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建平 《党政论坛》2013,(15):13-1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宏伟实践。从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到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再到基本要求,我们党在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2.
邹兴明的“邓小平理论:时代呼唤的哲学回响——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一文认为,邓小平理论是我们时代呼唤的产物,它适时地回答了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解答了我们时代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到了成功的道路。文章论述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逻辑起点、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逻辑根据及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哲学升华。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按主要特征分期,这一探索过程可分为五个颇具特色的阶段,即"从新民主主义道路的短暂尝试向社会主义道路的迅速转变""吸取苏联教训,独立自主探索新道路""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中国模式’的现代化道路基本成形""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70年艰辛探索的根本经验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4.
确立党的基本纲领 ,是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重大进步。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展开和具体化。基本纲领与基本路线的理论渊源是邓小平理论。基本纲领的提出 ,使基本路线的贯彻有了更为坚实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社会建设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邓小平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建设方案,形成了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就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剖析了邓小平社会建设探索的三个阶段,分析了邓小平社会建设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成熟,对中国以后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这条路线中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两个主要内容。本文主要研究发展生产力这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内容。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胡乔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诸多理论问题,如社会主义的内涵和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原则和方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作出了很大贡献。胡乔木的探索至今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二十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以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两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使中国进入了最为辉煌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模式是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社会主义道德的统一,是科学社会主义内容与民族形式的统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我们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确立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当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使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模式走向成熟、定型和完善。回顾5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历程,从宏观动态发展的视角,研究其基本框架、特点和定型化问题,对于迈向新世纪的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0.
八大为党的基本路线的制定奠定了思想基础曹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根据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逐渐形成了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沉痛历史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而时代主题的转换和当今世界发展的进步潮流,则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国际条件。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规律性。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而奋斗,其精神实质是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在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继承毛泽东未竟事业和探索成果,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是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代表大会。这次重要的会议,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地推向21世纪,给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公务员培训事业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更高要求和前进的根本方向。党的十五大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确定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行动指南,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这些重大的原则与战略,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事关中华民族的重新振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宏伟实践.从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到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再到基本要求,我们党在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站上了新的起点.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任务. 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的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的未来走向和光明前景.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核心即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努力恢复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学以致用,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许多理论建树和实践经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规律的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新时期。本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建设道路及其规律的探索试图作一简要阐述。 一、邓小平理论开创性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这一基本问题,成功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方面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另一方面领导全党总结历史经验,进行拨乱反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 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后在前进中遇到的困惑,归根到底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  相似文献   

17.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我们党总结的基本经验,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我们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确定的这条基本路线,正确理解它的基本理论,掌握它的精神实质,在改革开放的夫道上不断地探索,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60年政治建设与政治发展经验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60年的政治建设与政治发展所积累的经验十分丰富,主要体现在: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发展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政治实践;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即坚持中国特色的国体和政体,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即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探索中形成的基本路线,即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广泛可靠的动力源,即坚持保障和实现绝大多数人权益,以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及主体框架安徽社会科学院许良廷自50年代中期起,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就对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他们提出“以苏为鉴戒”,独立自主地走中国式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之初,如何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中国共产党开始进行艰辛探索,形成了重要方略,积累了有益经验。刘少奇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是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成果,他提出实现中国工业化的战略构想和基本原则,对于建国初期经济建设乃至当前我们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