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济分析法学方法论的贡献及局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振杰  刘洪波 《现代法学》2005,27(3):95-100
经济分析方法对法学方法论有一定的贡献,如为法学分析提供了一种系统的观察方法,解决了对某些法律制度存在的困惑,初步形成一套传统法学所缺少的分析体系等,但法经济学和法经济分析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其本身的研究领域界限尚不明确、法经济学将问题复杂化的同时却存在偏离经济分析基本目的的倾向、法经济学研究由于方法的高度理论化和无益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以及法经济学的工具理性倾向等;经济分析方法在中国法学研究中可能面临一些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法学有两种观察或研究视角,即内部视角和外部视角。简言之,前者是规范(制度)事实视角,后者是社会(事实)视角。因之,法学也可两分为内部视角的法学和外部视角的法学。前者以法律规范为前提和纽带的制度事实为研究对象,以规范分析为基本方法,并强调规范中心和规范决定论;后者则以法律规范与其它社会事实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并运用其他社会科学,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的方法作为观察和研究法律现象及运作规律的具体方法。它强调社会(事实)中心和社会决定论。法学(尤其法教义学)是社会"科学"的重要一支,与社会科学之间是种属关系,因之,法教义学与所谓"社科法学"之间,在逻辑上不能以并列关系对待。与其说"法教义学与(和)社科法学",不如说内部视角的法学与(和)外部视角的法学。  相似文献   

3.
朱全景 《法学杂志》2007,28(3):109-111
法经济学作为法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其边界应该是法律的经济分析和经济的法律分析。由于忽视和否定经济的法律分析,波斯纳创立的法律的经济分析范式在为繁荣法经济学研究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了极大的误区。就法律对经济的影响和提高人们的福利而言,经济的法律分析比法律的经济分析更加重要。重新繁荣法经济学研究,必须进行经济的法律分析。  相似文献   

4.
法律经济学即经济分析法学,是一个独立的法学流派,它以经济分析的方法研究法律,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重大的意义。法律经济学不仅为我们认识和评价法律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将法律和当代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具有极大的现实价值。法律的经济分析体现在我国的法律现实中,在法律制度的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蔡宝刚 《法学》2004,(6):11-22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法学理论中的永恒主题 ,以往的解析由于过多注重于抽象层面而使之始终显得扑朔迷离。新制度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的实证方法 ,从制度的构架、关联、绩效和变迁的视角 ,对法律与道德的共存、互动、作用和选择等关系进行制度分析 ,以求为解读该难题提供了一种崭新而又形象的理论智识和分析方法 ,并对我国当今的经济建设和法治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法经济学是融合经济学和法学的交叉学科,用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法的效果,而陪审制度则是有几千年历史的,可以保证司法公正的良好制度,本文运用法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我国新的人民陪审制度在现实实施中的不足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法行为是法律规范转化为现实的过程,是现实性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决定了我们在法学研究中必须将法行为置于重要研究对象的位置。 法律研究不能不重视规范。对规范的重视是我国几十年来法学研究的特点,在这些方面法学界也取得了极有益的成果。但忽视对法行为和法律制度现实性的研究,恰好又是过去法学研究的弱点。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法制建设的实践要求克服原有研究中的弱点,要求法学揭示法律调整社会行为的规律并提出提高法律调整效率的方法。我国行为法学正是顺应这种要求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事代理越来越普遍地存在于经济生活中,已经成为商品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法律制度。本文从法经济学的视角,运用经济分析法学的方法,对商事代理做出简略的法学分析和经济思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中国在碳排放交易制度上的步伐正逐步加快,但与之匹配的法律体系建设却进度迟缓。学界目前主要争议点在于碳排放权法律性质在公私属性上的界定问题,基于市场自由交易思想的物权说和基于政府分配行为的行政规制说相持不下。作为法学与经济学交叉学科,法经济学提供的全新研究视角与方法可对我国构建碳排放交易法律体系的学理研究有所助益,科斯定理及其蕴含的法经济学思想在碳排放权及其交易制度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理论适用性。在法经济学视角下,对私有产权的清晰界定是进行市场交易的前提,碳排放权的财产权属性是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得以良好运作的内在需求,而碳排放权作为一种脱胎于公权的特殊私权利,其法律属性应为具有公私二重性的准用益物权。承认碳排放权的准用益物权属性,可促进政府及市场各主体在交易过程中各自发挥的功能,减少各方博弈可能造成的资源浪费,进一步降低执法成本,以确保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最终达到高效治理环境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全新的法学解释系统和理论框架,法经济学有着自身的研究范式。法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应该是研究纠纷解决理论的有利工具。法经济学基本研究范式对纠纷解决的理论阐释包括对成本效益、供求关系和市场、纠纷解决过程中国家制定法与民间社会非正式规范的博弈均衡等诸多方面的理论分析。在法经济学的研究视角下,论述纠纷诉讼外解决的经济社会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法经济学是融合经济学和法学的交叉学科,用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法的效果,而陪审制度则是有几千年历史的,可以保证司法公正的良好制度,本文运用法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我国新的人民陪审制度在现实实施中的不足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法律/制度经济分析的一般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综合当代经济分析法学的最新成果以及现代社会法学、历史法学和当代新制度经济学、新经济史学的相关成果 ,比较系统地论述法律 /制度经济分析的一般理论。这个理论包括法律 /制度体系 (结构 /功能 )的静态分析和法律 /制度变迁 (演进过程 )的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13.
赵亚杰 《行政与法》2010,(12):102-105
法经济学分析范式在法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法经济学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其自身分析范式的持续性革命。科斯以交易成本为最基本的分析工具,架起了新古典经济学与法律之间联系的桥梁,在大大增强了新古典经济学对现实问题解释力的同时,也为法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可能。而波斯纳则在继承科斯法经济学分析范式的同时,另辟蹊径,运用科斯提出的交易成本理论及其衍生的效率工具来分析法律规则背后的经济逻辑,为法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理论的空间,由此形成了法经济学下的经济的法律分析和法律的经济分析的不同研究路径,从而最终导致法经济学分析范式的分野。  相似文献   

14.
侵权法的经济学理论:一个思想史的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与经济学"理论运动在40多年的时间里成为当今美国主流法学流派之一,这在法律思想史上实属罕见。法律与经济学对法学和法律的冲击是全方位的,通过以"思想史的角度"对法律与经济学之"侵权法理论"展开讨论,重点表现在科斯的成本理论、卡拉布雷西的规则理论和波斯纳的侵权法经济分析理论。  相似文献   

15.
法律经济学是利用经济分析的架构探讨法学问题。在面对各种官司时,除了诉诸相关的法条之外,还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思索和分析的工具,到底是什么?法学里常把问题分为两类,程序问题和实体问题;透过程序,处理实体。经济分析也是如此,透过各种分析技巧,厘清问题;实质问题所涉及的价值取舍,通常是分析的第二步或第三步。在法学教育中,几乎很少提到"往前看"的观点;当"如何善后"变得纠缠不清时,"往前看"的视角往往能另辟蹊径、豁然开朗。最重要的是,法律经济学的方法论,是先建构了解社会的一般性、原则性理论,再以之探讨法学问题。经济分析的特色和说服力如何,最好让证据来说话。  相似文献   

16.
法的移植和法的本土化,是中国法律近现代化的基本路径和客观事实,中国近现代法律从观念到制度、原则乃至术语,几乎都是从西方(大多通过日本)移植进入中国,并逐步本土化的。虽然学界对此多有批评,但笔者以为,由于中国近现代移植的基本上是西方先进国家法律中的精华,代表了人类法律文明的最高成就。因此,中国近现代法的移植和法的本土化是成功的,具有普适性的价值。本文从新中国60余年的立宪史之视角,对近代移植的西方法学观念在新中国的本土化之艰难历程,以及这一历程所反映出来的新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做了详尽细致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7.
何勤华 《中外法学》2013,(2):270-283
法的移植和法的本土化,是中国法律近现代化的基本路径和客观事实,中国近现代法律从观念到制度、原则乃至术语,几乎都是从西方(大多通过日本)移植进入中国,并逐步本土化的。虽然学界对此多有批评,但笔者以为,由于中国近现代移植的基本上是西方先进国家法律中的精华,代表了人类法律文明的最高成就。因此,中国近现代法的移植和法的本土化是成功的,具有普适性的价值。本文从新中国60余年的立宪史之视角,对近代移植的西方法学观念在新中国的本土化之艰难历程,以及这一历程所反映出来的新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做了详尽细致的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8.
蒋兆康  田培炎 《中外法学》1992,(1):43-48,29
<正> 法律经济学是法哲学研究及其在它指导下的部门法研究的一块新垦地,是一门科际整合的边缘学科。。一方面,它以人类社会的法律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法律的形成、结构、过程、效力、效率及改革,故成为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或法理学的一大流派;另一方面,由于它以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作为其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故又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当法学陷入严重困惑和纷争的时候,法律经济学的开拓者们以他们特有的哲学敏感,在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一直致力于建立一套新型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亲属法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变革,亲属法学作为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和法律现象的理论凝练,就不可能不重视其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婚姻家庭法治应以回应社会现实为己任。关于亲属法在回归民法典的路上如何保持自身的特性,立法价值选择是一个重大问题,应予厘清和重视。作为分支体系的亲属法在价值取向上与民法典具有一致性,但只是其中的一面,兼具社会法的属性,对家庭和意义的强调应超出对个人主义的主张。  相似文献   

20.
法律经济学进入中国法学界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以张维迎、邓峰二人合著的《信息、激励与连带责任——对中国古代连坐、保甲制度的法和经济学解释》一文作为个案,研究法律经济学对当代中国法学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