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新 《党政论坛》2013,(23):60-60
有网友在大街上遇到一孩子,大哭大闹不想去上学,其母气急,指着旁边一位环卫工说:“不好好读书,以后只配扫大街。”这一幕被网友微博记录之后,引发社会讨论.  相似文献   

2.
微博反腐作为一种新兴的反腐方式,具有高效便捷、公开透明、及时互动的特征,越来越引起政府官员及廉政研究学者的关注。以微博反腐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个维度,可构建四阶段模型。微博反腐通常要经历“低积极、低消极”、“低积极、高消极”、“高积极、高消极”、“高积极、低消极”等四个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微博反腐处于“高积极、高消极”阶段,在发挥巨大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微博虚假信息过多,微博反腐运作流程不健全,存在着非理性化倾向,等等。针对当前阶段微博反腐的发展状况以及出现的问题,政府应完善微博反腐的规章制度,促进微博反腐法制化、规范化;科学设计微博反腐流程,建立微博反腐信息库;深化对微博反腐的认识,推进政务公开;实行微博实名制,正确引导网络舆论,使微博真正成为有效的反腐平台。  相似文献   

3.
2012年9月13日,工信部副部长尚冰在中国互联网大会表示,2012年上半年微博用户已经超过2.7亿人次。根据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截至2011年3月份,在微博上进行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已达1708个,政府官员微博720个。微博时代对政府的决策、沟通、处置乃至公共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如何利用微博来更好地实现政府职能,服务于民众,是广大公务人员需要思考和学习的。思索十多年走过的网络历程,之所以能取得广大网友的认可,我想自己是做到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王华俊  季君丽 《求知》2013,(9):18-21
在新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中.载体的创新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活力所在。而在众多载体中,互联网的应用又是最为关键的。贺国强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作《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坚定不移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的报告时指出:“互联网快速发展拓宽了社会参与反腐倡廉的渠道.但如何积极回应和妥善处置又成为一个新课题。”当前,互联网在反腐层面的直接表现——微博,正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引导着社会舆论和公众信心。反腐败也正在成为微博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5.
胡献忠 《党政论坛》2012,(19):33-35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很快,一个虚拟社会在悄然生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中国总体网民规模达到s.38亿,比2008年6月翻了一倍多。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成为中国网民最大的上网终端。同时,使用微博的用户在不断增加,徽博逐渐向大众化普及。在微博推动下,单向的“传播时代”正在向双向的“交流时代”迈进。2011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万增长到1.95亿,  相似文献   

6.
韦恩的选择     
李新国 《党政论坛》2012,(18):22-22
有入在微博上发起一个话题:如果请你选出20世纪投资眼光最差的人.你会选择谁?  相似文献   

7.
吴士乐 《民主》2012,(11):22-23
百度定义微博(Micro—blog),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知名新媒体领域研究学者陈永东给微博的定义是:  相似文献   

8.
报纸微博的媒介价值与运作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计算机的普及运用,微博的诞生,不仅打破了传统的以报纸为媒介来传递信息的模式,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报纸上的不足。报纸微博的开通应用,在捕捉新闻要点、前移读者的新闻关注、澄清新闻事实和强化报纸公信力、树立报纸的市场形象、在媒介融合中达到报纸及其网站的推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报纸微博要做到专人操作,与新闻采编同步;内容上,原创为主,兼顾转发;形式上,或单一微博,或组建微博圈,真正发挥媒体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微博为普通群众提供了一个了较好的平台,“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成为发布者”。不少地方的组织部门迅速适应新情况,及时开通党建微博,红色微博的“大气候”已初步形成。我们应当一边探索一边完善,尽量在利用新媒介加强党员群众联系的路径上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微博在中国的兴起风行,中国的网民进入了新的交际时代。新事物的产生必然引起新的语言现象,从微博产生的相关衍生词、微博使用频度较高的新词新语及同时事紧密关联的微博流行热词等三方面对微博的新词新语进行研究阐述,可以得出作为网络词语的新类型,微博新词新语具有网络词语的一般共性,同时又有其更具时效性和简约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发展政务微博,充分发挥网络媒介在社会管理工作中的职能作用,有助于政府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但目前政务微博也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不断完善政务微博建设,提振社会管理部门的微博领导力,是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2.
张传发 《民主》2011,(12):52-52
据《新京报》报道,前不久。南京市太平北路40多棵梧桐树被“放倒”在地,准备迁移,为地铁3号线大行宫站让道。据政府部门统计,南京地铁3号线、10号线的建设预计将迁移1100棵行道树。其中200多棵是梧桐.部分梧桐的树龄达到了60年。梧桐树为地铁让路,此举引发南京市民的强烈不满。南京市民陆续走上街头.给行道树系上绿丝带.并在微博上发起保护南京梧桐的活动。日前,南京市政府做出回应,将优化地铁方案,尽可能减少梧桐树移植的数量。  相似文献   

13.
盘点9月网事,不断动态更新的“微博故事”,给人们带来诸多启示。 “微博第一案”——金山起诉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神微博名誉侵权案,8月25日作出终审判决。进入9月份,各大媒体持续关注,进一步挖掘该案的深意。  相似文献   

14.
微博民意表达问题的应对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作为网络民意表达的代表,成为社会民意表达的新途径,而相对应的政府应对机制也亟需建立。通过对微博民意表达的分析,总结出它所具有的直接性、多元性、高速性三个全新特点,不仅给政治参与途径带来了新变化,还展现了不同社会群体和利益集团的意愿和诉求,更将网络世界中的民意传播极大地提速。同时就微博民意表达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与之相适应的应对机制,如对直接民意表达的区分和整合,政务信息的进一步公开,建立微博分析和预测机制,加强对微博民意的搜集和整理,完善应对机制的建设,增大管控力度,将微博民意表达引入规范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3,(33)
随着微博的高速发展,企业文化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微博时代的到来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力资源工作的各个层面。微博时代,信息发布与微活动,为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渠道。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平台,通过微博招聘、微博培训、微博沟通和微博协调的方式,促进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微博问政”是指不亲临现场,而通过微博这一互联网平台,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参政及处理政务活动的问政新方式。微博问政具有方便快捷、传播迅速、反馈及时、互动性强等优势。是强大的舆论工具和活跃的信息源泉,是党和政府实践群众路线的新载体,是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方式。微博问政作为党的群众路线的创新路径有着独特的优势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但其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挑战和困难。这就要求我们顺应时代潮流采取有效措施,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方针,弥补微博问政中的不足,探索出一条良性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深圳官方政务微博“深圳微博发布厅”自2012年6月18日上线以来,树立“对话”意识,讲真话、说实话,急网民之急,想网民所想,与网民建立良好互动,获得社会各界好评,被广大网友赞为“不端、不装,有用、有心”,走出一条网络时代的“新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8.
程贤军 《党政论坛》2014,(11):64-64
去年是政务微博发展迅速的一年,新浪上的政务微博就有100151个。  相似文献   

19.
张婵 《学理论》2012,(24):54-55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平台层出不穷。微博,作为近年来最为热门的信息传播平台至今方兴未艾。2010年被称为互联网微博年,自此中国互联网全面进入了微博时代。然而,微博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的,网络流言层出不穷,网络暴力事件甚嚣尘上,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微博使用者媒介素养不高的事实。文章运用勒庞的《乌合之众》中的群体心理学,以新浪微博为例,简要分析微博的信息传播,进而为微博这一新兴的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慧 《学理论》2012,(7):183-184
以S学院4S微博平台为例,对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问题进行研究,阐述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分析高校微博在实际运用中遭遇的尴尬和瓶颈,提出进一步发挥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