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世杰 《法制与社会》2011,(21):136-136,140
自我国于1997年颁布了新的刑事诉讼法以来,至今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在这十几年中,由于刑事诉讼法并未规定严格意义上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因此,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司法实务界在对非法证据的排除方面做的不够专业。直到2010年,随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出台,我国终于在刑事诉讼法的层面上确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本文主要针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内容及其意义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关于运用证据的一般原则■   关于证据的概念,刑事诉讼学者向来存有争议。不过,根据刑事诉讼法第 42条的规定,证据其实有三个方面的解释:一是所谓的“证据事实”,也就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二是所谓的证据材料,也就是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等在内的七种证据的法定形式;三是所谓的“定案根据”,也就是那些“经过查证属实”的证据材料。这就意味着刑事诉讼法在同一条文中对“证据”这一概念作出了三种不同的解释。   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追诉机构和司法裁判机构在证据的收集和运…  相似文献   

3.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人民祛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而对如何理解上述法律规定中的“主要证据”、如何确定其标准,检察机关、人民法院、辩护人存在着不同的观点,给司法实践带来种种困惑,更有操作上的不便,确有探讨之必要。一、目前关于“主要证据”标准的观点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颁布后,特别是正式实施以来,围绕“主要证据”的标准问额产十了诸名争议.有的是部门(检察机关、…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传闻证据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实质上对传闻证据做了一些反对和限制性规定。正确理解和适用这些规定,对完善刑事证据制度,保障司法公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进喜 《证据科学》2010,18(5):534-536
我国1979年《刑事诉讼法》在体例上设专章规定了证据问题,但是受历史条件和人们对诉讼规律认识的限制,对证据问题的规定非常简单。1996年修正《刑事诉讼法》,尽管对证据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规定,但是在证据的审查、判断、排除等方面的规定仍比较原则。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后,从实际需要出发,公检法三机关的相关解释对于刑事证据规定进行了充实,但是在重要问题上仍存重大缺失。这突出表现在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后,冤错案件仍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颁布施行以及相关法律解释的出台,行政证据向刑事证据的转化终于有了较高位阶的法律依据。一方面,行政证据转化为刑事证据可以简化司法机关调查取证的程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诉讼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行政执法程序的依据是行政法,而刑事诉讼程序的依据是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和程序的要求更高,证据转化制度将行政证据转化为刑事证据有可能导致规避刑事诉讼法的风险。因此,将刑事证据的转化纳入法律的调控中,有利  相似文献   

7.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完善法治、保护人权和抑制违法的需要,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主要存在立法不完善、对非法证据的举证责任分配及实物证据排除问题规定不明确等问题,文章认为,应当以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并在刑事诉讼法、证据法中明确非法证据的种类、排除程序以及例外情形;由控方承担证明其提出的证据合法的举证责任;对于言辞证据和实物证据的排除采取不同的排除标准。  相似文献   

8.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与原刑事诉讼法相比,主要是将原来的“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修改为“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这就使得批捕的条件发生了变化,但由于其理论上的过于概念化,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就逮捕条件较以往放宽了还是更加严格了抑或没有变化众说不一。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是当前司法实践中亟待明确的问题,笔者试结合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九条规定,法庭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权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由上述规定可知,辩护人在庭审中有权申请补充新的证据,而担负控诉犯罪职责的公诉人在庭审中应否有权申请补充新的证据呢?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公诉人在庭审中也应有权申请补充新的证据。主要理由是:  相似文献   

10.
审查判断证据是办理各类案件的中心环节。尤其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以后,公诉人在法庭上负有举证责任,充分运用公安机关收集提供的和自行收集的证据去证明罪犯,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将犯罪嫌疑人起诉到法院之前,要认真地审查每一个证据,以确保其在案件中的证明作用。一、认真审查证据收集的客观性《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证据主要有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及视听资料七种,且同时规定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因此,作…  相似文献   

11.
陶磊 《法制与社会》2013,(36):133-134
刑事诉讼法学界对于沉默权的研究已经进行多年,也一直呼吁我国的刑事诉讼法采纳沉默权的规定。但立法一直未给予积极的回应。本文关注的重点并非沉默权制度,而是沉默权之中的“沉默”在证据法上是否具有证据能力。文章从证据的概念和证据的特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沉默”并不具有证据能力,因而不能作为证据采用。  相似文献   

12.
2012年3月,时隔十五年后,我国刑事诉讼法再次迎来大修改。庭前证据移送制度由现行刑事诉讼法的"主要证据复印件移送制度"修改为"卷宗移送制度"。笔者试从公诉部门实务工作者的角  相似文献   

13.
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是侦查监督部门的承办检察官在对案件审查终结后,依据事实和法律制作的一种非诉讼法律文书。在某种程度上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的撰写水准反映着逮捕案件的质量,尤其是意见书中的证据分析部分,对进一步做好引导侦查工作有积极的作用。笔者试就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中证据的分析方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审查逮捕案件证据分析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一主要内容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审查逮捕的证据条件从原来的“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改为“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规定》第二十六条对“有证…  相似文献   

14.
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将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规定为两种不同的证据,但新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并没有对两者从根本上区分,对电子图像证据的相关规定则更加模糊。应对这种新兴的证据形态,该文主要从电子图像证据的概念、证据属性、证据能力、证明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以期对电子图像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日前,笔者在某市人民检察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在目前诉讼资源短缺,案件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存在着诉讼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有些甚至是非常严重的浪费。因此,拟从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角度,提出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诉讼资源浪费问题,并不揣浅陋,提出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在相关问题方面的改革建议。一、主要证据复印件的浪费问题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50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必须提交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的起诉书、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对于这一规定,检察官们普遍反映提交主要证据复印…  相似文献   

16.
证据是办案的基础,定罪的前提,是完成刑事诉讼任务的保证。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由于对庭审方式做了重大改革,确定了控拆方的完全举证责任,从而加重了审查起诉的工作量,对审查证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审查起诉环节中证据方面的需要,本文通过对100件审查起诉案件的调查,就审查证据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进行必要的剖析和探求。一、目前在审查证据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团及原因问题之一:在审查刑事证据时,个别起诉人员对证据存在任意取舍,忽视综合分析的现象,使审查证据误入歧途。在调查的100件审查起诉案…  相似文献   

17.
司法实践中,侦查、起诉部门出于指控犯罪的需要对无罪证据多不移送。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律师的介入、庭审方式的改革加大了侦查、起诉的难度,更多的同志认为无罪证据不宜移送。笔者认为无罪证据也应随案移送。1、从认识证据的角度看,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确立了无罪推定原则。认为无罪证据不宜移送,实质上是在有罪推定思想的支配下指控犯罪,与无罪推定原则相悖。2、从收集证据的角度看,刑事诉讼法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  相似文献   

18.
试述我国刑事诉讼中有关证据运用的几个问题王振河戚汉阳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作了重大改革,随之,有关证据运用问题也发生较大变更,本文就此发表意见,与同仁商榷。一、侦查机关(部门)的证明责任与证明要求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条、第八十九条规...  相似文献   

19.
控诉证据、辩护证据和定案证据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控诉证据、辩护证据和定案证据刍议张继成传统的刑事诉讼法学按证据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作用,将证据分为控诉证据和辩护证据两类。笔者认为,这种分类有明显的漏洞。因为证据在刑事诉讼中除具有上述两个作用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定案作用。所以,根据证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处于名存实亡的尴尬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缺乏必要的程序保障措施。本文试就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用提出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