囊壁混合的匀浆液中含有20余种蛋白质,其中有8种以上的抗原性成分。Flisser(1980)把猪囊虫的头节和囊壁匀浆粗提后,通过免疫电泳对116份阳性血清所产生的沉淀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H8.6等电成分B抗原可同84%阳性血清反应,在被阳性血清识别频率方面,居诸抗原之首。用从猪体收获的囊虫提取物接种小鼠时,B抗原也是被超免鼠血清最频识别的抗原。因此,在猪囊虫病的免疫学研究中,B抗原是十分引人注目的。 (一)B抗原的提纯 Guerra等人(1982)对B抗原提纯作了研究。首先是将去囊液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建立一种高通量、重复性好、特异性高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抗体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用纯化后的PRRSV非结构蛋白7(Nsp7)重组蛋白作为偶联抗原建立PRRSV抗体的荧光微球免疫学检测方法。对检测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2%、4.2%,与其他常见猪病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当单抗浓度低至1 ng/mL时,该方法仍具有高灵敏度。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微球免疫学检测方法能快速检测临床样本PRRSV抗体,为PRRSV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Nicolle和Manceaux于1908年在北非的一种叫做刚地栉趾鼠( Ctenodactglus gondi)的啮齿动物体内首先发现,尔后许多学者对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且已证实从不同宿主分离的弓形虫均属之。1954年Gustafson等率先进行了弓形虫微细结构的研究,相继国外许多学者在这方面亦有所建树。但国内尚未见有关报道。我们为了探索弓形虫微细结构在分类学上和免疫学上的重要性,应用电镜技术对本所分离的GJP株弓形虫微细结构及其在细胞内的增殖情况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凭借酶的作用,使免疫反应在底物上呈现出肉眼可见的色译,并可通过分光光度计或光电比色计读取不同的消光值来判断被检物的新技术。这种方法首先是1966年由Nakane和Avrameas等提出的,后来由Avrameas等(1969、1970、1971)作了较为全面的发展。它是通过化学与免疫学的方法,将酶与抗原或抗体结合起来,使其保持免疫学和酶的活性。当酶的结合物与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之后,在遇到相应的酶  相似文献   

17.
从Sarles 1938年发现Sarles现象(系一种沉淀反应)以来,蠕虫免疫的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由于多细胞寄生虫即蠕虫产生抗体的复杂性和组织培养等的困难,与其他领域相比,蠕虫免疫研究的进展是缓慢的。1960年Jarrett等首创的牛胎生网尾线虫疫苗,发展了对线虫类感染的免疫学防御,并一度商品化(Dictol),但以后的研究和现地应用进展不大。到目前为止,在蠕虫免疫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很少,而且尚未生产出像预防传染病那样,可供在较大范围内预防蠕虫病感染的切实有效的疫苗。  相似文献   

18.
葡萄球菌A蛋白(简称SPA)是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上的一种主要抗原成分,它能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血清IgG分子Fc段非特异性结合,而被结合的IgG本身并不丧失抗体活性,因而可作为一种抗IgG的广谱免疫学试剂。但一般认为马IgG不能同SPA反应。驴血清抗体能否与SPA起反应,尚未见有报道。我们采用酶联SPA的ELISA直接法和间接法测定了SPA对健康马、驴血清抗体和马传贫阳性马、驴血清抗体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9.
由解放军兽医大学刘玉斌副教授、沈阳军区军马检验所苟仕金所长(副研究员)主编,杨本升教授审校以及由宋跃彬副教授等10名微生物学及免疫学专家撰写的《动物免疫学实验技术》一书,已由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于1989年10月出版。动物免疫学和医学免疫学一样,是一门欣欣向荣,发展迅速,涉及面广,实用性强的科学。近十多年来,受到了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刘玉斌副教授等将动物免疫实验技术汇编成册,使其更系统更全面地为科研、教学、生产和医疗实践  相似文献   

20.
抗独特型抗体(Anti-Idiotype Antibodies,抗Id)作为独特型—抗独特型网络中的一员,其功能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目。应用抗Id作探针已逐步成为免疫学研究的一种新型手段。本文拟就抗Id探针的原理及实验方面的一些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