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理论界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始终贯穿着“综合经济基础论”和“单一经济基础论”的理论论争。在两者的是非曲直已被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所澄清,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文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已有定论,而且已列入《宪法》的情况下,理论界、教育界、出版界仍有人视“单一经济基础论”为正统,沿袭被实践否定了的错误概念,造成思想理论上的混乱,成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羁绊。因此,在反思历史教训的基础上,重新评价“综合经济基础论”,弄清它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就成为十分重要而迫切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一、“综合经…  相似文献   

2.
《当代建设》2002,(5):13-14
早在五六十年代,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就运用经济学原理来研究解决城市土地利用、交通运输、城市环境、住宅建设、公共财政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经营城市理论和实践的有益尝试。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张家港、大连等城市运用市场机制组织城市建设与管理,获得城市建设管理蓬勃发展的显著业绩,令国人刮目相看,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由此,一场以经营城市为主要内容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在全国悄然兴起。通过若干年的实践、探索与总结,对在我国现阶段城市经营的理念与内容,大家已形成了一个较为一致的认识,即经营城市就是以城市发展、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3.
社区矫正是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欧美国家的一种非监禁刑,我国于2003年开始此项制度的试点。作为对实践的回应,我国理论界从理论基础、主体、适用范围、意义、模式、实践效果、问题、对策与域外实践等诸多角度对社区矫正展开了思考与探讨,部分学者所谈及的社区矫正的不可行性研究、未成年罪犯的社区矫正、社区矫正的社会参与等具有进一...  相似文献   

4.
赵秀娥 《求索》2013,(10):79-82
《保卫马克思》是20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阿尔都塞的成名作,在理论界具有重要影响。《保卫马克思》对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启示在于抓住理论的“总问题”,反对分析目的论,坚持“马克思关于思想发展的理论原则”,从“理论实践”中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意识和开放性。把握整体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跨越发展研究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生产力跨越发展在理解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形态发展上 ,表现为历史的跨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的成就 ,令国内外关心我国社会发展的人们称赞。我国理论界力图为这一伟大社会实践进行唯物史观的科学论证。但在这一理论探讨中 ,由于我国理论界 ,长期以来囿于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理论与生产力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理论的束缚 ,引出了对特色社会主义的多种偏颇理解。这些偏颇理解 ,大都是通过对马克思晚年 ,关于俄国农村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这一理论的理解引发的。历史的“…  相似文献   

6.
在刚刚过去的“国际住房年”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了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城市住宅问题研究会副理事长苏星同志的新著《我国城市住宅问题》。这本书在弄清城市住宅的商品属性的理论基础上,总结了社会主义国家解决城市住宅问题的经验,进而寻求我国实现住宅商品化的途径。这一新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理论界在城市住宅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达到的认识高度,它对我国城市住宅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作用,值得向大家推荐。  相似文献   

7.
一场关于改革的“反思”论争去年以来在中国民间自发产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有媒体将它称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论争”。一些经济界、理论界重量级人物先后程度不同地卷入其中,围绕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一批“非主流”学者、公共知识分子包括网民与官方身份的“主流”专家学者,进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锋,“反思改革”所涉及的深度、广度以及论争的激烈程度为近年所罕见。“非主流”阵营强烈质疑部分改革已被利益集团“扭曲”,有必要“反思改革”;“主流”阵营则强调不能“否定改革”,争论日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8.
写文化之争--人类学中的后现代话语及研究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剑波 《思想战线》2004,30(4):39-43
20世纪 6 0年代以来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掀起了一股质疑权威和结构的思潮。在人类学领域 ,后现代主义的批评精神得到极大的扩展和延伸 ,与人类学内部业已存在的理论趋势一拍即合 ,推动形成了 2 0世纪 80年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写文化”大论争。探讨人类学在“写文化”论争后所能扮演的理论和实践角色。其理论基调都带有明显的后现代的阐释和质疑 ,对整体论的质疑甚至抛弃的影响更是致命的。这种怀疑和批评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对宏大叙事的批判 ,是后殖民主义对西方文化霸权的批判在人类学领域中的一种呼应  相似文献   

9.
大连市城建经济优先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增值城市为指针,城建先行、集约发 展、超前建设、市场经营。大连以城建经济带动城市发展,是一种独特的城市发展思路;大连城市建设“不 求最大、但求最佳”,实质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思路;大连超前建设,将绿化、彩化、艺术化和 生态化同步实现;大连采取市场运营方式建设城市、管理城市,在城市建设史上演化出一个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今年以来,理论界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现将部分研讨观点概述如下,供同志们参考。 1.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理论界普遍认为,党中央明确提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为指导现阶段各项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研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来说,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从实践上来讲,它是我们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从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上看,有助于我们克服和防止“左”的和右的两种倾向,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  相似文献   

11.
贺云翱 《群众》2012,(11):76-7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兴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闷”已经开始上升为同家意志和全民共识。“文化建设”与其他建设事业一样,在其实践和理论层面上都有若干问题需要面对和讨论,只有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才能保障我国“文化建设”伟大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土地产权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城市土地经营,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健全、城镇化的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也出现了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土地市场多头供应、“生地”出让、“形象、政绩”工程泛滥、城市化吞噬耕地、“双轨模式”滋生的灰色土地市场、新“圈地运动”、权力寻租、暗箱操作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从土地产权的制度根源上得到解决,很有可能在今后十年内引发新的职务犯罪和经济犯罪的高峰,从而危害社会的稳定,最终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对此,我们对城市土地经营的源头——我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的形成与演进过程及城市土地上的权利群,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并对其在城市土地经营中的完善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3.
《扬子晚报》2005年3月3日以题为《“角落工程”也是实事》报道:“最近,天津市城建工作会议首次把建设城市‘角落工程’。如整修里巷道路、增加公交停靠站雨篷写了进去。”联想当前一些地方的领导唯“大项目”、“大工程”而上的做法,天津市政府在城建工作上的务实举措,让人耳目一新,叫人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近年来,我们改革和建设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了这条路线的正确性。但是,王若望、方励之等,却欣赏“全盘西化”的观点,认为“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好”,他们在这个根本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问题上挑起了论争,搞乱了一部分人的思想。因此,很有必要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问题,重新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的场所。劳动力市场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中最重要的市场。提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逐步形成劳动力市场”,是十四届三中全会依据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是否具有商品属性?存在不存在与其他生产要素相并行的劳动力市场?这些尽管在经济实践上已经不存在问题,但是在理论上始终比较模糊。理论界特别是经济部门在涉及这一领域的问题时,往往用“劳务市场”、“…  相似文献   

16.
所谓“经营城市”的理念,其核心内涵在于“把城市当成企业来经营”、“按照市场化和资本化运作城市”。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不仅可以推进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对于防止相关官员的腐败也有一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经营城市,可以构建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城市发展新体制和新机制。所以,作为地方城市建设的新思路或新理念,经营城市目前正被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所重视并进行实践上的操作。但是,在经营城市的探索过程中,不少地方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上还存在着一些偏差,需要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经营作为中国城市建设与发展新的实践模式,过去几年是功绩与缺陷并存.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给我们以众多的思想启迪。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城市经营的基本要素在实践中应与时俱进地更新;其理论体系也不宜以企业经营和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思想方法的“放大转换”为架构,而应百花齐放地去研究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为核心理念,由此阐发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双为”“双百”等方针,共同指向了超越“古今中西文化论争”的中华民族新文化创造实践。从“今用”与“出新”两个维度分析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对新文化发展的作用,将有助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我国文化事业推向深入,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分与合实际上是围绕“风险”与“效率”来论争的。那么分与合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为什么美、日和德国等一些经济强国在两业关系上的分歧那么大?而80年代以来整个国际金融业融合发展趋势则迅速兴起。我国已立法分业管理,两业运作现实却藕断丝连,相互渗...  相似文献   

20.
李玉华 《前进》2002,(6):40-42
经过近10年的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不再是经济学家的理论构想,而成为我们须臾不可离的生活现实,过去一些陌生或有意回避的市场经济理论也进入到学术讨论之中。随着江泽民同志在去年的“七一”讲话中提出:“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理论界对如何深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文仅从劳动的新变化上,谈谈对深化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