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前在禁毒工作中 ,吸毒人员回归社会是一大难题 ,也是制约整个禁毒工作的“瓶颈”。吸毒人员回归社会难主要是由于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吸毒者自身的原因和不良交往等多元因素造成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影响 ,互为因果 ,致使吸毒人员难于回归社会 ,从而衍生出诸多严重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吸毒人员的社会帮教,指的是依靠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对那些有吸毒行为的人员尤其是青少年进行帮助教育,使他们改正前非,从思想上、心理上和生理上戒除毒瘾,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加强对吸毒人员的社会帮教是禁毒尤其是禁吸工作的重要措施,对于教育挽救吸毒人员,预防和减少吸毒人员对社会的各种危害,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吸毒是一种社会病,吸毒人员是一种客观存在,如何管控吸毒人员,是当下各国政府和社会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总体而言,吸毒人员持续增多,戒断效果不佳,而当下的管控模式呈现"以高危人群为标签的管控逻辑前提、以控制防范为目标的动态管控机制、以公安机关为主导的多元管控主体、以行政强制为主要的毒瘾戒断措施"的特点,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立足于吸毒人员是病人的身份定位以及吸毒人员回归社会之目标,应采取多种举措形成吸毒人员的社区管控模式。  相似文献   

4.
与国际医学界对吸毒成瘾持"病态说"的观点不同,在我国怎样看待吸毒成瘾一直是个敏感而重要的的话题。1998公复[3号]文对吸毒成瘾采"行为说",规定只要有证据证明有吸毒行为就可认定吸毒成瘾。随着"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的戒毒方针在禁毒法中的确立,《吸毒成瘾认定办法》也从医学角度对吸毒成瘾进行了重新审视,实现了对吸毒成瘾"病态说"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吸毒人员人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品对人类的危害日益严重,深入研究吸毒人员的人格特征,对于有针对性地戒除吸毒人员的毒瘾、减少吸毒人数,从而从根本上减少毒品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吸毒人员尝试毒品的相关因素主要有心理原因和社会原因两方面;吸毒人员的人格特征包括认识、情绪情感、意志、个性倾向性、气质等几个方面的特征;吸毒人员人格矫治对策包括药物治疗、封闭治疗和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6.
毒品危害是当今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只有完善对吸毒人员的管控工作,才能有效地杜绝吸毒违法活动的蔓延。公安机关应当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坚决防止对吸毒人员的失控漏管。  相似文献   

7.
所谓对吸毒人员收戒由“外循环”向“内循环”转变 ,就是由强制戒毒所将吸毒人员的收戒和劳动康复时间从 3至 6个月延长至 1年 ;扩大收戒吸毒人员的容量 ,一次性将本地吸毒人员全部收戒 ,做到社会面上无吸毒人员 ;实现把戒毒人员的生理脱瘾、心理矫正、劳动康复、自食其力作为禁吸禁毒工作这一系统工程的关键点来实施 ,以提高戒断巩固质量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8.
吸毒问题是当今中国最严重的城市问题之一,它不仅严重地影响着个人生活,同时也威胁着整个城市的和谐。本书就是以南京吸毒人群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南京)吸毒人群走上吸毒道路防成瘾的社会成因之社会学研究成果。本书运用了个案访谈的研究方法,沿着扎根理论的研究思路,通过对吸毒人群生活世界的描述,试图分析吸毒人群走上吸毒道路、成瘾(久吸不戒)、再社会化的深层社会成因,并尝试建构了吸毒行为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9.
强制隔离戒毒性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我国基本国情来看,吸毒问题远远不能通过社会自发予以有效地解决,吸毒行为必须受到以国家强制力作保证的强制性戒毒法律制度的规制,以减少其社会危害.这种制度直接涉及国家禁毒行政部门对吸毒人员的行政管理关系,其中甚至包括相应行政机关对吸毒人员人身自由的限制或者剥夺,因此,从行政法角度对我国强制隔离戒毒进行制度层面的系统分析是符合相应的法理和立法宗旨的.  相似文献   

10.
日益增多的吸毒人员不仅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而且严重危害了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警区警务制度的推行,将有助于解决困扰禁吸工作的一些难题。即:可控制新增吸毒人员;可提高戒毒巩固率、降低复吸率;可为捣毁吸毒、贩毒窝点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十大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十大发展趋势:(1)经典依然处于核心地位;(2)宏观与微观的理论整合;(3)社会理论与历史的融合;(4)全球化成为重要理论议题;(5)社会理论中心的转移;(6)后现代思潮的冲击;(7)社会建构主义的勃兴;(8)女性主义的挑战;(9)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10)将身体带入社会学理论。文章的最后部分讨论了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脉络对于中国社会学的理论创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的女性犯罪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严重,不仅犯罪率上升,而且呈现出新的特点,严重扰乱了社会生活的安定与和谐,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主要从社会学视角探析女性犯罪的深层次原因,旨在突破一些传统的看法,综合分析诱导女性犯罪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刘宏松 《外交评论》2006,81(3):104-111
20世纪60、70年代曾经出现过一次国际组织的研究浪潮。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一些学者发现了国际组织具有不受其成员国意志掌控的自主性行为这一经验现象。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突飞猛进和国际组织治理任务的日益增多,针对国际组织的自主性行为这一经验现象,学者们运用了委托-代理理论和社会学制度主义两种分析工具对其进行了学理解析。本文对委托-代理模式和社会学制度主义在国际组织自主性行为的发生基础、行为动力和实践表现等问题上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和概述,并对两种理论视角进行了简要的比较。文章指出,委托-代理模式对国际组织的行为偏好认识不足,社会学制度主义对外部环境压力对国际组织的影响有所忽视,在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中,需要将两种理论视角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国际组织自主性行为的根源和本质。  相似文献   

14.
上海外来流动人口犯罪现状的社会学分析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上海外来流动人口数量的逐年增长,外来流动人口的犯罪形势亦日趋严峻。根据社会学的方法论原则,系统分析上海外来流动人口犯罪的基本特征、主客观原因、发展趋势以及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科学制定控制对策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废除死刑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废止死刑通常有四条路径:宪法路径、立法路径、司法路径与联合路径。诸条路径各有优劣短长,立足联合路径,汲取其他路径之长,可以设计出中国废除死刑的一种综合路径,即:立法上削减与废止和司法上限制与搁置互相配合,司法上限制和搁置先行,立法上逐步削减与废止跟进,最终在立法上和司法中完全废除死刑。综合路径可以分四步走。综合路径的畅通还需有相关制度的完善,以及政治家、立法者、法官、民众和学者等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侦查途径的选择,就是在一起案件的若干条侦查途径中选出最佳途径。侦查途径的选择应该遵循及时、高效、可变换、针对性、客观性以及合法性的原则,具体操作时可以从人、事、物三个方面入手去发现、选择侦查途径。在实现破案的过程中,还要根据破案的进程及时调整和转换侦查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主要是执法行为,行政职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行政执法行为完成的,而不同的执法方式又直接影响或制约行政职能的实现。新经济形势下行政执法形式的发展趋势和总体要求使得行政职能的转变客观上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行政执法方式,要求行政执法方式多样化、非权力化、法治化和公开化。  相似文献   

18.
法律援助经费严重匮乏,一直是制约我国法律援助事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要缓解法律援助经费短缺的问题,需要开发新的法律援助经费筹集的新途径。我国应借鉴国外法律援助资金的筹集方式,探讨拓宽法律援助经费筹集方式的对策,使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治安部门管辖刑事案件,确立了治安部门打击与防范犯罪有机结合的新的工作机制。研究治安部门办理刑事案件的特征,找准治安部门办理刑事案件侦查途径的着力点,对治安部门和治安民警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治安部门办理刑事案件的特征表现为:案件内容与管理职能相一致、侦查途径只有从人到案的特点、办案是法律、法规的综合运用过程、办案需要行政部门的密切配合。鉴于上述特征,治安部门办理刑事案件的侦查途径有着不同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卧底侦查是现代侦查手段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弥补普通侦查方法的不足有着明显的效果。我国司法实务中存在运用卧底侦查的情况,但在立法上还是一片空白。本文从我国卧底侦查的立法与实务现状入手,旨在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提出构建一套适合我国的卧底侦查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