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受侵害:人身受到伤害,财产被损害等等。侵害行为使残疾人精神受到创伤,甚至常常使他们因此被逼上生活的绝境。但他们中的很多人,或因心理等因素,以息事忍让为策,不懂或不想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或因费用等原因,无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这种状况与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格格不入。建立一种使包括残疾人在内的社会弱者能得到平等法律保护的制度,是残疾人乃至整个社会所期望的。法律援助正是这样一种制度,她将向残疾人  相似文献   

2.
人民警察自身合法权益保护,是法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人民警察依法执法的客观需要,是人民警察自身的迫切愿望。加强人民警察自身合法权益保护,必须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民警察维护人民警察自身合法权益重要性和急迫性的认识;完善法律,健全机构,建立保护人民警察自身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认真学习,强化训练,切实提高人民警察自身合法权益保护的能力;加大力度,协调配合,严厉惩处侵犯人民警察自身合法权益的行为;加强宣传,争取支持,营造人民警察自身合法权益保护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保护公民的行政诉权,应做到以下几点:修改和完善现行行政诉讼法律制度,从源头上保障行政诉权的有效行使;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司法独立,从体制上保障诉权得以有效实现;不断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鼓励公民利用法律武器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初中二年级(五四学制初中三年级)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使他们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懂得法律与公民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社会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什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2课时)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生活(3课时)依法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3课时)依法保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课时)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3课时)依法…  相似文献   

5.
妇女权益的维护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法律制度保障,以立法来确立和赋予妇女权利;二是建立支持体系,以社会支持系统来推动和实现妇女权益;三是女性自身觉醒,以法律为武器自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三个条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本文着重论述妇女自身主体意识的觉醒在维权中的重要作用。一、法律赋权不等于妇女真正拥有事实上的合法权益妇女的法律地位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妇女问题,把坚持男女平等、保障妇女权益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写入宪法,为妇女维权提供了法律保障。1、我国建立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进而引发的环境侵害诉讼案件日益增加.受害者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受到侵害后又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文拟就此进行初步探讨并作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就将于1998年秋季开始使用的初二思想政治课教材的教学目标及教材的结构、特点等问题,作些简单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总体目标课程标准规定,初二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总体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使他们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懂得法律与公民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社会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从上述规定中不难看出,初中二…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拒绝谎言、重视承诺的要求和意义;培养和提高做一个诚实的人、过诚实的生活的能力。2.树立以诚信为荣,以撒谎、失信为耻的意识,形成稳定的诚信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9.
"能分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是中国学生法治意识核心素养的要求,体现了国家对培育学生法律素养的高度重视。法治教育的价值在于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引导学生运用法律思维思考问题,在社会生活中,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在遇到问题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寻求法律的帮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略)2.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识记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机构和途径;理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运用所学知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透过现实经济生活中纷繁复杂的现象,认清问题的本质,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并同各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作斗争。同时也要遵守社会公德,尊重经营者合法权益。3.…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人类社会,将以信息技术、纳米技术和生命技术三大支柱技术为其发展标志,其中尤以生命技术对人体所特有的影响而倍受关在。在基因、基因研究为人类认识自身奥秘和纷繁复杂的自然界提供税利武器、展示广阔前景的同时,也向人类社会现有的法律、道德、伦理、精神生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基因隐私权是否应当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我国基因专利的保护;基因与基因研究应如何既严密细致又受到可具操作性的法律控制;基因工作如何维护人类生态平衡,以及法律究竟该如何“阻挡”“克隆人”产生,等等。 鉴于上述问题,本刊特意邀请有关生命法学、知识产权法学、伦理学和医学科技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研究工作者,就此话题发表意见,以供读者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一、活动设计理念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自己去表演;给学生一方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施展。二、活动目的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及相应的义务,消费者依法维权的有效途径。2.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对案例的观察、判断、分析,增强维权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消费者自身的合法权益。三、活动方式小品表演,课堂模拟法庭辩论。四、活动准备1.预习教材相关内容,熟悉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和消费者维权的有效途径。2.把全班同学分四组:消…  相似文献   

13.
警察执法权益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犯人民警察执法权益、暴力袭警、故意伤害民警的行为,不仅是对国家法律的公然藐视和对社会的敌视,也是破坏社会公共秩序,妨害国家机关对社会正常管理的行为。只有从法律法规体系上、保护措施上、自身素质上完善人民警察执法权益的保障机制,提高人民警察的执法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才能有效维护民警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强化生态意识,树立一种积极的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已成为全球瞩目的迫切问题.人类必须学会和懂得遵守人与自然交往行为中的各种基本准则,确立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树立人对生态环境的道德意识,用道德来调整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约束人对自然的行为,养成对自然界和生态环境的道德态度,成为真正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  相似文献   

15.
道德自律是指道德主体在社会实践中为实现自身的自由幸福而自觉地内化并遵循社会道德规范所形成的内在约束。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在社会实践中从对人应该怎样存在、应该怎样塑造自己才能成为好人这个自我认识最核心问题的深思,结合对外在社会客观要求的认识,为了更好地完善和发展自身,充分发挥主体性,而对自身的约束。道德自律的形成应主要解决两个大问题:道德主体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道德主体的道德认知能力。实现道德自律应解决好四个统一:道德自省与道德评价相统一;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相统一;“德治”与“法治”相统一;自律与他律相统一。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内容粤教版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制度规则意识,自觉遵守正义的制度规则,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知识目标:了解社会生活需要制度规则,正义的制度规则保障社会合作的公平性,理解遵守正义的制度规则的重要意义。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身边发生的案例和创设的情境,学会辨别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内容苏人版九年级第7课第1框题《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财产观,懂得人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财产,但更要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靠自身的勤奋努力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当自身的财产权利受到非法侵害后,要增强权利意识与法治观念,学会依法维权。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三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生命的珍贵,了解一些常用的求生、救生(自救、求救、救人)方法。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应该尊重自身和他人的生命;正确理解生命的涵义,懂得人的生命不仅有时间的长短之分,更有质的差别,知道怎样的生命才更有价值;懂得要提升生命的价值应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2.能力目标:学会判断紧急情况的能力;提高紧急情况下自我保护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自我生存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评…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懂得合作不能没有竞争,竞争也不能没有合作。【能力目标】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在竞争中不忘合作,养成善于与人合作的能力,促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敢于竞争、善于竞争、享受竞争。尝试在竞争中愿意合作、善于合作、享受合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竞争和合作意识,既要勇敢地参与竞争,又要以开放的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为城市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农民工因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其自身的话语权受到其教育水平的影响,法律知识的缺乏,使其在处理问题时要么妥协退让,要么铤而走险,以极端的方式来进行维权;传统社会文化中对无讼倍加推崇,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农民工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权,政府在政策制定的设计上,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农民工的利益诉求;农民工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缺失,也影响着农民工维权的效果;农民工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在法律的范围内维权,和谐维权是农民工维权的正确出路,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不影响他人的合法权益,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增强农民工对党与政府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