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文明、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明确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和命题。这一概念和命题的提出 ,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 ,实现我国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 ,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在谈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在党的文献上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和命题。 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把建设高度…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必然性,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内涵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政治方向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报告强调应“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江泽民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指出社会文明的结构也应分为三个部分 ,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作为社会文明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其核心是民主政治 ,法治是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一、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民…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三个文明的关系和实现政治文明的根本途径,对于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提出在迈向小康社会的征途中,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并且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必然性,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内涵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政治方向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要有效地进行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做到“五个明确”。江泽民同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阐述,深刻论述了我国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的客观必然性,明确指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内涵、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表明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品格和追求,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参政党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目标,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政治文明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其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也就是说正确处  相似文献   

10.
贯彻十六大精神推进公务员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谈到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时说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断 ,是在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和新形势下 ,对我国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经验的新总结 ,是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的新阶段。这一论断把发展民主政治和建设政治文明作为小康社会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下来 ,使小康社会这一概念更具体、更丰富、更全面 ,既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和现实要求 ,又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愿望 ,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1.
萧斌 《理论前沿》2003,(1):48-48
在全国人民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文件热潮中,武汉政治学会和武汉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近期召开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武汉地区从事政治文明研究的资深学者、有关党政机关的实际工作者和市委、市政府部分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共40多人聚集一堂,就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个时代课题展开研讨。一、政治文明的涵义及其发展形态自江泽民同志提出“政治文明”的概念后,在近一两年全国性讨论中,人们对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进步的说法是认同的。会上…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十六大报告中又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仅是建设现代化社会、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政治目标,是建设区别于资本主义文明的社会主义文明必不可少的政治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实践“三个代表”必不可少的政  相似文献   

13.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谈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一论断,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目标,尤其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史上第一次正式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范畴,既标志着社会主义实践达到的新阶段,又从文明的高度开拓了认识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新境界,开拓了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我们在当前认识政治文明内含与外延的一个基  相似文献   

16.
关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成果的借鉴问题,自江泽民同志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以后,不少学者都著文论述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资本主义政治文明成果不但可以借鉴而且应该借鉴。但如何借鉴,在借鉴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的伟大目标。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政治文明,是主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程序化建设的任务 ,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要组成部分的统战工作也应进行程序化建设。统战工作程序化建设不仅可以促进统战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明建设也有重大意义。统战工作程序化建设必须实事求是 ,从国情出发 ,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里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 :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并明确地提出把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胡锦涛 2 0 0 2年 12月 4日在首都纪念宪法颁布施行 2 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 :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这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取得的新的重大认识 ,也是我们继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  相似文献   

20.
胡永柱 《理论前沿》2003,2(8):35-36
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突出出来,并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实现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这一宏伟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一条任何时候都是绝对不能忽视、不能放松的,否则就会犯历史性的错误。”[1](一)党的领导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前提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全国各族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