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上海青年畫家宓雄,以晝佛像和佛教故事著稱。今年夏天,上海佛教協會會長真禪大和尚和秘書長歐國藩居士,在玉佛寺方丈室向他授予榮譽證書,特聘他為藝術顾问。台灣高僧、國際佛教促進會會長星雲大師,今春來滬弘法探親時也觀賞了他的作品。上海佛教協會向星雲大師敬贈了宓雄創作的中堂宣紙油畫《千手千眼觀音》和蠟染壁掛佛像。星雲大師連聲稱道,勉勵宓雄繼續努力開發佛教藝術。今年二十五歲的宓雄自幼愛画,十四歲即有作品入選全國少年儿童美術展。初中畢業後考入上海華山美術學校,學習裝潢美術專業。現任職於上海美術設計公司,業餘鑽研理論和佛教經書。他曾兩次長途跋涉,到我國古代佛教藝術的發祥地朝聖。河南開封相國寺、洛陽  相似文献   

2.
青年畫家李愛國的性格頗有雙重性的味道:他是中國東北部的人,却沒有東北人特有的那種粗犷作風。从形貌和言談举止上看,他更像一位南國的文靜書生。他的畫有恢弘的意境和懾人魂魄的氣勢,但他選取的是工筆畫這一極為繁難、一般人不願或不敢染指的畫種。他為人、為畫的這種差異恰恰構成了他的畫的藝術特色。  相似文献   

3.
一提到中國畫,人們馬上會聯想到毛筆。的確,用毛筆蘸墨作畫,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而李冰奇作畫不用毛筆,却是用手指。在源遠流長的中國畫壇上,指晝只能算是一個小小流派,而且時間不算太長,大約只有三百來年的歷史。這門獨特藝術的開創者是清朝(一六四四——一九一一年)初年的高其佩。近代指畫大師,則首推本世紀七十年代去世的潘天壽^潘天壽之後,把指畫藝術提高到一個新階段的,便是山東奇才李冰奇了。這有一九九○年九月間在北京中國畫研究院展出的一百多幅指晝作品為證。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吳作人先生用一個半小時仔細鑒賞之後,語重心長地讚道:“晝花卉很  相似文献   

4.
孫傳芳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有名的北洋軍長官,他總共有七個子女,孫家勤最小。孫家勤五歲時他的父親就在天津遇刺身亡,因此對父親沒有什麼印象。孫家勤的母親是湖北宜昌人,寫得一手好字,作得一手好詩,還是一位出色的畫家。就在孫傳芳去世的那年,孫家勤開始跟隨母親學畫,這對他後來的藝術生涯有着重要的影響。如今,有了兩個孩子的孫家勤已經成爲享有國際聲譽的中國畫大師了。他現任巴西聖保羅大學中文系主任、巴西中華文化藝術協會會長。  相似文献   

5.
梁晚年是在十年前由廣東江門去澳門定居的。為了繁榮當地的文化藝術事業,他在澳門開辦了一所美術學院,招收了八十名學生,年長者已過半百,幼小者尚屬稚童,可謂老少咸集,乃澳門之繪畫英才而育之了。在這所新創建的美術學院裏,梁晚年輔導學生練習素描,鑽研書法,對中國傳統繪畫的方法和精神進行探討。去年他還在澳門籌建澳門畫院。顯然,這位畫家是打算在澳門這塊祖國藝術傳統不足的土地上傳播中國傳統繪畫的種子,並發揚光大。梁晚年在籌建澳門畫院的同時還有個計劃,準備組織一批內地名畫家的傑出作品向澳門公衆展示,並邀請京、滬、穗畫家去澳門進行藝術交  相似文献   

6.
王氏姐妹於二十年代出生在山西太原市的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父親王憲是清末秀才,後留學英國。在留學期間他和英國姑娘愛倫·派克相愛而結婚。一九三一年學成歸國,曾在陽泉保晋煤礦當工程師,後在山西大學任工學院院長。來自網球運動普及的歐洲的王憲夫婦,常在週末打網球。春菁姐妹倆童年時就常觀看父母打球,有時也上场練打,父母則為她倆送球作輔導。當时,像她們這樣十二三歲的女孩子打網球,在中國,特別是在中國北方內地城市是很少見的。由於沒有女孩子伴打,她們只能和大人,主要又和男子們對打。這就使這對未來中國網壇明星從小就學到了男運動員的風格,在  相似文献   

7.
剛過‘不惑’之年的戈壁,是一位微雕藝術家。他出生在江南水鄉蘇州,自幼喜愛書畫,曾拜名家顧仲華、費新我為師。他在書法、繪畫、竹雕、竹編、泥塑等方面均有較深的造詣,尤以微雕見長。他能在高四厘米、寬六厘米半的象牙摺扇上,分別用各種書體刻上三百首唐詩,共一萬四千六百多字,還有三百零八個印章。《百八鐘聲》寒山寺微雕是他的另一件代表作。在僅長八十二厘米、寬三十八厘米的範圍內,他表現了姑蘇城外这座古刹的風貌和《楓橋夜泊》的意境,接通電源後,燈光閃耀,古樂悠揚,觀眾既可看到寺內各種建築、樹木、陳設,又可聽到《楓橋夜泊》的詩句和一百零八記鐘聲。戈壁的雕刻作品在難以想像的微小之中,融詩文、書法、繪畫和微雕藝術為一爐,將平面微雕、立體微雕組織在古建築羣中,配以民族音樂、燈光、朗誦,首創了既能微觀、又能宏觀,既有平面、又有立體感的有聲有色的新型藝術品。去年,戈壁又開始了更大的創作活動——微雕圆明园。  相似文献   

8.
人類文化寶庫中獨具特色的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創造的極其豐富的光輝燦爛的文化遺產之一。它起於點畫用筆,繫於單字結構,成於整篇章法,美於風神氣韵;法度森嚴而又變化無窮。篆、隸、楷、行、草,各種書體自成系統,而以楷書為基礎,楷書又有大楷、小楷之分。寫楷書難,寫小楷又北寫大階難;而用純金寫小楷,更是難上加難。在當代中國書法界,用純金寫小楷而又接連有長卷問世者,則首推趙之中。據趙之中先生說,純金書法本來是中國人的創造,為書法一絕。但到了當代,除了在寺廟內  相似文献   

9.
李燕不僅在繪畫藝術上師承其父、中國畫大師李苦禪,還與父親一起相繼被載入英國出版的《世界名人錄》。四十八歲的李燕,身材魁偉,思維縝密,和善而健談。近年來,他先後在香港、日本、深圳、印度、馬來西亞舉辦過與父親的合展或個人畫展。他的繪畫藝術早為世人所矚目。同時,他又以對中華文化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及深遽而獨到的見解,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他不但多次在各地舉辦的研討會、報告會上  相似文献   

10.
位於膠東半島的萊州(今掖縣),是中國草編藝術的發源地,已有五百多年歷史。它的製品手工精巧細膩,造型美觀實用,深受人們的喜愛缭谝话傥迨昵?即已出口國外?陙?萊州的手工藝人,經過刻苦研究,又創製了麥稈貼盒藝術,為當地的草製品增添了新的藝術花朵。製作麥稈貼盒藝術品的主要廠家是沙河草製工藝品廠。一九八四年,該廠的此種工藝品曾獲得國家頒發的“中國工藝美術品優秀創作”二等  相似文献   

11.
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出身華僑家庭,父親孫達成早年在澳門當鞋匠,叔父孫觀成則是病故海外的華工。孫中山十二歲就出國到檀香山,投靠經營畜牧業發家的長兄孫眉,是在海外讀書成長的。他久居海外,深悉僑情,‘凡我僑胞直接間接所受政治上之痛苦,罔不洞知’。長期的海外流亡生活和多次策劃武裝起義的革命實踐,使他對廣大愛國華僑懷有深厚的感情。他不僅體恤華僑的艱難處境,而且更深切地體會到華僑與祖國革命和建設的不可分離的關係,始終把華僑作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主要依靠力量之一。他說:‘華僑是革命之母。’这與清朝統治者把華僑一概視為‘海贼’、‘莠民’,有着天淵之別。  相似文献   

12.
在美國芝加哥北郊的艾雲斯頓小鎮上,有一家以經銷中國大陸出版的書刊而引人注目的‘北京書屋’。在这里,顧客不僅可以買到中國最近出版的書籍,訂閱百餘種中國期刊,還能瞭解到中國大陸的許多信息。每天都有不少美國人、旅美華僑和中國留學生光顧一這家書屋。人們稱它是‘中美人民的交誼所’。 這家書屋的主人是郑诚章先生,原籍江西鉛山縣,今年六十二歲。四十年代末離開大陸,曾到過台灣、泰國和美國等地,先後當過記者、編輯和教師。半輩子的筆墨生涯,使他對書業市場產生了特别的興趣。一九七一年他到美國芝加哥定居後,看到當地一家經銷中國大陸書刊的商店,由於營業不佳而遷走了。鄭先生為  相似文献   

13.
一位出色的當代女畫家,擱下畫筆,幾乎以半生的時間去為别人掛畫。这對她個人來講,無疑是一大憾事,但又是我們時代特有的美談,因為顯示出畫家的性格和捨己為人的胸襟,也體現了中國進步的藝術家以奉獻為樂的美德。畫家郁風就是這樣一位以奉献為樂的人。為了幫助他人,她長時期放下自己心愛的畫筆。為了祖國的文化事業,她多次改行:她當過話劇演員,採編合一的新聞記者,又作過宣傳畫,編過副刊,還是‘展覽工作者’——如果有這個名词的話。  相似文献   

14.
一、隸書的形成和發展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用丞相李斯創制的小篆為通行書體,統一了中國文字?∽P畫複雜,着筆緩慢、圓轉往復,很是費事。所以在民間和下層機構,出現了簡體快速字——隸書。據說當時有個獄吏程邈,把民間的書體加以收集、整理,對大、小篆的結構和點、畫作了簡化,又把圓轉改為方折,以便書寫。他後來得到秦始皇的重用,官至御史。於是這種字體便在普通公文中使用起來,因為辦理公文的小官叫“徒隸”,所以人們把這種字體叫“隸書”。“隸書者,篆之捷也。”“捷”就是快速、急就,兼有簡化的意思;“隸”則是隸屬、輔助的意思。所謂隸書,也可說是隸屬於篆書的一種輔助字體。隸書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級:秦起、漢興、唐變。即隸書產生的秦代,鼎盛於漢代,至唐代則逐漸演變為楷書。隸書上承甲骨,大、小篆書體的傳統特點,  相似文献   

15.
孫中山先生的忠實信徒,國民党元老、著名書法家于右任先生書法真迹展覽,於五月间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館舉行。這次展覽是由全國政協文化組、民革中央宣传部、中國革命博物館、中國書法家協會、標準草書學社和于先生故鄉陝西省、咸陽市和三原縣三級政協联合举辦的。本文作者胡公石早年曾追隨于先生研究標準草書,是于先生當年在書法研究方面的幾位主要助手之一。他現任新創立的標準草書學社會長,同時又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书法家協會理事、寧夏文史館館長、寧夏书畫院院長。  相似文献   

16.
李志仁先生是台灣乃至國際藝術舞台上一顆耀眼的明星。一九七九年,年僅二十六歲的他,放棄了出國繼續研修數學的機會,從父親手裏接下了經營筆墨的勝大莊。而現在,以他爲總裁的勝大莊集團轄下有六類公司,包括文物百貨、文化企業、筆墨公司、美術館和書畫研習中心。由於六年前買了四大國際藝術拍賣公司之一的紐約建德拍賣公司,使之成了爲東方藝術品標價的權威,所以又在國際上爲了中國藝術争得了發言權衷?李志仁不僅有“台灣筆墨大王”之稱,還用巨資陸續買下流散在世界各地的許多中國文物古董,其中有歷代名人字畫兩千多張、彩陶四百多件。此外,他還工於書法繪畫。令年六月至八月,他把部分珍藏和自己創作的書畫作品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人們稱讚他是一位藝術家、收藏家、鑒賞家,這當然絕非溢美之詞。而我,在他下榻的釣魚台國賓館舆他長談之後,却又發现他頗似一位思想家。因此,我寧願只用幾幅圖片  相似文献   

17.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漢榮圖書有限公司董事長石景宜先生最大的愛好和樂趣是求書和藏書,而且愛書愛到了如醉如癡的程度。有一次,他陪一位親戚到台灣旅遊,事先說好此行只是休息度假,並由他為這位不諳國語的親戚充當導遊兼翻譯。可是到了台灣,一見到書店,他便忘了自己的許諾,一頭紮進去了。在深圳國貿大厦距地面一百六十米的旋轉餐廳接受我們採訪時,他這樣說:‘我愛書,對書特别有興趣,因此做了五十年的圖書生意。我喜歡買書,無論花多大價錢都捨得。但不是  相似文献   

18.
去年夏天,中國象棋邀請賽在遼寧省丹東市舉行。中央美術學院畫家李琦教授躬逢其盛,主辦人請他為赴賽的中國象棋特級大師胡榮華晝一肖像,特邀李胡二人到家作客。當時李琦沒帶晝具。比賽結束後的幾天,他把一幅胡榮華的畫像從北京寄到了一千公里外的丹東。晝上有字敍述因由:「中國象棋大王胡榮華。幸會於丹東,默寫於北京。」原來此畫是李琦教授憑印象所作。看着這幅惟妙惟肖的畫像,觀畫人連聲稱讚:「好像喲,傳神極了!」後來畫像在《棋友》雜誌上發表了。比這稍前,在中國第一大報《人民日報》上,發表了香港著名畫家趙世光先生的文章《神乎其技——李琦的默像藝術》。文章描述了李  相似文献   

19.
諶容、張潔、葉文玲、張抗抗,這四位年輕的女作家步入文壇的日子不長,然而,他們創作數量多,思想藝術水平也相當高,可以說在作家当中她們跑到前面去了。這是過去数十年所不多見的現象。本刊高興地邀請她們向讀者介绍:她們都是怎樣走向文學創作這條道路的,她們是怎樣生活、學習和創作的。在筆談中,葉文玲和張抗抗談到了自己的簡歷,而諶容和張潔却没有,我們在這里為後兩位作些補充介绍。 諶容,現年四十四歲,四川巫山人,一九五一年剛滿十五歲時,在重庆工人書店當售書員。因為她字寫得好,次年,被調到西南《工人日報》社當收發员,專管拆信封、寫信封的工作。她收聽電台的廣播,自修了兩年俄語。十八歲時,諶容考上了北京外語學院。畢業後,分配在中央廣播事業局做翻譯工作。工作没幾年,不幸得了腦貧血症,使她的生活起了急劇的變化。 諶容的代表作《人到中年》,被譽為近年來最優秀的中篇小說。这是她創作的第二部中篇小說。第一部中篇《永远是春天》發表於一九七九年。張潔,四十一歲,出生在陝西,當她不滿週歲時,父親便離去了。為了吃飯糊口,母親當過傭人、工廠收發員、小學教師……童年時的清貧家境、坎坷的生活道路,鍛鍊了她堅强的意志,培養了她對生活感受的深入和觀察的敏銳性。張潔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計劃經濟系,分配在第一機械工業部工作。現在,她在北京电影製片廠從事專業創作。一九七八年,張潔以處女作《從森林裏來的孩子》在文坛上初露頭角。此後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她以詩情洋溢的独特風格,創作了十多篇小說和劇本。她的作品《從森林裏來的孩子》和《誰生活得更美好》,被评选為一九七八年和一九七九年的全國优秀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20.
飛天趣聞     
東方佛經故事中提到有一對佛的侍從,叫乾闥婆和緊那羅,意為天歌神和天樂神鼈冊跇O樂世界裏彈琴唱歌,娱樂於佛,被合稱為“飛天”。敦煌莫高窟是中國飛天藝術的薈萃之地。在那一幅幅壁畫的角上,以及窟顶藻井和畫中菩薩佛陀的周圍,一些非男非女都具有女性美麗體熊的無性仙人,著裙衣或裸體,在祥雲繚繞中舞带飘流,少則三五,多則百餘,吹笛擊鼓,弄弦彈筝;有的漫天飛舞,有的盤倾鲜花,舞樂相隨,聲色並擧,機富有诗意。據統計,敦煌壁書上的飛天有四千五百多個。其中,大的身高兩米有餘,小的不足五厘米。有的體熊豐腴,裝飾華美;有的靈秀纖巧,不假修飾。在石窟建造的近千年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