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姚辉  杨欣 《法制与社会》2012,(21):130-131
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通过对外文化交流、媒体的国际传播等形式,以影响他国民众的态度和意见,旨在树立、提升国家形象,形成有利于本国的国际环境,从而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国家形象是国际公众对一国的综合印象和评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日益受到中国政府和国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2.
2009年11月,在CNN(美国有线新闻网),由中国投放的广告"中国制造,世界合作"出现在观众眼前,它被很多人认为是国家形象广告。如在打造或提升国家对外形象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妙招。 国家形象宣传,越"软"越好2008年3月19日,时任日本外务大臣高村正彦主持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委任仪式,任命卡通形象机器猫为动漫"大使"。  相似文献   

3.
2009年11月,在CNN(美国有线新闻网),由中国投放的广告中国制造,世界合作出现在观众眼前,它被很多人认为是国家形象广告。如在打造或提升国家对外形象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妙招。国家形象宣传,越软越好2008年3月19日,时任日本外务大臣高村正彦主持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委任仪式,任命卡通形象机器猫为动漫大使。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中非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非关系日益紧密。但是,大多数国民和企业对非洲缺乏透彻的认识,部分国人在非洲的一些不当行为引起了当地民众的不满;同时一些西方国家的诋毁也损害了中国在非洲的国家形象。增进对非洲的了解,在非洲塑造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公众对一国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其政治、经济、外交和安全功能成为一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的助推器。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国家形象的塑造正面临着一些挑战,进行国家形象塑造方面的策略探讨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6.
警民之间     
陆阳 《江淮法治》2008,(20):18-18
最近以来.尤其是在发生了贵州瓮安事件和上海闹北袭警事件后。媒体网络上关于中国警察素质的话题倍增.各方观点褒贬各异,针锋相对。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从来讲究眼见为实.讲究亲身经历.讲究实际结果。在老百姓的眼里,警察们身穿制服,执行的是国家法律,代表的是国家形象,应该是一个近乎完美的职业,是一个几乎无所不能、有求必应的职业。也正因为如此,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是非常在乎形象的,要不,咱们也不会那么在乎GDP,不会出现那么多政绩工程,更不至于花费巨额资金拍摄国家形象片拿到美国纽约的广场去播放。只是我在想:GDP、政绩工程、国家形象片里固然有国家形象,普通公民的一言一行里,同样有着国家的形象。远的不说,讲讲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吧!媒体报道:假日某天,大约有8万人去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仪式,就在这段短短的时间里,这8万人留下了80吨垃圾。9月30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黄金周第一天,大批的人跑去三亚海滩观  相似文献   

8.
《中国监察》2013,(20):63-63
2013年10月11日,由中国监察杂志社主办的国家风尚网成功改版升级。改版升级后的国家风尚网致力于展示国家形象、推动国家风尚健康发展,是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唯一一家获得国家一类新闻资质的反腐倡廉综合网站。网站开设党风政风、民风、家风、地方4个频道,以“关注国情国策国事、聚焦党风政风民风”为宗旨,宣传内容包括:实时发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动态,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中国的海外形象由国外主流媒体打造。这些媒体根据他们的报道方针和新闻需要,选择性报道中国话题,所绘就的中国形象常常给人一种印象:中国人,是一群不一样的、神秘的人。  相似文献   

10.
刘卫 《行政与法》2005,(7):38-39,4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和国家交流的进一步加强,政府形象的研究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本文旨在梳理政府形象研究中最根本的问题,主要从政府形象的含义、基本特征和类型等三个方面对其基本理论范畴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流浪 《江淮法治》2009,(24):51-51
好莱坞大片《2012》在中国一上映,便得到了“热捧”,观众们不仅从影片本身得到了一种享受,也对其中的一些中国形象、中国隐喻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2.
赵梦雪 《法制与社会》2011,(35):289-290
本文从军队形象的内涵入手,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心理学和任职建构的知识,试从基础理论的角度探析新时期军队形象的内涵以及与之相关的因子。在军队形象内涵解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多维角度探讨了军队形象的外延,包括军队形象的软实力、硬实力和个体心理倾向性,军队形象的两个基本前提和单个军人形象、有具体任务和职能的多个军人形象、个别单位或基层部队形象以及军队整体形象等。  相似文献   

13.
《法庭内外》2011,(1):F0002-F0002
最高法院:公布法院卡通形象征求公众意见 2010年12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其网站就《法院卡通形象(征求意见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卡通形象,一组是法官卡通形象,把实际生活中的男女法官形象稍做变形。另一组是独角兽卡通形象,神兽獬豸代表中国法制文化。最高法院希望通过卡通形象,借助流行元素,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在刑事诉讼模式由纠问式转向对抗式的过程中,各个国家陆续建立起了证据展示制度。证据展示制度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至今已在英、美、法等国家的刑事诉讼制度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不仅如此,一些传统上采用大陆法系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国家也陆续建立起了证据展示制度,如意大利、日本等。  相似文献   

15.
范娇 《中国公证》2012,(1):37-38
在现代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一个行业的社会形象大部分是通过新闻媒体这一大众传播媒介.在一系列的信息传播、舆论扩散及各种复杂因素的作用下不断累积形成的。这种形象一旦建立.即成为大众观察、评价该行业及其服务的一把标尺,决定着大众对该行业的好恶取舍。公证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行使国家证明职能的法律服务单位。同样生存在复杂的媒介环境中,由于其介入市场经济、社会生活及对外交往的方方面面,与社会公众联系更为紧密。对媒介形象的依赖性也更强。本文就公证行业媒介形象的现状、成因及塑造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希望引起业界关注。  相似文献   

16.
塑造地区文化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改革发展新阶段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一个课题。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其价值和意义已被人们深刻认识: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和地区的战略性资源,其巨大作用也在发展竞争过程中充分显现;文化形象作为文化软实力的形象表达和集中体现,也就自然地成了各省市竞争力、影响力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17.
国家形象公关危机变成转机 33名矿工遇险,原本会在人道主义的光芒下折射出国家矿业安全体制的漏洞,成为皮涅拉政府和智利国家形象的一场公关危机。  相似文献   

18.
“郡县治,天下安”。这不仅是因为,以县级政权为主的基层政权直接面对底层,与百姓打交道,具体负责中央政策的执行和落实;也是因为,在一党执政的中国。县级政权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县级政权若出现问题,尤其是作为政权核心的一把手——县委书记出现贪腐、权色交易等丑闻。对党和政府形象的打击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9.
形象的商品化与商品化的形象权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吴汉东 《法学》2004,(10):77-89
形象权的保护对象是知名形象 ,包括真实人物形象与虚构角色形象两类。形象权是形象商品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私权形态。形象权与人格权 (如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等 )、知识产权 (如著作权、商标权、商号权等 )存在诸多联系 ,但具有无形财产权的独立品性。  相似文献   

20.
论形象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公民死亡之后,作为人格区别意义上的肖像权和姓名权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但肖像和姓名所可能具有的商业影响仍然存在,并可能被他人非法利用。此种商业影响,应当是一种财产性权利的客体,此种权利就是形象权。形象权的特征有三:第一,形象权涉及诸如肖像、姓名、作品等人格区别因素,但它是财产权,而不是人格权;第二,形象权的产生并不是基于人身的存在,而是基于特定主体的创造性或者有社会影响力的活动;第三,形象权不是为了实现人格区别,而是为了保护人格区别因素所具有的商业价值。因此,形象权既不同于姓名权、肖像权等人格权,也不同于著作人身权。形象权是类似于知识产权中财产权利的一种权利,应作为独立于物权、债权、人身权、知识产权的一种民事权利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