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王炳南,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家中的佼佼者。从1936年"西安事变"起,他便跟随周恩来从事党的外事、外交工作,是周恩来的得力助手。周恩来十分欣赏王炳南的才干,由衷地称赞:"炳南不仅是我的左右手,他还是我的耳朵和嘴巴呢!""宣传出去,争取过来"王炳南与周恩来相识于和平  相似文献   

2.
叶介甫 《党史博采》2008,(10):21-24
王炳南,1908年2月2日出生于陕西省乾县阳洪乡好畤村,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从事统战工作和外交工作,忠实地执行中共的方针政策,团结杨虎城,参与了"西安事交"的和平解决,做过周恩来的助手,当过毛泽东的秘书在国共两党之间,在中美两国之间,王炳南穿梭往返,立下了武仗文打的功绩,是一位颇富传奇色彩的外交家,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中美大使级谈判期间,王炳南有勇有谋,有进有退,被陈毅誉为"武戏文唱"。  相似文献   

3.
1936年,王炳南奉共产国际中国代表团之命,从德国回国后,一面在西北军杨虎城部做统战工作,一面坚持做国际友人特别是做美国人的友好工作。由于他长期在国外和担任过国际反帝大同盟东方部主任,许多西方友人慕名而来。想借助他的帮助,对神秘的中国进行一番深入的考察。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维克多·金就是其中一位。维克多·金决心要去延安看一看。他先到西安和王炳南取得联系。王炳南到西京招待所去拜访维克多·金,并安排在招待所餐厅和他共进晚餐。就在吃饭的时候,王炳南警觉地发现有两个国民党特务在暗中监视这位美国朋友…  相似文献   

4.
正王炳南(1908-1988),陕西省乾县阳洪乡好畤村人。他长期从事统战工作和外交工作,忠实地执行中共的方针政策,参与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1938年春调重庆,担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对外宣传小组负责人。这个小组由周恩来直接领导,组员有安娜利泽(即王炳南夫人,德国人,后改名王安娜)等人。1939年,南方局正式建立外事组,王炳南被指定为组长。遵照周恩来"广交朋友,深交朋友"的指示,开展外交活动,接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政治环境恶劣而艰苦。曾在争取杨虎城部第十七路军联合抗日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崭露头角的王炳南,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组组长。他根据周恩来的指示,领导外事组广泛加强与同盟国驻华使馆、国际组织的联系,积极开展国际统一战线工作,开拓了我党外事工作的新局面。王炳南也以其出色的工作,为陪都新闻界、外交界所瞩目。  相似文献   

6.
王炳南在中国政坛是个风云人物,在外交界更是大名鼎鼎.1960年我进入外交部以后,就听说了他种种不平凡的经历.但真正有幸结识这位被乔冠华尊称为“炳公”的领导,是1975年的时候.那年,王炳南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我在他的领导下工作了将近12年.他热诚忘我的工作、运筹帷幄的智慧、对外交事业的奉献和高尚的品德,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王德明是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为党为人民工作40年。1986年离休后,他没有按常规颐养天年。他反复思考的是怎样完成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炳南叔父的遗愿。王炳南是建党初期参加革命的,曾担任过外交部副部长和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等职务。他在遗嘱中将积蓄两万元交给原籍陕西省乾县好畤村办教育。当时他的堂弟们都远在国外,执行遗嘱的重任就落到王德明的肩上。王德明回到家乡,在征求乡亲们的意见时,乡亲们提出:“咱们村这么大,应该建立一所学校,像城市的娃娃一  相似文献   

8.
<正>王炳南,1908年出生于陕西省乾县阳洪乡好畤村,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从事统战工作和外交工作,忠实地执行中共的方针政策,参与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  相似文献   

9.
王炳南是我国杰出的外交家,在周恩来的精心指导和培养下,在抗日战争时期,就表现出卓越的外交才能。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不负众望,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外交成果,为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1937年抗战开始后,著名的翻译家许孟雄辞去中央大学教授职务,来到长沙18集团军办事处。徐特立介绍他去武汉战董必武。董老又把他介绍给王炳南。当时我党成立了直属南方局领导的对外宣传小组,由周恩来领导,王炳南具体负责,任务是向国外翻译毛泽东著作、八路军战报及抗日文章。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许孟雄和同志们努力工作,把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几十篇著作译成英文,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周恩来对许说:“斯诺先生看了你翻译的《论持久战》,大加赞扬,说你翻译得非常好。”此外,许孟雄还翻译了许多有关抗战的通讯报道,刊登…  相似文献   

11.
王炳南,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从事统战工作和外交工作,做过周恩来的助手,当过毛泽东的秘书,在国共两党之间,在中美两国之间,他穿梭往返,立下了武仗文打的功绩,是一位颇富传奇色彩的外交家,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军授予女性的军衔数以几十万计,但其中外国女性并不很多。第一位获得八路军少校军衔的外国女性,是德国友人王安娜。王安娜,即安娜利泽,1907年生于德国,后入柏林大学学习历史和语言,获哲学博士学位。1931年,24岁的安娜利泽认识了同在柏林大学读书的中国留学生王炳南。出于反法西斯的共同信念,以及对被压迫民族的深切同情,安娜利泽在与年长自己一岁、眉清目秀的王炳南的交往中逐渐产生了爱情。1933年的德国,纳粹上台执政。安娜利泽因积极参加反纳粹活动,曾两次被捕入狱。出狱后的安娜利泽仍面临着随时可能再被关进集中营的危险,于…  相似文献   

13.
重庆谈判时,年仅37岁的王炳南被委任为毛泽东的秘书,协助处理谈判期间的一切工作。有一次,王炳南陪毛泽东去见陈立夫,他想,同陈立夫这种人可怎么谈呢?一见面,毛主席先以回忆往事的口气,谈起大革命前国共合作的情景,然后批评国民党背叛革命、实行反共剿共的错误政策,引狼入室,险些招致亡国的祸害。毛主席还谈到,共产党上山打游击,是国民党逼出来的,是逼上梁山。就象孙悟空大闹天宫。毛主席说:“玉皇大帝封他为弼马温,孙悟空不服气,自己鉴定是齐天大圣,可是你们却连弼马温也不给我们做,我们只好扛枪上山了。”毛主席谈笑自若,胸怀坦荡,词锋敏健,陈立夫则表示要对这次国共和谈“尽心效力”。  相似文献   

14.
王炳南,1908年2月2日出生于陕西省乾县阳洪乡好畴村,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长期从事统战工作和外交工作,忠实地执行中共的方针政策,团结了杨虎城,参与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务院外交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等职。  相似文献   

15.
正1949年11月8日,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在北京东单外交部街31号成立,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兼任外交部长,中央军委总情报部部长李克农兼任常务副部长,成立大会由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王炳南主持。当宣布外交部机要处处长(兼办公厅副主任)是周竹安时,很多同志都对他不熟悉,颇感意外。这时,周恩来介绍说:周竹安是20年代  相似文献   

16.
读刊卡片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曾有过许多同姓同名的革命家。他们中,有两个陈毅、两个陈庚、两个李达、两个陈光、两个王炳南、两个刘英、两个穆青、两个唐克等等。 在毛毛著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曾8次提到江泽民的名字。其中2次指的是现任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相似文献   

17.
1955年8月1日,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和美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约翰逊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了第一次大使级会谈。1958年,中美大使级会谈从日内瓦移至波兰的华沙举行,从此被称为“华沙会谈”。1967年6月,举行了第133次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后,中国驻波兰大使王国权回国参加“文化大革命”,华沙会谈即不能在原级别上进行。但是不  相似文献   

18.
正27岁时我到了红岩1945年12月在重庆红岩,我初次见到周副主席。当时是张友渔带我上山的。王炳南、龚澎还考了我的英文程度,让我翻译了一篇《新华日报》社论。我翻完后,他们看我还行,就把我留下了。周副主席问我的第一句话是:"你是跟龚澎在一起的吗?"我说:"不是,我比她小  相似文献   

19.
丁晓平 《党史博览》2011,(11):25-29
王安娜,原名安娜·利泽.1907年生于德国。青年时代在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历史和语言学,并获得博士学位。1931年,24岁的安娜·利泽就积极投身于反法西斯主义的斗争。在这里她结识了长她一岁的中国留学生王炳南,因为共同的信仰和追求,两个年轻的异国青年在交往中碰撞出爱情的火花。  相似文献   

20.
牛瑞芳 《红岩春秋》2014,(10):45-46
正2002年3月,得知我国杰出的外交家王炳南之子王黎明先生有意到重庆,访问抗战时期随父母在重庆的居住地"良庄"以及母亲曾经工作过的"保卫中国同盟旧址"(重庆宋庆龄旧居)。我们与他取得了联系,热情地邀请他到重庆。10月15日,67岁的王黎明来到重庆,并将珍藏几十年的宝贵文物——抗战时期由国民政府颁发给母亲王安娜的"国民政府防空洞出入证"捐赠给了重庆宋庆龄旧居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