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年近七十的姜恩慈先生是位出手不凡的盆景藝術家。他製作的梅樁盆景,風格獨特,古樸自然?痪们霸诤贾輸H辦的第二屆梅花臘梅展覽中,他送展的數十件臘梅古樁盆景,令衆多的賞梅者留連讚嘆。結果,他有多件作品獲獎,其中“奔”獲銀獎,“龍潛”、“穩”獲銅獎;他本人也獲中國梅花臘梅協會所頒的“個人貢獻獎”。盆景藝術在中國歷史悠久。它以植物、山石、水等為材料,經過藝術處理和加工,集中在盆內,達到“縮龍成寸”、“縮地千里”、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素有“立體的畫”、“無聲的詩”的美譽。  相似文献   

2.
梅花是百花中的珍品,原産中國,由於性傲霜雪,多在冬末清初開放,又有清香,歷來是人們喜愛的珍貴花木之一。由野梅引種馴化成家梅、藝梅,已有兩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據說我國自公元五世紀開始,文人雅士賞梅、詠梅、畫梅之風已逐漸形成。“踏雪尋梅”自成佳話,並不乏畫作。公元十世紀,北宋詩人林逋隱居杭州孤山,身邊無妻室兒女,以種梅、養鶴自娛,人稱其“梅妻鶴子”。他的著名詠梅詩句:“疏影横斜水清淺,  相似文献   

3.
福将·神探·帅才──记上海黄浦公安分局刑侦支队长张润身杨烨一人们喜欢把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刑侦支队比作高悬于都市上空的一把达摩克利斯剑,那张润身支队长无疑就是那锐利无比的剑峰。有人说他是福将,什么疑案难案到了他手里,准能拨云去雾,水落石出;有人说他是...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说过:“事物一旦获得理想的背景,诗就出现了。”他虽然没有读过中国的诗,但我国古典诗歌里的许多名句,恰恰合乎他抽象出来的这一规律。宋代诗人林逋咏梅的佳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夜色中的梅,横斜伸展的疏影,以  相似文献   

5.
郭兆麒与《梅崖诗话》曾庆雨郭兆麒,字麟伍。山西省怀古里(今山西阳城)人。人称他为“梅崖先生”。近期出版的《中国诗话鉴赏辞典》①在“郭兆麒条”中写为“生卒年不详”。可是,只要比较认真地阅读一下他的《梅崖诗话》(附于《梅崖文钞》后),要考订其出生年代并不...  相似文献   

6.
(括号内,前面的数字是期数,后面的数字是页数)姗厄翻口目 20年·80年·50年·100年·······一梅棋友(1.1) 努力唱响“三颂”·····,··················……梅棋友(2 .1) 企业改革别打歪主意············……梅棋友(3一4.1) “稳”“热”相济相得益彰···········……梅棋友(5.1) “发展是硬道理,人的发展居其首”……梅棋友〔6.功 “享受文化”与“创造文化”···········……梅棋友(7.1) 一个危险的信号························……梅棋友(8.1) 呼…  相似文献   

7.
我们信服他     
我们队长是山东人,姓宋,现年二十八岁,未婚。性格随和,于书法、绘画及各种棋类,无不精通。我们都信服他。象棋是我们保安队唯一的娱乐工具。我经常从队长那里讨得一招半式,然后去同其他队员对阵,每每都能取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夏天的时候,队长画了一支梅,下面又写上一个大大的“冬”字。我问他怎么想起要画梅了?他说:“古人望‘梅’而止渴,我是望‘梅’而祛热呵。”其时队长正研习养生气功,大概已到了心静自然凉的境界了罢。队长热爱毛泽东诗词,常用仿宋体在白纸上写好了,贴于墙上,反复吟诵。队长曾写了“多味斋”三字,贴在…  相似文献   

8.
梅花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具有令人瞩目的观赏、美学、艺术、文学、经济价值,梅花之美体现于“色、香、姿、韵”诸方面,园林上应用十分广泛,或建品种专类园,或庭园绿化配植或插花或盆景,近年来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全国性梅展,大大普及了梅花栽培技艺,弘扬了中国梅文化,推动了梅花事业的大力发展,其中展出的梅花写意盆景,为海内外爱梅、艺梅、咏梅人士提供了高尚的文化艺术享受,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与欢迎。梅花写意盆景制作取材方便,老梅、幼梅均宜,立意广泛,表现自如,一般在突出梅花主题下,可配以其他与梅花格调一致的植物材和山石,或设置水…  相似文献   

9.
张苏丽 《中国妇运》2013,(10):42-43
9月30日是石评梅的祭日。那年是1928年。在陶然亭高君宇的墓碑,有石评梅题写的碑文:“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慧星之迅忽。”这是高君宇生前自题像片的诗句,死后石评梅替他刊在碑上。她哭高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如慧星之生命”,然有谁又挽留住了评梅亦“迅忽如慧星之生命”呢!她短短27春秋的生命又何尝不是“生如闪电之耀亮”啊。石评梅是才华横溢、至情至性的风流才女,高君宇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始人之一,是执着于共产党人政治理想的英雄。1925年高君宇的生命如彗星般陨坠,享年仅30岁。三年后,评梅随之香消玉殒。在萋萋芳草、萧萧芦苇的陶然亭畔,命运给了评梅一个属于她灵魂的真正归宿。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20世纪大学史上,被誉为“清华终身校长”的梅贻琦先生可谓备得“身后荣耀”,一句“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的名言几乎使他与蔡元培先生比肩而立。而实际执掌北京大学20年之久、且在西南联大时期与梅校长共度时艰的蒋梦麟,相形之下就显得逊色。他最终不无尴尬和酸楚地被迫离别北大,乃至脱离教育界。  相似文献   

11.
扫帚、铁锹,陪伴着她美好的青春年华,清洁、明亮成为她工作的主题词,换位思考、常替他人想想是她的口头禅。“银山脚下献青春,隽水河畔展芳姿”。她,通城县八届政协常委、环卫局局长程金梅,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三十年如一日,致力于刷亮成宁南大门。  相似文献   

12.
叶舟 《今日海南》2006,(4):47-47
这两年,我经常到羊山探古寻幽,到古村走走,到山寨转转,几乎踏遍大大小小村寨。但去得最多,走得最勤的,要数美梅村。每次与朋友讲美梅,他们都误听为“美眉”,都以为那里“金屋藏娇”,有的是“大家闺秀”,有的是“小家碧玉”,一个个秀色可餐,摄人心魂。其实,无论是“梅”还是“眉”,都是女性化的名词,都柔婉清丽,楚楚动人,都是美的象征。以美梅为村名,给人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令人产生冰清玉洁的遐想。同行中有人以字论意,说是羊山以盛产“壅羊”而得名,羊大为美,村寨以“美”字冠首,也在情理之中;至于梅么,也许这村子有人爱梅、植梅或咏梅,便…  相似文献   

13.
<正> 如果《巴黎圣母院》换个书名,比如叫《四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什么的,说不定就成了如今书店的畅销书了。雨果的这部小说在人物安排上确实不能不说是用心良苦的。小说通过副主教克罗德、诗人甘果瓦、畸形儿加西莫多以及侍卫长法比这四个男人对吉卜赛女郎爱斯梅哈尔达的“爱”,展观了这种四种人在爱情上表现上的真假善恶,并通过这四种爱的对比,界定了情欲、婚姻、爱情的美丑界限。侍卫长法比是爱斯梅哈尔达唯一心爱的人。法比虽然外表风流潇洒,英俊健美,如同太阳神一般,他爱美丽的爱斯梅哈尔达,但更爱表妹的“一笔诱人的嫁妆”,他口若蜜糖,却用同样的辞令向两个  相似文献   

14.
我國長江以南地區自然條件得天独厚,民間向有早春探梅的習俗。每當春寒料峭,百花園裹的梅花却“一樹独先天下春”。人們感到其最為可贵之處,在於“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一九八二年以來,先後有無錫、南京二市選梅花為“市花”。在文化古都南京,南北朝(四二○——五八九年)時就已栽種梅花,歷史上留下來不少賞梅勝境,如冶上道院(今朝天宮)、清凉山以北的陶谷、雨花台麓的梅崗、城南的花神庙、靈谷寺梅花塢、石頭城、玄武湖以及梅花山等地。如今,又在浦口珍珠泉一帶建“萬樹梅海”景區,佔地萬畝(十五畝為一公頃),為當今國內大型賞梅景區之最。  相似文献   

15.
梅文化初探     
前言梅是我国的名花和佳果,蜡梅是中华特产香花。这一对姐妹花虽分属蔷薇科与蜡梅科,却均于冬春先叶而花,香又相近,故多将二者相提并论。中国育梅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古人有云:“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此种不畏寒威,独步早春的精神,历来被人们作为坚强意志和崇高品格的象征,从而出现了许多咏梅抒怀的佳作名句。梅诗、梅词、梅文、梅画、梅照、梅歌、梅曲、梅饰、梅食、梅药、梅饮、梅名、梅舂、盆梅、瓶梅等越来越发展。梅花精神深入人心,并已与国人的文化生活和习俗、风情等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6.
谢桂生, 人们都亲切地喊他“桂哥”又“桂”与“馗”音近“桂哥”即“馗哥” 当地老百姓是把他当作民间传说中专门打鬼的钟馗了。 现年38岁的谢桂生,正是一位活跃在公安战线上的现代钟馗。他先后在新化县上梅、维山、洋溪派出所任职, 每到一个地方,都能让警徽在那个地方闪光,让那个地方的群众满意。他两次荣立二等功,先后被评为湖南省优秀人民警察、娄底市先进工作者、娄底市十大新闻人物、新化县十大先进标兵。建党80周年前夕,他又被光荣地评为娄底市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人民满意公仆。从警十多年来,他怀毛机人对人民的无限热…  相似文献   

17.
七月     
《台声》2005,(6)
七月仲夏,进入了“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梅雨季逐渐过去,称为“出梅”七月的两个节气是小暑和大暑。小暑正当出伏前后,天气开始炎热,大暑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日子。  相似文献   

18.
杨庆才在吉林省老百姓的心目中是一位带着东北黑土地气息的副省长,因为他多年主抓农、林、水,堪称以“农”为本。而他却没有丝毫的“土”气,现代思维、学者风范的他颇具传奇。多年来,他结合工作实践,以全新的视角和战略思维著书立说,出版了很多有关农业方面的专著。偶有闲暇,也会吟诗作赋,黑土地的广袤和深沉、关东人的粗犷和豪放都收进他的诗集。他还擅绘画,精书法,白山松水的瑰丽画卷融入他的作品中,更融进他的领导思维中,依托白山松水、建设绿色吉林的“脚本”正在他的构想和践行中“彩排”,带着对“绿色吉林”话题的浓厚兴趣,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杨庆才副省长。  相似文献   

19.
京城杂吃     
徐城北 《北京观察》1999,(12):51-53
南白北马本世纪初年,北京有个“南白北马”的说法。能够“南北”并称,这在中国历史上很流行也很时髦,完全是赞美的意思。无论姓什么,这人物不能小,其行业和社会意义更不能小。大抵在二十年代前期,梨园中竞称“南欧北梅”,欧是欧阳予倩,梅则是梅兰芳,南北曾经呼应了好几年。等稍后北京四大名旦及四大须生横空出世,南方气势顿减,“南欧北梅”的提法才渐渐变成历史。建国以后,话剧导演界又有“南黄北焦”之说。焦是焦菊隐,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总导演,一手导了“郭(沫若)老(舍)曹(禺)的许多戏,还给整个剧院创立了学派;黄是黄佐临,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总导演,他理论上比较强,后来还提出了“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此外在戏曲研究界,还有一个“南王(季思)北张(庚)”,二位老先生在美学理论上各有建树。  相似文献   

20.
白帆  陆金星 《台声》2006,(6):34-39
杨庆才在吉林省老百姓的心目中是一位带着东北黑土地气息的副省长,因为他多年主抓农、林、水,堪称以“农”为本。而他却没有丝毫的“土”气,现代思维、学者风范的他颇具传奇。多年来,他结合工作实践,以全新的视角和战略思维著书立说,出版了很多有关农业方面的专著。偶有闲暇,也会吟诗作赋,黑土地的广袤和深沉、关东人的粗犷和豪放都收进他的诗集。他还擅绘画,精书法,白山松水的瑰丽画卷融入他的作品中,更融进他的领导思维中,依托白山松水、建设绿色吉林的“脚本”正在他的构想和践行中“彩排”,带着对“绿色吉林”话题的浓厚兴趣,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杨庆才副省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